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考研的好多人都半途而廢了?

寂寞的神549


隨著國家整天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大,現在大學本科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名校、重大大學本科畢業選擇考研的比例更大,達到40%左右。



為什麼考研的人越來越多?

考取研究生的人分為三類:應屆本科生、二戰甚至三站往屆生、社會工作人士。

應屆本科生考研也逐漸增多,可能主要是基於下面幾點原因:

1.本科學生出身不好,就業難度大,考更好的學校研究生可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2.想讀研究生,在學歷上能繼續深造,成績沒有保送上研究生,所以只能選擇考研。

3.立志於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以後想在高校或者研究機構任職。當然這部分人群佔少數,畢竟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是一項既辛苦又需要做的住冷板凳,現在博士順利畢業都很難,更勿論當大學老師。

4.所學專業冷門不太好就業或找工作碰壁的學生,希望讀個研換個專業或者暫時迴避就業問題,讀完研再考慮。



其實現在往屆生考研究生的比例也很高,尤其是對於出身一般但是要考取名校學生來說,二戰考上目標院校的也很多。拿小編所在的學校的同一屆專業研究生來說,二戰甚至三戰考上的佔到了10%以上。

已工作的社會人士為什麼考研,主要還是因為想在學歷上有所提升,讓自己有更高的起點,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又更大的發展平臺。有點人也只是想彌補自己當年沒有讀研的遺憾。



為什麼好多人考研半途而廢了?

考研學生圈流傳一句話:考研是一場持久戰,但時時有人掉隊,你堅持到考完最後一科就成功了一半。為什麼這樣?因為很多人不能堅持到最後,報名時有人放棄、簽字確認時有人放棄、考完英語有人放棄……考研的任何一階段都有人堅持不下去,從而放棄了,原因何在?小編分析無非下面幾點原因:

1.缺乏毅力,考研戰線太長,堅持不下去

2.所考取目標院校競爭太激烈但是報考的人有很多,報錄比太低,沒有信心堅持下去。

3.考研時找了一份工作,邊找工作邊考研,覺得考研太辛苦,還是工作的好。

不可否認現在考研的競爭激烈度在增強,一方面是因為國家將在職研究生與脫產研究生合一,報名人數在增多;另一方面,現在很多的高校尤其是名校保送生的比率逐漸增多,而且統招的人數在減少,高校研究生教育在逐漸增強質量發展而非數量取勝,所以僧多粥少。

作為一個考研過來人,小編想說的是,有上進心,想進一步深造,綜合提升自己的學歷與能力這很正確,也是一件值得去付出的事情。但是在決定開之前就要綜合考慮自己的能力、實力、毅力方面的水平,選擇學校時既要符合預期又不能盲目好高騖遠,目標要切實,同時,如果選擇了考研就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在備考過程中也要多講求方法,多吸取前輩學長學姐的經驗,這樣你會少走很多彎路。

祝願所有立志考研的學生都能如願以償,順利進入自己理想的學校,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對於研究生生活也不要抱過高的期望,平常心就好。


神奇小鯉魚


考研是一場修行…並且持續時間長,中間干擾因素多,如果自制力不強,半途而廢很正常!

我是經歷了考研的過程,並堅持下來了,考入了北京的重點大學,但是跟我一起復習的很多同學都放棄了,現在說說他們。



同學小楊,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開始是按時跟我們一起早晚複習,他特別努力,我們學完以後,他還要再學一會,但是這種努力只感動了自己,因為效率很低,很多沒學會,只是死記硬背,只是時間耗上了!

由於很多題總是不會,慢慢積極性就被打擊了,突然有一天不跟我們一個教室複習了,說是要自己複習才能有效果,我們覺得不太對,應該有啥情況。終於有一天我跟跟蹤他,結果看到他進了一個教室,走到一個女生旁邊坐著,兩個人親親密密的,哎,原來這哥們交女朋友了,這個女的挺豐滿的,走起路來波濤洶湧,讓人著迷,可想而知,以後考研就是幌子了,再以後都偶爾不在宿舍住了…



同學小劉,也是剛開始很積極,看完勁頭很大,但是在考研過程中,受到了一個公司的offer,很明顯是受影響了,雖然考研是第一位的,但是有了退路,考研就沒有勁頭了,最後堅持到一半放棄了…

以上例子都沒有堅持下去,但是也說明考研是有好處的,在考研過程中可以收穫愛情和工作!


教育界的小仙女



18年考研目前複試基本結束,部分學校在進行調劑的後續工作呢。據報道的數據,棄考率在10-15%,相比230多萬的龐大基數,證明半途而廢的人很多啦。

比如2018考研人數:內蒙古報考人數47859人,首日缺考5254人呢…

缺考的人中,比例最多的是複習沒有進去狀態,整個過程中都沒有想通自己為什麼考研,複習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的室友缺考就是因為書一遍都沒有看下來,比我推免的起的晚睡的早,如何去競爭呢…

然後,就是報名後簽了一份很不錯工作的,比如家長的事業單位知名企業呢。當時頭條有一個爭議問答就是,南京大學的研究生和國家電網的工作如何選擇呢。不少學生因為工作,放棄了考研,屬於比較正常的。畢竟,研究生畢業後還是找份工作,改善自己和改變家庭呢。

最後,就是每年都有,能上新聞熱點的遲到考生,雖然人數少,但是真的有。不管什麼考試面試,時間點很重要,提前多做準備,不要試圖讓制度給你讓步。吃飯一分鐘,就毀了你一年的努力和汗水呢…

研究生不是每個學生的必選項,作為一種選擇,如果思考清楚,選擇放棄,無可厚非呢。


帥小西De


現在每年從大學畢業的學生都在維持在800萬左右,就業市場的競爭相當激烈,特別是那些的福利待遇比較好的工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的本科畢業生都選擇考取研究生學歷,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其中目的不管是“害怕就業也好”還是“為了尋得更好的工作也罷”,反正我國每年的考研大軍都是在增加的,在2018年已經有238萬參加研究生考試,相比於2017年的201萬,漲幅高達18.4%。

但是與這238萬的考研大軍形成對比的是:全國每年研究生考試高達10%-20%的棄考率,這樣的基數竟然可以達到23.8-47萬之多。這樣的數據已經可以明顯看出對於考研人內心的迷茫和盲目,那麼究竟是有什麼樣的原因導致這23.8-47萬的考研人半途而廢呢?根據我自己的想法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首先我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對象大多是普通本科院校,是不包含那些985和211等一些重點大學的,其中的原因大家也知道,那些985和211大學的保研率和研究生推免率是很高的,對於他們來說讀研比較容易)

NO.1 個人的考研意志不夠堅定

這種意志不夠不堅定主要是體現在“有後路選擇”、“內心浮躁”這兩點上。對於普通高校來說一個班級裡面考研的人數可能連1/3都不到,大多數都會選擇直接就業,這其中很多考研的同學就會抱有考不上研究生還可以找個工作也沒有什麼問題,沒有以前高考的那種一條路走到黑的決心。而且當一個的很不錯的工作可以為你提供,這時候你的內心很容易動搖,這首先在意志上的就已經輸了,這樣以後的考研備考怎麼可能專心呢?

再就是對於普通高校來說,學習氛圍並不是很濃厚,這前兩年半的大學散漫生活已經讓你的內心變得比較浮躁,很難能夠完全靜下心來啃書本。而且考研備考的過程確實是相當枯燥的,其程度和高三差不多,每天的看書做題這樣的煩躁的工作是很容易讓很多人堅持不下去這考研的漫漫長路,所以很多人都會半途而廢。

NO.2 缺乏耐心和抵抗不了外界的誘惑

這兩點主要體現在考研的漫漫長路和那兩年如一日的複習。毫不誇張的說考研備考工作的所需要啃掉的書堆起來絕對有一米高,很多人吃不了這終日沉浸於書海的勞苦,而且考研是一條比較漫長的道路,不是說堅持一兩個月就可完成的工作,是需要的兩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恆,如果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沒有任何作用,每天都充斥的體力和腦力之間的勞動和疲憊,確實是很考驗耐心和毅力的。還有就是抵抗不了外界的誘惑,這些主要體現在酷冷的嚴冬和舒服的床褥,單調乏味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等等。

NO.3 專業基礎知識不夠紮實

這主要是體現在“學校層次較低和自身不夠認真學習”這兩方面。首先很多的普通高校因為學校層次的問題,沒有配備很優秀的教師,在專業授課內容上比較的空洞,教師的授課水平也比較低,還有沒有及時的為學生鞏固知識。甚至還出現課程縮水的情況,經常課程還沒有講完就學期末了,課外的作業也是比較的草率。再者就是學生自身在專業學習上沒有認真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學習態度也比惡劣,這兩種情況一併造成學生專業知識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到的知識很難能夠去應付考研,給學生的備考工作中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

NO.4 沒有堅定的考研夥伴和考研鼓勵

考研和高考還是很不一樣的,高考是身邊的同學和老師和你並肩作戰,這時候你有夥伴。但是對於普通高校的考研學生來說更多是一個人的學習。不得不承認的是名校的學生在耐性和毅力上還是比普通高校要好很多的。可能一開始的你有很多的考研戰友,但是到了後期很多和你一起考研的人都慢慢的懈怠和逃避,最後很可能就是你孤身一人在考研的路上前行,而且身邊的戰友一個個遠離,還會給你造成對自己考研成功的懷疑和質問。


再者由於是一所普通高校,身邊很多同學都可能不考研,這首先在考研氛圍上就比較缺失。而且當你身邊的同學得知你要考研和你那遠大的考研目標的時候,他們首先可能不是給予你鼓勵和擁抱,而是那種冷嘲和調侃甚至是戲謔。所以說普通高校的學生考研更多的像是一個人的戰鬥,因為在這裡能夠考到名校的人實在是不多。


在這裡我不由的感嘆“中國高考”的重要性,因為這一場考試確實可以影響到後面的很多事情,一分之差真的可以是兩條不一樣的人生軌跡。此時也明白為什麼有些學生寧願復讀三次也要上985、211大學,因為這其中享受到的資源真的是很大的。最後希望那些在普通高校考研的同學們能夠不忘初心,無論怎樣,既然選擇便只顧風雨兼程,無悔青春就好。

或許一個人的旅行會有不一樣的風景.祝每一位考研人都能成功!
感謝你在無數篇回答中閱讀到這篇回答,可能是處於一種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識即是一種緣分,祝你每天擁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骨子裡的謙卑


放棄考研有很多原因:

其一就是考試,中國的學生經歷了太多的考試,可以說談考試色變,加上研究生考試也是有難度的,放棄的大多數是那些學習能力不強的,俗稱學渣。

其二就是求職,在人們的通常認知裡,大學畢業就該是找工作了,很少會想繼續升學的,加上求職季很多大學都會舉行校招,規模也是很大,這對於考研的人來說,不能不是一種吸引力。

其三就是家庭,考研也是需要父母的支持的,畢竟讀研也是需要花費的,雖然研究生會有補助,但對於一些學生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如果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考研是很難繼續下去的。

其四就是個人,考研是一場持久戰,需要的是足夠的定力,需要在圖書館裡不停地翻看那些無聊的輔導書,以及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還要忍受早起,晚睡,以及寒來暑往。如果沒有足夠的意志力,恐怕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摩爾福斯


個人以為高考像是一場競技運動,以省為單位,按高考成績排出先後之分,然後報考大學和專業。幾乎所有的同齡人都在全力以赴地去競爭,最終成王敗寇,幾家歡喜幾家愁。


考研則不然。考研更像是一場修行,是一項面向自我的長途跋涉。高考的競爭對手來自於同齡人,而考研的競爭者主要是自己。勝人者易,勝己者難。從這個角度來說,考研其實比高考更困難。

高考你有得選嗎?沒得選。家長老師都要求你高考,你的同學也都在全力以赴的備考。你還能選擇不考嗎?硬著頭皮也得上。

考研呢,情況就不一樣了。大多數同學大學畢業後還是會選擇參加工作,要麼去公司,要麼去做公務員,要麼創業。告別單調的學校生活,走進豐富多彩的社會。單單是做出考研的選擇,就已經千難萬難了。


即使你下定決心要考研,你會發現你甚至連複習資料都沒有,也沒有周考月考,甚至連一個座位,你也得起早貪黑的去佔。如果你是從大三開始準備考研,平時你還得上課、實習,做實驗、聽報告,只能用業餘人家打遊戲談戀愛的時間來備考。很多時候自習室裡面要麼就是你孤獨一人,要麼周圍的人你都不認識,你朝著那個目標孤獨地行進著。

等到大四上學期的時候,你的同學紛紛都找到了工作,而且薪資待遇都還不錯。你會懷疑考研是否有用,畢竟研究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嘛?所以在大四上學期,放棄考研的人很多。

只有那些認定目標,孤獨跋涉,具有九牛挽之不回毅力的人,才能真正坐進考研的考場。在我看來,只要最終坐進考場,並且完成考試的,其實就是勝者。


因為你戰勝了自己的惰性,終於自發地為了心中的一個目標而去努力,這跟高考有外力強迫你努力是不一樣的。具備這股自覺性和韌勁,即使不做科研,用在其他事業上,也應該能做出不小的成就。何況對於絕大多數認真準備並且完成考試的人來說,結果通常都不會太差,考研真正算得上是一場“剩者為王”的考試。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一、找到工作.

有的人在考研的過程中可能又找到了合適的工作,然後中途就放棄了考研,這部分學生其實也是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有的人在考研的同時可能還在謀求其他方面的出路,比如說去參加招聘會,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往往是自己工作方面有了出路以後,然後就會做出抉擇,把考研這件比較辛苦的事情給放棄了。


二、沒考上,不想二戰.

還有不少學生在考研的時候,給自己定下的目標相當的高,而一般那些名校重點院校的考研分數肯定是比較高的,想一次考過除非特別努力,所以很多學生給自己報的目標特別高的時候,考不上的概率會比較大,而他們在第一次考研的時候沒考上,然後心理上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就不願意再繼續奮鬥一年了,就這樣放棄了考研。

我就有認識兩個人當初報的院校志願相當的高,一個報的是中山大學,一個報的是華南理工大學,但是這兩所高校都是廣東省的,985院校,錄取分數線也是比較高的,他們考不上的概率是比較大,第一次考不上然後就沒有第二次了。


三、懈怠.

有的學生在考研剛開始的時候信心滿滿,然後每天去圖書館或者教室裡面學習,但是時間久了以後,思想上會產生一些懈怠心理,覺得自己花這麼大的力氣到底值不值得,最終慢慢的就會產生消極情緒,直到最後放棄了考研。

考研是個比較辛苦和苦逼的事情,需要堅持不懈,很有毅力的人才能夠最終考上自己理想的高校。


饕餮視聽


很高興為您解答疑惑!作為一名擁有考研經歷的過來人,我認為我有資格對這個問題發表獨到的見解。

要說為什麼考研的學子很多都會半途而廢,我是這樣認為的。

第一:意志力薄弱。考研是一件很難做的事情,它需要考研學子的耐心和毅力。很多學生因為堅持不下去而最終選擇放棄。


第二:考研難度過大。不得不說,考研所學知識真的很難。一些學生因為這個原因而放棄考研也是常有之事。我身邊的小方(女)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放棄的。起初,她下定決心要考研,可是將近一個月後,問她準備考研怎麼樣了,她居然說不考了。因為考研當中有一門高數,她打退堂鼓了!

第三:家庭原因。許多朋友放棄考研跟家裡的情況有一定關係,不是不想考,而是環境所迫,必須要放棄。

第四:能力不行。平日裡都不學習,到了該考試了才想起讀書,這樣的習慣怎麼可能會造就優秀的研究生呢?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所以放棄考研恰恰是一種“自知之明”。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浩宇宅文


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吧:

1:不是基於自己慎重思考後的選擇:

請問你考研是基於你自己深思熟慮後的最終選擇嗎?

(1)是出於你內心深處對知識的渴求,還是因為父母要求你考研?

(2)是出於你對提升個人競爭的企盼?還是因為大家都在考研?

(3)是出於對超越自我的期望,還是因為現在無事可做又不想參加工作?

如果我們沒有明確的目標,不明白為了什麼而考研,那麼我們就不會有動力,更不會有激情,考研路上遇到的點滴苦難,都會動搖我們的選擇,時間就在自我對抗、自我否認、自我懷疑中流失,最終選擇放棄。

2:過難過長的反饋週期:

人們行動的基本慾望是獲得利益,被光鮮的“好處”吸引,並且希望在短期內獲得反饋!如果獲得反饋的過程很艱難,那麼就很容易放棄。考研是一件苦澀艱難長期的“事業”,當努力在短期內看不到反饋,無形中年就會出現拖延、懶惰,甚至是自信的缺失。當自驅力消磨殆盡的時候,也就是放棄的時候!

3:現實生活的擁抱:

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工作是生活的第一要素!工作不僅僅是個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外界的環境和機遇。相比較懷才不遇,專業不對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者進入了一家心儀的公司是一件幸運的事情。我們每個人的時間有限,精力也有限,當我們把一件工作做到極致,成為行家,無可替代,亦是一種成功!


時光如遷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談談我的看法和經歷。

從研究生擴招以來,特別近幾年來愈來愈龐大的參加年底的研究生考試的群體,一直廣受關注,至於考研究生的原因,不同的群體目的不同,甚至同一個群體目的也多樣化,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大多數是抱著提升學歷層次,增加就業競爭力的目的,一些是"跟風者,目的複雜",一些是為了暫避就業壓力,一些是為了職業追求,一些是為了提升學校層次,等等,諸如此類。

不同的目的,也就決定了這個百萬群體面對考研不同的態度和選擇,這樣,中途退出放棄就有了合理的解釋,有人在備考階段,

找到了心儀工作,ta們就急流勇退,

跟風者冷靜思考,ta們就急流勇退,

中途改換專業者,ta們就急流勇退,

忍耐不了辛苦者,ta們就急流勇退,

……

2016年,我和許多人一樣,躲進了考研大軍,當同學四處實習,考證考公務員,面試找工作,我沉浸在書山題海,宿舍四人,三人考研,慶幸都考上了心儀的學校,都堅持下來,沒有放棄,感謝那一段孤獨寂寞的大學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