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鄉情散文‖居民食堂

​居民,是相對於農民來說的。含山頭不大,也有正宗的居民,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有居民食堂。

鄉情散文‖居民食堂

我的老家含山頭的居民食堂在原供銷社收購部東邊,後來改造成樓房,成了生產部賣生產資料的地方。這居民食堂有有兩開間,一間是燒飯炒菜的廚房,一間是居民吃飯的地方。到居民食堂吃飯的當然是含山頭的居民,大部分是公社幹部及供銷社的員工。

食堂燒飯做菜的是含山頭榮泉榮根的姆媽(母親)。那個時候也就三十來歲吧。他們家是含山頭居民,是每月拿糧票的人家。榮泉的媽媽一身清爽,做事幹淨利落。白皙清秀的臉永遠帶著微笑,笑得你心怡神爽。世間有豆腐西施,說的是賣豆腐的漂亮。那榮泉姆媽是食堂西施。

鄉情散文‖居民食堂

食堂裡設施簡陋,吃飯的地方就幾張桌子凳子而已。飯菜也很簡單,一般都是時新的蔬菜,葷菜當然也有,但不多。菜是用一隻茶盞碗盛的,不會滿滿的一碗。飯倒是用大碗盛的。不像現在你去酒店用餐,吃飯的碗是比茶盞碗還小,盛菜的盆倒是很大,然菜還是一點點。

每天中午,是居民食堂最熱鬧的時候,也是榮泉姆媽最忙的時候。盛飯是個技術活。有人吃四兩,有人吃半斤。別以為四兩和半斤只差一兩,錯了!那是十六兩秤,不然就沒有“半斤八兩”之說。兩隻盛飯的勺是用白鐵皮做成的圓錐形體的,裝一個木頭柄。盛飯時左手拿勺,右手拿熗刀(炒菜用的鏟子),在鍋裡用熗刀盛起飯,往勺子裡輕輕擠壓,然後把勺子倒扣在碗裡。這樣尖尖的塔型似的一碗飯就呈現在你面前。那縷縷熱氣冒著米飯特有的香,你就忍不住一口咬下去,那尖尖的一頭米飯在你嘴裡嚼了沒幾口就吞下去了。你拿著飯和菜,在凳子上坐著,三下五除二,沒幾分鐘,這中午的飯就這麼結束了。要吃,明天再來。

鄉情散文‖居民食堂

我父親是公社幹部,當然也是居民戶口。然而居民戶口的父親,他的兒女竟都是農民戶口。不過,我這農民戶口也能到居民食堂用餐,那是沾了父親的光。我小時候吃飯就吃半斤,看來我確實“飯桶”。來到居民食堂,遞上半斤飯票,遞上一角錢的菜票,榮泉姆媽就麻利的盛好飯遞到我手裡,再從拿菜的窗口拿好菜,坐在凳子上吃起來。我最喜歡的菜就是芹菜。第一次吃芹菜的時候,覺得這芹菜的氣味特別難聞,不久又覺得這香氣特別好。榮泉姆媽燒的芹菜也真是好吃。芹菜肉絲豆腐乾,青綠的色彩,濃郁的芹菜的特有的香,再加上那幾條誘人的肉絲,那午飯吃的是有滋有味。

鄉情散文‖居民食堂

含山頭,居民食堂已成往事。現如今飯店遍地開花,但含山最大的有品位的酒店是“含山好日子大酒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