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俗話說:“逐水而居,依水而築”。水,養育了一方人,大渡河,在丹巴境內,人們叫它“嘉莫查瓦絨”,意為女王的河谷,兩岸恬靜如詩,丹巴的古碉、藏寨為它添上了一份柔情。


大金川為大渡河的上游。大渡河發源於青海省班瑪縣巴顏喀拉山東端的果洛河,腳木足河流至馬爾康縣與金川縣交界的可爾因與綽斯甲河相匯後,稱為大金川。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集高原群流於一體的大金川,已顯示出一條大河的氣勢,河谷寬闊,河水浩蕩。一路奔騰而去,在彙集了大小金川以及革什扎和東谷河的水後,浩浩蕩蕩流入岷江,始稱大渡河。大渡河是岷江水系最大的支流,舉世聞名的大渡河的起點就是丹巴縣城。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大渡河於其他河流一樣也有上、中、下游之分,但是大渡河的上、中、下游之分存在著多種分歧,最主要的上中、中下游分段說法有以下三種:一是甘孜丹巴和雅安漢源,二是康定瓦斯溝口與樂山金口河,三是甘孜瀘定於金口河,其中第二種是被採用得最廣泛的,此外還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其實大渡河無論是從流量、長度,還是從流域面積上說都可以算作是岷江的正源。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但大渡河未能成為岷江的正源,根據學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歷史原因,岷江中上游擁有數千年文明發展史,岷江在這裡孕育出了金沙文化,孕育出了廣漢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岷江世代以來哺育著天府人民,因此獲得了天府母親河的美名,而大渡河對巴蜀天府,甚至對中國人類與歷史進程的發展所作貢獻遠遠不及岷江。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第二是自然地理原因,古大渡河在注入岷江之前並沒有與青衣江相匯,兩河之間有鳳洲壩相隔,大渡河是在青衣江入江之後才注入岷江的,因此大渡河的水量與北來的岷江水水量相差不大,而且在樂山大渡河拐了90度的灣才入江,而岷江則是北來南去,加之大渡河水量季節分配嚴重不均和居於深山而不為人所知的原因,大渡河在水量、長度、流域面積的認知度不及岷江正源。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說起大渡河,第一印象便是宏偉,而說到大渡河大峽谷,可謂雄奇壯觀、險峻幽幻,大渡河大峽谷與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自然景觀媲美,其最大谷深竟達2600多米。大渡河大峽谷北起丹巴縣城,南至康定姑咱,全長約108公里。這裡江河懸崖絕壁相連,江中巨石橫梗,險灘遍佈。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峽谷內廣泛分佈的震旦系石灰岩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態、如畫如雕的山景、峰景、石景,也形成了奇特的深不見底、窄如刀縫的絕壁地貌。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丹巴,作為大渡河畔第一城,它柔情的一面,好像全部獻給了丹巴,那裡的人們正過著最自然的生活,那模樣“靜美”得令人心碎!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據傳女人在大渡河匯流處沐浴,可求子保胎。嬰兒用此處的水洗浴,可變得強壯、聰慧。當地老百姓要出遠門或身體不適時,都要到此洗浴,以求平安吉祥。革什扎等鄉的居民在修築新房時,都要到此處取水和沙石,埋於房基下,據說可以鎮魔驅邪。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那裡的景色,同樣讓人心醉。在春天,丹巴居民們相約賞花。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夏天,我們看漫山碧綠。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秋天,我們在紅葉中迷醉。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冬天,享受著高原獨有的暖陽。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我們可以在墨爾多廟會上帶著信仰和敬畏,向墨爾多菩薩傾訴他們的希冀。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在需要安靜的時候也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溯大渡河|她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這就是我們的大渡河的源頭,在這裡它被當地的人們寄託了無限的情懷,飽含了太多對於丹巴的熱愛,太多需要溢出的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