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家長學習時打罵孩子正確嗎?

陽光人生未來充滿希望


家長打孩子正確嗎?若是二十年前問我,我會乾脆利索地回答,正確或不正確。現在再讓我回答,我會說,不能一概而論。

傳統有一種說法,嚴師出高徒。孩子在學校不聽話,家長跟老師講,不行可以打罵,沒事。現在行不通了,法律明確規定,嚴禁老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否則,工作就沒有了,甚至要違法犯罪。大環境變了。古人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教育家孔子說得最徹底,要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天生乖巧,從小懂得自律或者膽小怕事,大人只批評幾句就會臉紅或流淚。說他一次能管好長時間。有的孩子卻在同一個問題上一錯再錯,故伎重演,家長講十遍一百遍也沒用。然後一頓臭罵或幾個拳腳,馬上服服帖帖,認認真真了。農村人有句土話,叫十句好話不如一個馬棒。區別在哪裡呢?如果孩子還很小,在上幼兒園或小學低年級,還是以多講道理和多陪伴為主,讓孩子養成按時吃飯、守時守信和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因為孩子太小,心性還很不成熟,過早打罵會刺激到孩子內心深處,造成終生傷害。十歲左右的孩子,該睡覺時不睡,沉迷遊戲,經常講假話,不認真寫作業,好講髒話,好打人,等等,屢教不改,這個時候就該教訓教訓了。不要輕易打罵,但打罵一次就要能管上大天半個月,甚至更久才行。當然要掌握分寸,不能成為家暴。

網上會經常曝光一些問題,說有的孩子在公共場合很鬧騰,太不像話被別人給教訓了,這家長還出面袒護孩子,搞到最後兩家大人開撕。你不教育,別人就會幫你教訓,這就是後果。

我認識一年級一男孩子,總是無緣無故把別的同學弄傷,別的家長當然有情緒私下一再提醒這位家長。這位孩子家長知道孩子有問題,只是覺得自己沒面子。這孩子的真實情況是,他的腦神經系統出了問題,患有輕度妄想症,得找專業醫生診斷,並堅持藥物控制治療,絕不是簡單的打罵不打罵這麼簡單了。

現在二胎政策放開了,為什麼生育積極性反而不高了?道理非常簡單,因為大家越來越清楚地懂得,多生育一個孩子並不難,但教育好一個孩子需要花費的人力成本實在是太高了。生養一個,就要全心全意地培養好。如果由於種種實際困難,孩子小時候家長沒有時間陪伴和管教,到孩子大一些發現出現問題時,就要想辦法彌補,有在認識到大人自己問題的基礎上,再去冷靜地從根本上找到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然後逐步去實施。


肯下笨功夫的人


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有種想要糾正語病的衝動。問出這樣一個問題的家長應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孩子寫作業時做一個暴力監工。

當孩子字寫歪時,題寫錯時,想要去廁所時,講了多次他依舊一頭霧水時,隨手抄起手邊的書本扔到孩子身上,或者把孩子推倒在地,扒下褲子,啪啪啪,一陣亂打。

是不是像我們小時候寫作業時的場景?自己真的受益了嗎?成長成才了嗎?是不是心裡有點記恨大人?

我們村那個第一個考上清華,棍棒底下出第一的好學生,上大學後不往家裡打電話,打電話也不願跟老父親多說一句話。

這個結果是當下的你我想要的嗎?

在我工作時,孩子也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會問我畫的好不好,會向我求助不會寫,兩個人也會有爭吵打架的時候。這嚴重干擾我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

想一想,作為監工的你一直在孩子旁邊指指點點會不會影響孩子?

慢慢地我們都養成一些習慣,他們試著自己解決問題,我試著放手讓他們做,再然後各自安好!

望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快樂成長!



大寶小寶的媽媽


我在輔導小外甥寫作業時發現,孩子在寫作業時家長不停打罵甚至是大聲吼叫,都會影響孩子的思考能力,這個時候你的打罵充斥了孩子的頭腦,他怎麼可能有心思思考呢?我小外甥後來跟我說:我當時腦子快炸了,我要記很多東西。說明你打罵時的語言不自覺的一股腦輸入了他的大腦。而我小外甥才一年級。


吃木芽的小蟲


不正確,我也是小時候過來的,越是打罵的小孩,越討厭學習,甚至會厭學的,只能去引導孩子學習,引導孩子懂得使用方法去學習,打罵的孩子會很自卑,要不然就是得一時總,久了就沒用這辦法,最終的結果還是得耐心教孩子,也不能太寵,該嚴厲還是得嚴厲,賞罰分明的去管理孩子!


惜雨媽媽


很開心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同時我也是擁有7年教齡的一線老師。我是 ,在此,我也表達一下我自己的看法,若是認同,歡迎點贊轉發,若是有不同看法的,歡迎留言評論。文章有點長,請仔細品一品!

首先,我覺得這種方式不正確。

長此以往,間接導致孩子害怕、牴觸甚至厭惡學習(另一方面的影響就是孩子也會以怒吼的方式解決問題)為什麼“暴吼”或有的家長輔導作業時氣急了“突然打一下”等行為會導致孩子寫作業時走神呢?因為,孩子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爸爸媽媽身上,屬於膽戰心驚的一種狀態——不知道爸爸媽媽什麼時候突然又一聲怒吼,或者什麼時候又會打我一下。孩子處於一種時刻緊張的情緒中,根本無法安心完成作業。我曾經看到一位教育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最終都能得到解決。但不會是用同一種方法,也不會是在同樣長的時間內”

但是解決孩子的問題,或者說想要從根本上改變孩子,首先要做的是家長自身的改變。如果家長自己都沒有改變的決心和堅持的耐心,那就不要要求孩子。

單來談談輔導作業的問題吧。我們家長中存在不少高幹家庭,但是我們仍然會在家長會上及家長群中反覆強調:請家長不要輔導孩子的作業。因為不恰當的輔導,包括方法,包括思路…是會對孩子的學習起反效果的。而老師留作業的目的,並不是學生交上一份全對的作業,然後我們打幾個對勾,那作業就變成了學生和老師的雙向體力勞動。作業的目的,是檢測效果,鞏固能力,看清不足。哪道題不會,說明哪一塊的知識點還沒有完全掌握。所以說,家庭作業,應該能夠幫助老師掌握孩子真實的學習情況。所以我建議你們把輔導改成監督。讓孩子自主完成作業,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逐漸意識到寫作業和學習都是我自己的事情。

具體怎麼做呢?

第一:創造學習氛圍。孩子在寫作業,爸爸媽媽不要聊天不要看電視,最好也看書,或者工作。這個時間段,是全家的“集體學習工作時間”。

第二:有嚴格的時間表。什麼時間做什麼時間的事。假如說七點吃飯,那七點的時候不論你的作業做到什麼程度,先停下,來吃飯。提前瞭解一下孩子今日的全部作業內容,預估時間,如果實在預估不出,可以問問老師。正常情況下,老師每天的作業量和所需時間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然後通過你對作業完成時間的預估,確定一個休息時間。比如九點半睡覺。那麼到了九點或者九點十五分,我們就要督促孩子收拾書包,無論你寫沒寫完(別緊張,往下看完)都要結束寫作業,必須保證九點半睡覺。

然後我們說到第三點:承擔後果有一句話叫:自由選擇,自我承擔。在家庭教育中,一百次的說教,不如一次的承擔後果。提前和老師溝通好:我們打算怎樣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只要是專業且負責的老師,都會非常願意配合。剛才說到九點半按時睡覺,作業沒寫完怎麼辦呢?明天自己去學校承擔沒完成作業的後果。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又好比說孩子耍賴不上學,賴床,磨蹭,哭鬧打滾兒…沒關係,你磨蹭吧,磨蹭到幾點我也要把你送到學校去,遲到或者曠課的後果,自己承擔。全過程不打不罵語氣溫和,但不妥協。提前和老師溝通好,這個後果實際上不會有家長想象中那麼嚴重。但是如果任由孩子不好的行為習慣自行發展,這個後果反倒可能很嚴重。說回寫作業。到了週末,全家一起總結,這一週每個人每天的學習工作任務都是否完成,完成可以有周末獎勵。比如一次出遊、一頓大餐、一場電影…如果孩子這周有沒完成作業的記錄,而爸爸媽媽每日的工作和任務都按時完成了,那麼孩子不能參加。爸爸媽媽自己去。回來後可以給孩子看看照片,分享過程,告訴他:“真遺憾你沒能一起去,不過只要下週咱們每個人每天都能按時完成自己的任務,下週末咱們全家就可以一起去啦。”當然,如果爸爸媽媽中的一人有當日的工作或任務沒完成的情況,也不能參加。比如說:孩子完成了,媽媽完成了,爸爸有一天的工作沒有當天完成,那麼就媽媽和孩子去。爸爸要表示遺憾,並且要當著孩子說:下週我一定要按時完成工作,參加咱們家的週末活動。只有獨自承擔了後果,孩子才會慢慢意識到寫作業是我自己的事情,寫不完沒人會幫我,也沒人會讓我一直寫到幾點都可以,而且所有的後果都是我自己承擔。這時候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做好這件事。當然,不可能一天見效,甚至可能一週兩週都不見效,或者還要經歷孩子的哭鬧抗爭等。之前習慣沒建立好,那麼後期往回扳,這個過程一定是艱難的。但世間一切珍貴的事,收效都很慢。

所以爸爸媽媽要做的,首先是一定堅持住。其次是全家態度統一。比如爸爸在堅持,媽媽不能過來說算了算了…媽媽再心疼,哪怕心疼得掉眼淚,也回臥室關上門去自己哭,不要當著孩子反對爸爸。再有就是謹記“溫柔的堅定”。我的態度是堅決的,規則不可破,原則和底線不會妥協,但是我的語氣一定是溫柔的。這也是讓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堅持中依然能感受到他們的愛,並且學會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好好說話。這三個原則不僅適用於輔導作業,也適用於我們日常家庭教育的一點一滴。

在這個看似“殘忍”的過程中,我們培養了孩子的時間觀念,建立了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也讓孩子懂得了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那麼假如孩子有不會的題,可不可以問,可以,但是集中在作業全部完成後。

首先這道題家長得有十足的把握才能講。不能自己把握也不大,按照自己的猜測或者網上查出的正確答案蒙著講,這絕對不行。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只認認真真溫溫和和地講三遍。三遍還不明白,留著,明天去問老師。講完了,明白了,最好也給老師在這道題下留一個備註:這道題孩子寫作業時不會,我用什麼方法(過程)給孩子講解,最後得出答案。如有不妥,還請老師及時為孩子指正,謝謝老師。然後關注這道題的知識點,如果作業都寫完後還有餘力,可以準備一兩道相關知識點的習題,鞏固一下。或者告知老師,請老師關注孩子在這個知識點上的掌握。最後就是當孩子告訴你作業寫完了,要檢查一下完成情況。看看今天的作業記錄,確認孩子都完成了。但是對與錯的問題不管,留給老師。只要確認他都完成了就好。

總結一下,家長的監督主要分幾步:營造學習氛圍確定學習時間檢查完成情況但願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都能不再為輔導作業而“咆哮”。其實,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咆哮甚至打罵,除了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之外,沒有任何真正的意義。孩子可能一時服從,但這種服從是因為害怕,這個問題實際上並沒有得到解決。

出現問題,找到根源,解決問題,才是一個正確而有效的過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莫不如是。所以,家長們選擇正確的方法比打罵管用!謝謝。





徐老師數學課堂


1、這樣教育孩子是錯誤的方法很多家長都喜歡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導致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發展。你用打罵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今後很可能會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別的孩子。

2、孩子容易發脾氣。家長長期打罵孩子會可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暴躁,他們會學習你的暴脾氣,從此他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會很暴躁。除了不打孩子以外,也記得不要輕易對孩子發火孩子叛逆。家長越是打孩子,孩子就越可能滋生出叛逆的心理,他們就更喜歡和你們對著幹。他們不想再服從你的管理,有時候甚至會用你的那套方法來對付你。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

3、孩子變得自卑。孩子會因為家長的長期打罵變得越來越自卑。在他們的意識裡可能會認為自己哪裡都做得不好,所以才會受到懲罰。從而這些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心,在同齡孩子中也常表現得低人一等。

4、孩子變得孤僻。孩子可能會因為家長長期的打罵變得孤僻。他們的世界裡可能會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就是:只要做錯一點事就會捱打。所以他們慢慢的養成了不和人交往的習慣,認為這樣就不會被打了。






我愛追影視


打罵孩子是我們傳統的“中國式管教”,時代不同了,這種傳統的教育方法不免有點過時。如今我們面對的孩子是一群見多識廣、聰明善良、強烈要求平等話語權的鮮活的生命個體,我們和孩子的交流必須建立在尊重他們的基礎之上。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也是伴隨孩子終生的教育,父母的言傳身教始終是孩子成長的基石。

👇父母打罵孩子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嚴重傷害:

1️⃣孩子會變得脆弱而缺乏安全感,內心深處會產 生無助、自卑,進而膽小怕事、沒有主見。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用同樣粗暴的方式去對待身邊的人。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

1️⃣孩子的學習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如果父母能放下手機,用讀書或學習的方式陪伴孩子,會使孩子以父母為榜樣,引發他們內心深處的自律意識,同時會敬畏知識📚📚📚努力學習。

2️⃣孩子的學習需要父母的肯定和鼓勵。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父母如果能拿捏好時機,在孩子攻克困難取得自我突破時給予有力的肯定和鼓勵,會使孩子自信心爆棚,繼而在學習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3️⃣孩子的學習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幫助。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磨蹭、不專心、不認真的情況時,多半是因為學習中遇到了困難,父母應改對孩子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養成知難而上的好習慣。

👉👉👉吼叫😡😡😡打罵的教育方式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結果只能適得其反。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絕對的尊重,給他們話語權,平等耐心地和孩子交流,陪伴孩子獨立、自主、健康地成長。





LUCY趣味英語課堂


家長學習時打罵孩子正確嗎?

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說過:不要讓孩子在還不能熱愛學習的時候就開始厭惡學習。

一個行為,如果得不到鼓勵,沒有完成時的喜悅,甚至還伴隨著被指責的壞情緒,那麼這個行為是無法堅持下去的。那麼,怎麼樣才能陪伴孩子的學習有用呢?



首先,要幫孩子理清楚都有哪些作業,做一個作業清單。確定當前要做哪一個,一個做完清單上就要畫個勾,讓孩子有成就感。然後呢,開始做下一個。這個清單打勾,是非常神奇的。

其次,你要在旁邊提升學習榜樣和創造學習的氛圍,你要在旁邊一起看書。你可以和他說,你寫的這兩行字,我想把這頁書看完,你不要寫的太快哦。我們讓孩子體會到,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是有趣味性的。



第三,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要認同他的情緒。孩子注意力不能夠集中,無論你跟他說什麼,孩子內心都會覺得我做不到。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同頻共振,同頻之後才能共振。也就是孩子的內在感覺被認同,你們才能夠在一個共同的狀態上,你後面的話他才能夠聽得進去。

舉個例子,孩子集中注意力確實挺難的。媽媽說我看到你剛才有時候會走神,孩子說嗯是的。這就對應上了,你跟他之間達到同頻了,然後你再接著跟他說,媽媽也看到你好像一直在找辦法,你也很希望能夠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是嗎?把他內在渴望指出來的,想說出來的那些問題說出來,那這個過程當中你們就達成了你們認知。媽媽就可以在這時候說,那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怎麼樣能夠讓我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呢。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們就同意了,那麼孩子內在的感覺被認同以後,這個時候你所有說的話,他才能夠願意繼續的走下去。

第四,是當學習不順利的時候要幫助孩子找辦法。家長看到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要及時的給予回應“這個很難,別的同學也是不會的,沒事你已經很棒了啊!看起來我們也需要適當的調整一下自己,我們重新再看一下這個題是怎麼講的。”我相信這種引導的方式,媽媽會慢慢地把孩子從困難從疑慮從不願意的過程當中走出來。

一個語言你可以鼓勵孩子,一個語言你也可以毀掉孩子!我們說鼓勵和讚美能夠讓白痴變成天才,而批評與責罵能夠讓天才變成白痴,所以語言的溝通是非常具有魔力的。最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到孩子,讓孩子從此開始慢慢接觸和愛上問題,愛上學習。

所以,輔導孩子的學習時打罵孩子是不正確的。

親愛的朋友,你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鈺凰姐頻道


現在家長普遍反應:“不寫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嗷嗷直叫,血壓升高,不能睡覺”,誰敢保證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打過孩子,誰能肯定的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打過孩子。或者說在你的成長裡邊沒有捱過打。傳承千古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於今時今日,也已演變成了“慈父嚴母多忠孝,嚴父慈母多敗兒。”了。

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變得脆弱。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會對父母變得疏遠,因為打怕了,不管父母說得對或是錯誤的,都對父母唯命是從,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懦弱。在感情方面也會和父母漸漸疏遠。

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當代父母都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而且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能夠出人頭地。

當然希望孩子成材的這一願景是美好的。但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激的手段,比如像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做了一些家長認為不正確的行為時,家長便會訓斥甚至打罵。但是這一打罵過程會對孩子的身心都造成傷害。

我認為偶爾象徵性的體罰是可以的,尤其是在7歲以前,急是要樹立父母威信,也要給小孩樹立規矩。但過度的話,既不利於小孩成長,也容易讓小孩產生逆反心理,或者對讓小朋友形成暴力性格。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很多事情,孩子都是模仿父母習得的。關於罵,其實比打更嚴重,因為辱罵可能讓小孩產生自卑心理,可能培養順從性格,不利於今後成長。



教碩考研星哥


是不是不夠好的孩子才不愛寫作業或者不好好寫作業呢?

是不是隻有學習不好的家長才有這方面的苦惱呢?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特別去中國最好的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公眾號上搜索了一番,先上幾個截圖吧。(說明:小清心是清華大學心理中心的公號)

看到了嗎?學霸們也有類似的情況,心理平衡了嗎?

當孩子學習時,有各種各樣的讓家長惱火的事情發生,家長想幹點什麼的時候:

必須對親愛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朋友說:停!

這個場景讓我們先想像一下:

  • 孩子要麼寫作業拖拖拉拉,要麼字跡不工整,作業寫得亂七八糟,要麼錯誤百出……
  • 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表現在嘴上,吧啦吧啦說呀說……
  • 孩子呢?依然我行我素,要麼不理不睬,要麼敷衍了事,要麼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家長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孩子怎麼就不理解呢?

讓我們再設想這樣一個場景:

週五下午四五點,我們終於把本週原計劃的事項都完成了,正在暢想馬上到來的週末:睡個好覺,吃頓大餐,追劇……

突然領導出現在面前,“小王,這個事你週末加個班,務必完成……”

這個小王會是什麼反應?

孩子學習時的各種反應都是正常的。

當家長心中有了這個信念,心情會不會平靜很多?

當情緒平和時,我們的理智才會起作用,我們才有可能成為有智慧的人,才會有辦法指導孩子更好地完成他們的作業。

和大人一樣,孩子在心情愉悅的時候,作業的完成質量會更好,效率也才會更高。

回想一下,我們的孩子一歲左右開始學走路時,當他跌跌撞撞,甚至弄傷了自己,家長朋友們,您是心疼地哄?加油鼓勵?還是又打又罵?

可不可以多拿出一些耐心,對待我們的孩子?

建議每一位疼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抽時間去學習如何當一個智慧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