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駐村村幹部請纓上“前線”醫院村裡“兩頭跑”


防控一線 | 駐村村幹部請纓上“前線”醫院村裡“兩頭跑”

周瑩(右三)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她是走村進戶為民辦事的駐村幹部,是村民眼裡忙著為大家四處聯繫要政策、賣藤椒的“周女子”。

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她是有著十年醫院感染防控經驗的醫務人員,穿上白大褂,變身為百姓及醫務人員安全保駕護航的戰士。

她叫周瑩,中共黨員,綿陽市三醫院派駐三臺縣西平鎮天嶺村駐村工作隊隊員,綿陽市三醫院感染管理科幹事。

懸心一線戰“疫”的同事們


防控一線 | 駐村村幹部請纓上“前線”醫院村裡“兩頭跑”

周瑩每天都在留意醫院的公眾號,眼看疫情形勢變得嚴峻,醫院領導和同事們沒日沒夜戰鬥在疫情一線,她也坐不住了。年三十晚上,她給科室主任侯麗發了微信,主動申請回醫院上班。

家人埋怨她,都說醫院現在是最危險的地方,正慶幸她駐村不用在醫院工作,自己卻主動跑回去了。平時駐村只有週末才能回家,利用假期正好陪陪老人和孩子,她卻說現在醫院更需要她。

在周瑩心裡,她每時每刻都記得自己是一名院感防控醫務人員,更是一名共產黨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名院感專業人士,她做不到在家中袖手旁觀。於是,戴上口罩,她義無反顧衝到了醫院。

臨床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最有可能直接接觸感染或者疑似感染患者,正確使用防護用品是保護他們的最後一道屏障。不讓同事在這場疫情戰役中因診療操作發生交叉感染,這是周瑩的信念。

為了讓所有醫務人員熟練掌握防護用具穿脫順序及使用方法,保護醫務人員避免交叉感染,周瑩主動申請到危險性更大的門診科室進行防護用具、手衛生和消毒隔離知識的培訓。為了達到更好的培訓效果,周瑩一個科一個科的走,她一遍一遍的耐心演示講解,遇到穿工作服的同事她就上前問、上前講。有同事開玩笑說,有時候感覺她就像是個“老母親”一樣嘮叨,但有了這些示範和叮囑,大家能夠更好的保護好自己,才會覺得心裡踏實。

操心天嶺村的父老鄉親

除了醫院一線戰鬥的同事,讓周瑩放心不下的,還有天嶺村的群眾。

在天嶺村,每逢春節都有“走人戶”的風俗,再加上節日返鄉人員增多,如果不能將政府相關防控要求宣傳到位,就會有病毒傳播蔓延的風險。密切關注返鄉人員情況,加大宣傳防控知識和要求的力度,是周瑩和其他村幹部必須加緊做的事情。

忙完醫院的事,周瑩回到村裡,騎上電動三輪車,又開始入戶宣傳防控知識、登記返鄉人員信息、給有聚餐意願的村民做思想工作。疫情防控刻不容緩,周瑩說她有醫學背景又是駐村幹部,群眾信任她,工作更好做。於是,她和村幹部們一戶戶的走訪排查,一家家的宣傳叮囑,誓要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

從脫貧攻堅決戰倒計時一天天的走過來,周瑩是全國千千萬萬個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普通駐村幹部,而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周瑩則在後方為百姓及醫護人員的安全時刻準備著。

無論是前方還是後方,無論是在什麼樣的戰場上,周瑩表示都將義無反顧扛起中共黨員的責任與擔當,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鄧金林 本報記者 陳施妤


防控一線 | 駐村村幹部請纓上“前線”醫院村裡“兩頭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