03.10 魯智深一瞪眼,對武松大發脾氣,武松竟然不敢還嘴

縱觀水滸108人中,各有各的心思,只有我家魯師父是個直漢,幹什麼都直來直去,連揍個人都喜歡脫得赤條條的,上身露出脊背上的大花繡,下面光個大屁股,看著都爽。梁山好漢,都不是省油的燈,一個比一個橫,但是敢直接對武松大發脾氣,武松還不敢回嘴的,也只有魯智深一人而已。

魯智深一瞪眼,對武松大發脾氣,武松竟然不敢還嘴

智深原先是正兒八經的經略府提轄官,經過戰陣的,胡亂地識些兵法,懂得兵不厭詐,虛實進退的道理,並且能活學活用。當初拳打鎮關西,明明自己使詐脫身,反倒說人家詐死,那鄭屠沒死也叫他給氣死了。在瓦罐寺大戰崔道成和丘小乙,智深肚裡無食,氣力不加,眼看抵敵不住,乾脆撒鴨子就跑,毫不以是非成敗為意。他做了和尚,酒也飲得,肉也吃得,全是率性而為,心無掛礙,一絲假也不做,活脫脫是個成佛作祖的料。

魯智深一瞪眼,對武松大發脾氣,武松竟然不敢還嘴

剛結拜的兄弟林沖落難,智深就千里隨行,暗中保護。救林沖於水火棍下,懲惡差於野豬林中。送佛送到西,一直安全護送到滄州地界。臨別先賜公差幾兩碎銀施以小恩,再打折路邊一顆松樹攝以神威。一個莽和尚,為了保護兄弟,竟能心細如此。關鍵是他打死鎮關西,鬥殺生鐵佛,幹翻小霸王,除掉金眼虎,沒殺錯過一人,該出手時就出手,乾的都是行俠仗義,逞強扶弱的勾當,稱得上是水滸中正能量的代表,俠和義的化身。他的光輝形象,慢說超過了林沖等人,連宛若天神的武松,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對他恭敬有加。

魯智深一瞪眼,對武松大發脾氣,武松竟然不敢還嘴

你看三山聚義打青州之時,魯智深作為二龍山的一把手,分撥軍隊,聯絡各方勢力,完全是一副大將軍的模樣。可和武松結伴趕到了九華山,一聽說史進陷落在華州大牢,登時急了眼,在如何搭救史進的問題上,魯智深和武松發生了分歧,吵了起來。

魯智深一瞪眼,對武松大發脾氣,武松竟然不敢還嘴

魯智深要組織人馬立刻殺奔華州,打進城去,救出史進。而武松勸他不可造次,要和他一起回梁山,請了宋江帶上大隊人馬,再來打華州。氣的魯智深大罵:“都是你們這般性慢的人……你也休去梁山泊告知,看灑家去如何!”莫說朱武陳達楊春死活勸不住他,武松性子夠烈的吧,在魯智深眼裡,竟成了性慢的人,任魯老大數落,一句話也不能回。

魯智深一瞪眼,對武松大發脾氣,武松竟然不敢還嘴

金聖嘆評水滸說,武松粗魯是屬於豪傑不受羈絆,李逵粗魯是蠻橫,史進粗魯是少年任氣,阮小七粗魯是悲憤無處說,焦挺粗魯是氣質不好,只有魯智深的粗魯,那才是真的是性子急。史進乃魯智深第一個結拜的兄弟,少年豪傑,爽快灑利,最投智深的脾氣。故此一聽史家兄弟有難,慢說不顧領導的身份,大和尚連命也不要了,獨自一個便敢去打華州,這是真的急了眼。啥叫哥們兒?這才叫哥們兒。

魯智深一瞪眼,對武松大發脾氣,武松竟然不敢還嘴

魯智深做提轄時,就像個提轄官,但為了打抱不平,官就不要了。做和尚時,為了吃酒,和尚的身份也就不顧了。在二龍山看不慣李忠周通的小家子氣,就捲了他們的金銀酒器,一骨碌滾下山去,大哥的面子也不要了。在他心裡,要做就做到徹底,毫無世俗瞻前顧後的算計。六祖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說的就是咱的魯大師,水滸第一真男子。他主打了無數惡仗,哪一件不佔理?哪個人殺錯了?武松號稱專打天下硬漢,智深卻專打世上混蛋。李逵濫殺無辜,智深卻只殺壞蛋。看似霸道卻行正義之事,相貌粗魯卻懷仁慈之心。非具佛性,安得如此?所以要論水滸中評價最高的人,他真的是當之無愧,即使是武二哥,碰上了魯老大,也得讓其三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