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親子閱讀中,如何有技巧的提問?

Seven_樂樂


應該讓兒童感覺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其他任何目的,才能讓孩子喜愛這項活動。最忌諱的是,每讀完一本書家長都會問孩子,記住了多少?學到了什麼?這樣會扼殺孩子閱讀的慾望。如果孩子在較小的年齡段,家長給講故事,以孩子的思維一起討論,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麼呀?挖掘孩子的好奇心,一起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不看“有用”的書,不是說不給孩子選好書,而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引導孩子愛上看書,自己能感受其中的樂趣是最重要的。隨著時間,孩子慢慢積累下的知識、詞彙量,組織語言的能力,自然會比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豐富很多。


生活小怡


親子閱讀中,如何有技巧的提問呢?

親子閱讀是我每天的必修課,就說說我是怎麼做的吧。

親子閱讀,大多讀的是以前讀過的,孩子喜歡重複、喜歡熟悉的場景和內容。反覆讀的書,對孩子幫助最大。

讀書過程中,孩子會不停的提問。家長要有耐心,認真的回答孩子的每一個問題;還要適時的向孩子提問,增加親子自己的互動。

這是我和孩子最近常常會讀的書。因為人物下面有漢字,所以,開始讀的時候,我指著人物說出他們的名字。熟悉了一些後,我指著人物分別問孩子:這是誰呢?現在,每當翻到這一頁,她就逐個指著報名字。

講書中故事內容的時候,用的方法也是一樣的。最初的時候,是緩慢而清晰的讀;熟悉了之後,會對她提問一些內容,比如說,講到“農夫阿樂發種了各種……”,停頓下來,指著那幾個漢字問孩子問:種了各種什麼呢?她沒有記住的時候,會重複問題,種了各種什麼呢?反覆讀了幾次之後,每當讀到這裡的時候,她都會搶答:種了各種糧食和蔬菜。

每個以名詞結束的句子,都這麼問她。孩子一點兒也不會煩,她很享受這種交流的方式。一般來說,十幾遍讀下來,她就可以輕鬆的和你一起講故事了。

就是堅持用這種方法和孩子親子共讀,我家的老大,五六歲的時候就可以獨立閱讀了。

希望這個方法可以幫到你。


小寧大遠養成記


你好,很高興能分享我和孩子親子共讀的經驗。

親子共讀是提升親子關係與高質量陪伴方式之一,很多寶爸寶媽會擔心,自己講故事不吸引人,無法幫助孩子愛上閱讀。

其實,親子共讀重要的是“共”而不是“讀”。把閱讀當做是家長和孩子相處的親密時光,不用太過緊張擔心講不好故事,也不必照本宣科。

孩子需要的是與父母互動,並在互動過程中學習。

選一個孩子平靜不焦燥的時間,打開書本,孩子還小,可能只對自己喜愛的圖片感興趣。建議家長可以多觀察,當孩子對某頁圖片特別感興趣時,我們可以把握人、事、時、地、物等大方向,來問問孩子

“這是哪裡,是公園嗎?”

“小兔子在做什麼事情?滑滑梯,鞦韆還是在野餐?”

不要立即告訴孩子答案,多問幾個為什麼?讓孩子自己尋找答案,從中學習。

在1.5歲~3歲這個階段,顏色、形狀、線條、情緒、數字、空間、邏輯認知都在逐漸萌芽。這些東西都不是繪本上短短几行文字提到的,所以家長在共讀時,可以根據繪本上圖片做延伸提問,引導孩子思考並且共同討論。

“看到的是什麼顏色的帽子?”

“自行車的輪子是什麼形狀?”

“小女孩在流眼淚她怎麼了?”

這樣有助於娃的思維與觀察力發展。

建議從頁數少的繪本開始,家長藉由聲音起伏引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慢慢習慣後,逐漸增加繪本頁數。

不要把閱讀當做是件很嚴肅正經的事,非要從頭讀到尾。讓孩子保持愉快心情去探索,他的接受度更高!


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在甯甯4~5個月左右,我就準備了她的第一本繪本──布書。布書上色彩鮮豔,有很多不同形狀、材質做成的小機關!布書的頁數僅有5頁,每一頁僅有一行字來串聯成一個小小的故事,每個場景都是有趣的設計。

當女兒開心的抓著小兔子時,我便告訴她,這是小兔子,他喜歡跳跳跳,愛吃胡蘿蔔。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喜歡藉由啃咬撕來探索周遭的事物,布書就很符合寶寶的需求,而父母講故事的詞彙、句子有助於奠定日後語言發展的基礎。

等到1歲左右,我買了很多機關書,這個階段的寶寶正好奇熱愛探索世界,建議寶媽這時可以邊講述故事,邊引導孩子小手推、拉、轉書本的機關,先讓寶寶把書當成玩具,讓繪本跳脫書本的形式,結合生活及遊戲會讓孩子接受度更高!

現在甯甯2歲多了,我們一起共讀過的很多很多故事繪本,她一看到繪本封面就知道故事的情節,每天睡覺還要放書在枕頭下。目前女兒已經到了想象力爆發期,喜歡角色扮演我們一起共讀過的繪本故事情節,有時會自己一個人抓著床上的娃娃們自導自演,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

至於表達方面,將滿2歲半的她,也能清楚的描述自己的情緒,我很開心、難過、生氣、害怕、想念,這些詞彙都是從故事中共情而來。

不用擔心孩子在共讀繪本時分心,其實孩子就算短暫的分心,他的耳朵也在聽。家長只要繼續講,孩子注意力還是會在故事上。

每個愛看書的孩子的背後,都有個耐心說故事的父母。


嗨,我是嫁來的臺灣媳婦,也是2歲女寶甯甯的媽媽,我們一家三口在上海生活。我會分享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與育兒方法!希望我的經驗與知識能幫助你,讓帶娃更輕鬆愉快!

灣媽育兒


親子閱讀是父母陪伴孩子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項活動,它對於孩子的智力提升、情感培養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很多父母是直接給孩子讀繪本中的故事,讀完了就讓孩子自己去玩了。這樣當然也能夠促進孩子的成長,但如果改變孩子被動的接受,把這個過程轉化為主動的吸收,那孩子自然會成長得更快。


閱讀中的提問,可以將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探索和思考,個人認為有以下幾種提問技巧:


1、在閱讀之前,先問問孩子對書中描述的故事瞭解多少,有沒有在實際生活中有所體驗

比如要給孩子講關於交通工具的繪本,那麼在閱讀之前,可以先問問孩子,生活中他都見過哪些交通工具?在他所見的這些交通工具中,他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會最喜歡這一種?雖然孩子不一定能夠回答得很好,但這種提問可以啟發孩子的思考,如果在閱讀之前能夠有所思考,那麼孩子就會在閱讀時更加專注,效率也會更高。



2、閱讀中的提問,父母和孩子互動的好時機

一般來說,如果父母善於引導孩子思考,那在和孩子共讀的過程中,當孩子遇到不理解或者很感興趣的地方,他就會主動向父母提問,尋求他們的解答。這是孩子主動的提問,說明他們的好奇心很強,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盡最大努力給孩子正確和有意義的答案。


另外,除了孩子主動的提問,父母還應該根據書中內容,主動問孩子問題,從而更好地引導孩子思考。比如在讀《媽媽,我真的很生氣》這本書時,媽媽告訴盧卡斯,生氣時扔東西或者打人是不對的,需要找到別的方式來表達,生氣時首先要說出來,比如“我生氣了”“我需要幫助”,然後再談談為什麼生氣。這個時候,可以問孩子,為什麼生氣時不可以扔東西或者打人?雖然孩子無法給出很好的回答,但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並認同一些價值觀。比如和孩子說:如果別人生氣時打你,你會不會很傷心?如果別人亂扔你的東西,你會不會不高興?相信孩子會有自己的理解,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他也會逐漸用正確的方式去處理這些問題。



3、相關性提問,培養孩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

孩子的書中多是一些啟發他們思考的故事,目的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和習慣。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父母不僅要幫助孩子理解書中的內容,還可以適當引導孩子進行相似內容的思考,培養孩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在讀到小豬佩奇樂於助人的故事時,問問孩子還曾經在哪裡讀到類似的故事,這兩個故事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會不會也幫助自己的朋友?



親子閱讀是父母可以給孩子的一件很美好的禮物,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在閱讀中和孩子建立更加親密的關係,在提問中更好地啟發孩子,培養孩子的好品格、好習慣。


大涵育兒說


親子閱讀中,提問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也能打擊孩子的自信,所以巧妙的提問在親子閱讀中就變得尤為重要。

提問請關注孩子的興趣

對孩子所提的問題,如果是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他們更願意回答。

比如孩子在看書的時候笑了,那你就可以抓住這個點,在孩子看完書之後問:“剛剛你笑得這麼開心,是什麼情節吸引了你呀?你可以和媽媽分享一下麼?”在提問時,把問題的核心點落在孩子的一些感受上,落在好玩的情節上,不要讓孩子認為這是在提問,而是故事的繼續,遊戲的開始。


提問要掌握問題的難度

對孩子提問的時候,要考慮孩子的認知水平。難了,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簡單了,孩子認為你低估他的能力。所以恰到好處地提問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回答問題,與家長互動。

比如我家二寶現在不到兩週歲,在看繪本的時候,只能看書中的圖畫,看不懂文字。所以我基本就是指著書中的某個圖畫問:“這個你喜歡麼?你能從家裡面找到它麼?”來跟他互動遊戲。他要是找到了,會很興奮,拉著我繼續下一個問答遊戲環節。


換種提問方式

家長都很喜歡直接問孩子問題,比如“你說說看,精衛為什麼要去填海?”可能孩子就會回答你“不知道”三個字。也許這個問題對孩子有難度,也可能是因為孩子覺得你是在考他,他拒絕受考。所以家長不如試試自問的方式,拿上面的例子講“看了這個故事,媽媽有個疑惑,這個精衛為什麼要去填海呢?你能幫助媽媽解開這個謎團麼?”邀請孩子參與,請求孩子幫助的方式,讓孩子參與進來,用這種交流探討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說在最後

不管通過何種方式提問,都需要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跟孩子探討交流。


Mr菇菇話育兒


以身作則吧!首先大人要愛好看書,小孩的模仿能力是極好的。如果大人示範做的好,小孩也會愛好的。

再一個就是大人要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在閱讀中找到閱讀的樂趣,而不是厲聲呵斥孩子。

從小抓起,從簡單的看圖講故事開啟,時間久了愛看書習慣也就有了,而且是發自內心的那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