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書法到底是誰寫的最好?

沁園春雪155846588


書法到底誰寫得最好?這個問題,可大可小,回答也是可以簡單,也可以詳談。

中國自古有句古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就是說,文藝方面高端的評比,高手佳作評比,很難說誰是第一,誰高誰低。不像武功的比拼,最後誰勝誰敗,抑或平局,總有個結局。武功比拼,最後輸了就是輸了,第二是輸,第十也是輸,因此贏了就是第一,其他是輸了,第二也是人家的手下敗將。

那麼,中國書法,作為中國文化藝術的一個門類 ,在中國有著特殊的意義,紅學家周汝昌先生稱“漢字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一項創造”、“中華文化史上第二項最偉大的創造就是毛筆”!可見中國漢字書法的重要性。自從有了書法,歷代都相當重視,科舉取士的時代,書法作為文人的文筆的外衣,同時是一個人書法涵養,也是提現其文化修養,因此不僅受到學子和考官的重視,也受到全民的追捧。書法藝術的書體種類不少,尤其以“楷、行、草、隸、篆”五種書體最為常見。作為書家,能夠精擅一體已經很不錯,若能兼善其它諸體,就更加難能可貴。而歷代都有書評“誰的某書體,堪稱第一”,因此搞得大家真不知道誰是第一!而東晉的王羲之 ,被後代封為“書聖”,可見其書法歷史地位,後輩難以超越。也可算得上是中國“書壇老大”地位。

文藝這東西,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中國書法在世界也是獨特的藝術和文化,正在被全世界矚目,國際拍賣行拍出的優質書法作品,不輸西方高端名畫 ,正令世人括目相看,藝術魅力正在逐步顯耀其光芒。

書法是有多種書體的藝術,得到很好的傳承,也在不斷的發展。時代發展,文化意識和審美觀念都在變化。各個時代都湧現一批書法高手,尤其某種書體大的高手,也不時出現。本人覺得草書最善表現書法藝術的藝術性,因此最具魅力。歷代也出了不少草書大家。下面著重介紹。

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位巨匠張芝,字伯英,系東漢時人,生年不詳,卒於公元192年。 張芝的籍貫,《後漢書》為其父張奐立傳,說是“敦煌酒泉人也”。一字之誤,訛傳一千多年。直至清代訓詁學巨擘錢大昕考證,確認張芝系東漢敦煌郡淵泉人。淵泉為漢代敦煌郡所轄六個縣中的一個(今甘肅酒泉市瓜州縣四道溝老城一帶)。

有關張芝生平的史料很少,這與他情操高潔,不慕功名有關。《後漢書·張奐傳》中僅提到“長子芝最知名,及弟昶並善草書”,雖極簡略,卻從中可知張芝在當時已因書法成就而享有盛名。略晚於張芝的西晉書法家衛恆在其書法理論著作《四體書勢》中稱:“漢興而有草書……至章帝時,齊相杜度號稱善作;後有崔瑗、崔實,亦稱善工。”而“弘農張伯英者因轉精其巧……韋仲將謂之草聖。”韋仲將即三國魏名臣韋誕,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根據是杜度的草書有骨力,但字劃微瘦;崔瑗、崔實宗法杜度,“書體甚濃,結字工巧”,“張芝喜而學之,轉精其巧,可謂草聖”。說明張芝曾師法杜、崔,但青出於藍,“超前絕倫,獨步無雙”。唐朝開元時的著名書法家和評論家張懷馞在其書法理論名著《書斷》裡,有數百字論述張芝,確定了他在華夏書壇的重要地位。其後的歷代書法家和評論家也都以肯定態度延襲韋誕、衛恆、張懷瓘、孫過庭等的論述,張芝的“草聖”地位自此成為一座不可動搖的豐碑而屹立於中國書壇,閃耀著永恆的璀璨光芒。

中國文字,從甲骨文到小篆,成熟於秦,促使隸書應運而生。至西漢隸書盛行,同時也產生了草書,可謂“篆、隸、草、行、真”各體具備,但行筆較為遲緩且有波磔的隸書和字字獨立、仍有隸意的章草,已不能滿足人們快速書寫需要,而使書寫快捷、流利的“今草”勃然興起,社會上形成“草書熱”。張芝從民間和杜度、崔瑗、崔實那裡汲取草書藝術精華,獨創“一筆書”,亦即所謂“大草”,使草書得以從章草的窠臼中脫身而出,從此使中國書法進入了一個無拘無束,汪洋恣肆的闊大空間,從而使書法家的藝術個性得到徹底的解放。

張芝所創的“一筆書”,“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如行雲流水,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上,奇形離合,數意兼包”。這是張懷瓘在《書斷》中對一筆書的精闢概括,同時高度評價張芝的草書“勁骨豐肌,德冠諸賢之首”,從而成為“草書之首”。張芝的草書給中國書法藝術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生機,一時名噪天下,學者如雲。王羲之對張芝推崇備至,師法多年,始終認為自己的草書不及張芝。

狂草大師懷素也自承從二張(張芝、張旭)得益最多。唐朝草書大家孫過庭在他的《書譜》中也多次提到他把張芝草書作為藍本而終生臨習。

張芝出身顯宦名門,但“幼而高操,勤學好古”,不以功名為念,多次謝絕朝廷的徵召,潛心習書。他“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刻苦磨礪精神,成為中國書法界盡人皆知的一大掌故,王羲之曾欽敬地說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皆墨,好之絕倫,吾弗如也。”前人詠敦煌古蹟二十首有《墨池詠》:昔人經篆素,盡妙許張芝。草聖雄千古,芳名冠一時。舒箋觀鳥跡,研墨染魚緇。長想臨池處,興來聊詠詩。

張芝正是這樣淡泊榮利,苦苦求索,方才攀上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第一座高峰。

他的墨跡近兩千年來為世人所寶,寸紙不遺,他的墨跡在《淳化閣帖》裡收有五帖三十八行,為歷代書家珍視並臨習,故張芝的書法藝術精神至今仍鮮活在中國書法的血脈中。張芝同時也是書法理論的開先河者,曾著《筆心論》五篇,可惜早已失傳。有《冠軍帖》、《二月八日帖》、《終年帖》。

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也是草書高手。而唐代書法除了唐楷最為有名,而草書方面又出了“顛張狂素”。唐代在草書上有創造性的書家當推盛唐張旭和中唐懷素。張旭草書繼二王,上溯張芝而有明顯的獨創性,其書奔放不羈,縱筆如兔起鶻落,一氣貫注,有“急雨驟風”之勢。再加上他那至情至性的作為,如杜甫詩所說:“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世稱“顛張”,他的草書被稱“狂草”,是唐代今草新的表現形式。晚於張旭的懷素,由顏真卿而得張旭草法,他的草書如風,奇幻變化,舒展自如,飄逸自然,用筆有“風趨電疾”之勢,世稱“狂素”,歷史上將兩人稱為“顛張狂素”。黃庭堅評曰:“此二人者,一代草書之冠冕也。”肯定了張旭、懷素在草書上的成就。

宋代以行書成就最為突出,出了“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家,按下不述。明代近三百年間,雖然也出現了一些有造詣的大家,但縱觀整朝沒有重大的突破和創新。所以,近代丁文雋在《書法精論》中總結說:“有明一代,操觚談藝者,率皆剽竊摹擬,無何創制。”

明代書法的代表書家有: 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寵、張瑞圖、宋克。而明代出了不少草書高手。明代草書雖然林林總總,善草書者頗多,但真正能稱大家的卻屈指可數,董其昌、徐渭、黃道周、倪雲璐、王鐸、傅山(王、傅為明清之際人物,但其書風還應納入明代)等人不囿古法,創新生變,頗具個人面目,實當大家之稱。從這些大家的書作中,我們既感到他們各具特色,獨領風騷,又感到他們可以分屬幾類相同的風格類型。筆者認為,明代草書包含三大流派,即以董其昌為代表的具有優美淡遠審美特徵的“董氏書風”,以王鐸、徐渭為代表的具有雄強豪放特徵的浪漫書風,以張瑞圖、黃道周為代表的追求“逸趣”的“奇逸”書風。這三大草書流派,代表著明代書壇特別是明中葉後至清初書壇的主流,力振明初以來書壇衰微的氣象。

清代書法,比較注重碑學。草書方面只有王鐸,傅山這兩位明末清初年代的書法大家,草書最有成就。

民國時期,國民黨內四大書家 ,分別指譚延闓(楷書)、胡漢民(隸書)、吳稚暉(篆書)、于右任(草書)。可見於右任在草書上最有成就,還有《于右任標準草書》帖出版。那麼到解放後,七八十年代新中國出了一位草書大家林散之先生,被譽為“當代草聖”。至今似乎尚無草書高手能稱已超越。

書法比較注重傳統的繼承,因此“是古非今”是歷代書法界的的一個“慣例”或共識。但書聖王羲之,歷代公認。草聖張芝估計也沒異議。懷素,張旭的草書,也是令世人矚目驚歎。但“當代草聖”林散之,如今仍有受質疑。時代在發展,書法理論,書法文化在不斷髮展。硬筆書法,也因工具變化而產生。總的來說,我們既要繼承傳統,又要向前看,不斷髮展。豐富書法理論,在正確的理論支持下,努力書法實踐和書法創新探索,但不要走火入魔的“醜書”。

藝術是沒有頂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既不要迷信,又需要謙卑,更需要努力!





林默之健龍達人


【中國書法歷史最佳人物:書聖王羲之、草聖:張旭】

今天,筆者給大家列出中國書法歷史上書法寫的最好,選誥最深的十大家字。



一.書聖王羲之,他是中國最著名的、其成就最高的書法宗師。代表作《蘭亭集序》、《快雪時晴帖》等。

二.顏真卿,“顏體”創始人。他的書法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代表作《祭侄文稿》、《爭座位》等。

三.歐陽詢,“歐楷”創始人。他的楷書天下無雙。代表作《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等。



四.草聖張旭,他以草書而著稱,其書法與懷素齊名。代表作《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五.米芾,北宋大書法家、畫家“宋四家”之一,人稱“米顛”。代表作《苕溪詩卷》、《方圓庵記》、《蜀素帖》、《天馬賦》等。

六.柳公權,唐代“楷書四大家”之一,人稱“柳少帥”。代表作《金剛經碑》、《玄秘塔碑》等。

七.蘇東坡(又稱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代表作《黃州寒食帖》、《李白仙詩卷》等。



八.趙孟頫,“楷書四大家”之一,其書法更是元代第一人。代表作《千字文》、《前後赤壁賦》、《洛神賦》、《歸去來兮辭》等。他的書法被後世稱為“趙體”。

九.鍾繇,三國曹魏著名書法大家、楷書之鼻祖。其代表作《賀捷表》、《薦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等。

十.文徴明,明代著名書法大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代表作《草堂十志》、《琴賦》、《千字文》等。


趙大



這個問題,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個答案。

到底誰寫得好,每個人的欣賞水平和文化習性不同,加之其個人理解能力的差異和對於書法認知的見解,都會造成千人千面莫衷一是的局面。

就像那句總被掛在口頭上的言語: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書法亦然。

不過倒是千百年來,我們畢竟還是公推出了一位頗能服眾的書法大家,也被稱之為千年書聖,人們對於他的書法作品還是相對來說比較認可和尊崇的。

但凡事也有例外,也有不少人士對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嗤之以鼻,到也符合唯物辯證法的客觀規律。

中華書法瑰寶一直延軼了上千年,可以上溯到很遠的上古時候,那時候就出現了被今人視為國寶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等。到現在,可以說中華文明持續了多長,書法作品就綿延了多長。

只不過是到了晉代,書法被人為的推舉到了至高無上的位置,人們以寫得一手瀟灑倜儻玉樹臨風的書法作品為榮,為傲。所有才出現了史上享譽百代流芳千古的著名人物,比如王羲之,比如王獻之等等。

即便是二王父子,誰寫的好誰寫的孬也有爭論,且一直持續了千年以上。從李世民的角度來看,無疑是王羲之是千古書法第一人,而其他對於王羲之書法無感的人,則認為王書過於秀麗勁拔,沒有那種堅韌不拔的拙勁,反而顯得不那麼樸拙純粹。

就像當今時代的書法作品,有的人被譽為草聖第二,也有的人自以為天下行書第一,還有的人乾脆說自家的歐體絕對正宗,都是一種認知上的差異,遠了說就是自身的文化見識差異,或者是純心的要為自家樹碑立傳,彪炳史冊,其實倒不如那些懷著樸素而勤奮的心,將書法進行到底的人。

一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中國古代十大書法家:

10.懷素

懷素

唐代的書法家,因為少年對於佛法十分的痴迷,因此在年輕的時候就追尋自己的本心去剃了度,成了一名年輕的僧人。在草書方面的造詣極高,變化萬千極富美感。

9.董其昌

董其昌

明代書法家,不僅在書法上被業界認可,同時在水墨畫上也獨有一番風格,和懷素一樣也是對佛法佛性非常痴迷。

8.柳公權

柳公權

唐代書法家。作品極多,流傳下來的極廣,可見後輩對其書法作品的珍稀和賞識,雖然出生於顏真卿之後,但是卻做到了和他齊名。

7.歐陽詢

歐陽詢

唐代書法家。主楷書,風格公正而且大氣,作品多作為楷書初學者的臨摹範本,可見其書法地位的不一般。

6.王羲之

王羲之

東晉書法家。一曲蘭亭序,勾勒出書法作品的幾重魅力,在楷書和行書方面都養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非常被推崇。

5.顏真卿

顏真卿

唐代書法家。同時也是唐代的一代名臣,做出了很多大事,在楷書和行書方面的造詣幾乎達到了同時代無人可比的地步。

4.文徽明

文徽明

明代書法家。儘管如同大多的文人一樣,文徽明的做官之路可以說是相當坎坷的,但這也同時造就了他在藝術方面的精彩。

3.趙孟頫

趙孟頫

宋末書法家。作為一名全能的大家,趙除了在書法方面極高的造詣之外,在其他方面,詩文經濟鑑賞等有著很高的才能。是一位會生活的大家。

2.米芾

米芾

北宋書法家。字如其人這句話,在米芾的身上體現得淋漓致盡,他的人極富個性,同時他的字也是自成一派。

1.蘇軾

蘇軾

宋代書法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由於蘇軾極高的詩文成就,讓很多人都忽視掉了他的書法成就,其實蘇軾的書法成就是相當高的。


楚子牛書畫


到自己寫的時侯,手不聽使喚。



5760283671876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因為中國書法包括楷行草篆隸五種,現在還有人說甲骨文也是書法,因而書體很多,各有所長,提問題應該指出來哪一種書體,哪一個時間段。

同時,我們以前對於書法的認知就是楷行草是主流,一般人楷書比較著名的是歐顏柳趙四大家,應該來說也算是不分伯仲了。至於行草書當然二王是主流,書聖王羲之備受推寵,然後就是顏真卿,蘇黃米蔡以及趙董,王鐸傅山等,可謂是江山代有人才出。至於近現代,儘管也是名家輩出,但是成就和古人比,很是遜色了。







趙富忠筆名破石


卓劍文先生寫的好




張小鋒


中國有名的書法家非常多,大家都知道的書法大家就有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張旭等,這些人不僅留下了許多傳世的作品,還留下了許多有名的事蹟。

王羲之是中國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他廣採眾長,自成一家,代表作是《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獨愛,《快雪時晴帖》,也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愛,可惜的是沒留下真跡。

《蘭亭序》的書法精美奇妙,風格一改漢魏以來質樸穩拙的書風,十分的秀美,其雄秀之氣,渾然天成。將作者的風度、氣質、襟懷、情操,都表現在了作品之中。書法的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

顏真卿是唐代的書法大家,也是繼王羲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他的行草俊美非常,有豪邁灑脫的大師氣象。顏真卿在書學史上楷書最著名,還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

傳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爭座位》以及《麻姑碑》等眾多碑刻。《祭侄文稿》是唐代顏真卿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行文流暢,一氣呵成,常常寫至枯筆,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歐陽詢為史上著名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最著名,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他的楷書最大的特點是嚴謹,筆力深厚,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他的楷書是從漢隸發展而來的,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代表作是楷書《九成宮醴泉銘》,行書《夢奠帖》、《張翰帖》等。《九成宮醴泉銘碑》被後世喻為“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

張旭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他寫詩也很有一手,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

張旭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作品盡顯縱橫豪放的情懷,張揚恣肆的渲洩,泰山壓頂的氣概,變幻莫測的態勢,稱得上是狂草大家。


90後美術老師


大家說好才算好










墨緣崔彥奇


雖然在書法上,我們喜歡排名,有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宋四家蘇黃米蔡,還有明四家、初唐四家、清四家等等。

但是除了王羲之,好像很少有人敢稱第一的,因為書法雖然有它的評價標準,但是這個標準的主觀性是非常強的,它不像數學題,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同樣一幅作品,這個人覺得很好,別的人可能覺得是垃圾,沒辦法做一個客觀的評價,有時候也和地域和書法風格有關係。

就比如我以前教藝考的學生,同樣一個學生,同樣一種書體,考北方的學校能考第一,考南方的學校就有可能不及格,而且這還不是一個個別現象。

即使當今最牛的書法家,也會被批判的體無完膚。

所以歷來書法都與書寫著的身份和地位有關聯,書法水平差不多,誰的地位高,就把誰推上首位。

單論書法水平是很難評出來第一的,因為到了書法學習的後期階段,看的就不僅僅是技法了,還有個方面的綜合因素,包括文化修養、書風氣韻甚至人身地位。

看來,當今的書法第一人只能讓後人來評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