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紅學與茶經,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從神農嘗百草到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的茶文化和茶習俗源遠流長,人們通過飲茶能夠增強道德修養, 提高審美情趣, 形成高雅的精神文化。

作為“明清歷史上的社會百科全書”,《紅樓夢》共一百二十回, 描寫茶的就達二百七十多處,可謂是篇幅之廣、細節之精、意蘊之深、文采之斑斕實為中國小說史上所罕見,當做半部《茶經》一點都不為過。整部書散發出濃烈的茶香,以“茶”為一條暗線貫穿全書,生動而細膩的刻畫了一個“鐘鳴鼎食之家,詩禮簪纓之族”的封建社會貴族家庭的興衰過程,通過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眾多人物的紛呈登場與落幕,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巨型的歷史故事畫卷。

紅學與茶經,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一、名茶薈萃,《紅樓夢》中的茶類之多

中國茶葉品種繁多, 有一句俗語,“ 茶葉學到老, 茶名記不了”,這正反映了我國茶的名目繁多,千姿百態的局面,中國茶葉根據不同的生產方法可分為綠茶、紅茶、花茶、沱茶、烏龍茶、磚茶等, 每個類別還包括許多品種, 《紅樓夢》出現的茶類, 品目繁多, 提及到的茶名, 既有傳統名茶龍井茶、六安茶、老君眉, 也有貢品茶普洱茶、暹羅茶, 還有調製的楓露茶、女兒茶、杏仁茶等許多品種,可謂是“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千紅一窟

最頂級的茶當屬第5回太虛幻境中, 警幻仙子給寶玉上的茶“千紅一窟”, 寶玉品嚐後頓感清香異常, 從警幻仙子處得知:此茶出自放春山遣香洞, 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茶葉採自絕美仙境, 茶水取自靈葉上的露水, 這等仙茶此物只應天上有, 人間哪得幾回聞,是一種清香純美、香味沁入心脾的名茶。

——老君眉

賈母是德高望重的老太君, 用富態高貴的名茶才能顯示其身份, 因此她喝的自然是“老君眉茶”。第41回“ 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描寫了一段妙玉在櫳翠庵為賈母等人沏老君眉茶的故事。老君眉針的長度如眉, 色澤如銀, 來自湖南君山的洞庭湖, 味道鮮美, 香氣清新, 名字吉祥。

紅學與茶經,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楓露茶

楓露茶是賈寶玉、晴雯所最愛。楓露茶在《紅樓夢》 中出現在第8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探寶釵黛玉半含酸”和第78回老學士閒徵姽嫿詞痴公子杜撰芙蓉誄”。第8回賈寶玉到薛姨媽處用完餐剛回來,丫鬟茜雪就端來熱茶給寶玉吃,才吃了一半,卻又回憶起早晨泡好的茶來,於是就詢問起來: “ 早起沏了碗楓露茶 , 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後才出色, 這會子怎麼又斟上這茶來?”第78回賈寶玉為哀悼死去的丫鬟晴雯,創作了祭文《芙蓉女兒誄》 ,以表達對晴雯的思念之情。文中“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提到靈前的四種祭品是群花之蕊、冰鮫之觳、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其中楓露之茗就是指楓露茶。楓露茶應該屬於紅茶, 是調製茶, 取用香楓最嫩的葉子, 放入甑中蒸煮, 然後將得來的水調入茶中, 具有濃郁的香氣, 性慢耐沏。

——暹羅茶

暹羅茶俗稱孩兒茶,是泰國進貢而來的茶。第25回鳳姐派丫鬟給賈寶玉、薛寶釵和林黛玉等幾個送暹羅茶。 第26回王熙鳳有一天去怡紅院看望生病的寶玉,薛寶釵、 林黛玉等幾個姐妹也都在場, 鳳姐就問起之前派丫鬟給她們幾個送的暹羅茶。 寶玉說:“ 我嚐了不好,也不知別人說怎麼樣。 ”寶釵說:“ 口頭也還好,味倒輕,只是顏色不太好些。 ”鳳姐道:“ 那是暹羅國進貢來的。 我嚐了不覺怎麼好。 還不及我們常喝的呢。 ” 唯獨黛玉說:“ 我吃著卻好,不知你們的脾胃是怎樣的。 ”

紅學與茶經,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龍井茶

林黛玉多愁善感, 感情脆弱, 飲用“龍並茶”方能顯示其性格。第82回“老學究講義警頑心病瀟湘痴魂驚惡夢”中,賈寶玉讀書回來,急急忙忙去瀟湘館見林黛玉。黛玉微微一笑叫紫鵑沏茶,“把我的龍井茶給二爺沏一碗,二爺如今唸書了,比不得裡頭”。

——杏仁茶

杏仁茶屬於調製茶。第54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效戲彩斑衣”。元宵佳節餘興之後吃宵夜,賈母說她不吃油膩的,鳳姐忙道,“還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賈母道,“倒是這個還罷了”。清代詞人朱彝尊說:“京師甜杏仁用熱水泡,加爐灰一撮,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淨,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帶水磨碎,用絹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調煮熟,如白糖霜熱啖或量加個乳亦可。”

——女兒茶

女兒紅是普洱茶中的一種, 取材於茶樹的細嫩毛尖, 形態嬌嫩可人, 才被稱作女兒茶,在清代是皇室貢品,在達官貴人中很流行。第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豔理親喪”中林之孝家的一行來了怡紅院查上夜,正當賈寶玉怕積食還沒睡,林之孝家的便說“該沏些個普洱茶吃”,襲人晴雯忙說“沏了一盄子女兒茶,已經吃過兩碗了”。女兒紅是普洱茶中的一種, 取材於茶樹的細嫩毛尖, 形態嬌嫩可人, 才被稱作女兒茶,在清代是皇室貢品,在達官貴人中很流行。

——六安茶

六安茶即六安瓜片, 產自六安, 是中國十大歷史名茶之一,為朝廷貢品,有清心明目,提神消乏,通竅散風之功效。第41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紅院劫遇母蝗蟲”中,賈母帶著劉姥姥和一眾人, 來到了櫳翠庵, 賈母向妙玉討茶喝, 並特意交代自己不喝六安茶, 妙玉便笑著說是老君眉。

茶因為產地不同、製作各異, 形成了各種特色,這八種名茶貫穿於《紅樓夢》的情節中, 抒發人物的情感, 烘托場景的氣氛, 體現了作者對茶文化的熱愛和了解, 也有助於塑造人物形象, 為這部鉅著增添了藝術魅力。

紅學與茶經,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二、用水精雅,《紅樓夢》中的茶水之清

水為茶之母,烹茶之水尤為講究,並被人們喻為一大雅趣。《梅花草堂筆談》中記載:“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 遇水十分, 茶亦十分矣, 八分之水, 試茶十分, 茶只八分耳。”可見好水對茶口感的影響。

露水是清新之水, 雨水是天然之水, 雪水是結晶之水, 能使茶葉中的有效成份充分溶解, 使茶葉散發出更純真的香味。

《紅樓夢》中提到了用雨水、露水、雪水泡茶。雨水和雪水被古人認為是“天落水”,是潔淨清澄、純淨甘甜的,經過密封貯存, 質量更佳, 是烹茶的好水,用它們泡茶,茶湯透徹、明淨,口感柔滑、清冽。

《紅樓夢》第41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描寫了妙玉請賈母等眾人吃老君眉茶的故事, 煮茶之水就是“舊年蠲的雨水”。 同是在櫳翠庵裡, 安排好賈母一行後, 妙玉在耳房中單獨為黛玉和寶玉準備了體己茶。煮茶所用之水是五年前收集了寺院梅花上的雪, 密封於“鬼臉青”青瓷罐裡, 埋入三尺地下, 任其在地下自行融化而成的雪水, 所以烹出來的茶蘊藏梅花的幽香,柔滑細膩,越發清淳, 香氣悠然, 深感雅韻。寶玉細細吃了後也誇讚不絕,賦詩曰:“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

《紅樓夢》第11回裡, 惜春看家, 妙玉去陪夜, 這位賈家四小姐便命丫鬟去開“上年蠲的雨水”, 預備好茶,可見惜春與妙玉氣味相投, 視其為知己, 自然待之以好茶。

《紅樓夢》第5回“ 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在太虛幻境,賈寶玉享用的是警幻仙姑替他準備的“ 千紅一窟”茶,是放春山遣香洞出產的一種仙茗,烹茶的用水是仙花靈葉上所帶的宿露,是一種清香純美、 香味沁入心脾的名茶。

三、茶具精美,《紅樓夢》中的茶具之美

古人飲茶除了選用上等茶葉和水之外, 還要配以精製的茶具, 以便襯托出茶湯色澤, 保持香氣, 增加品飲的情趣。壺為茶之父, 在茶文化中, 對茶具的的選用也十分考究, 好茶配美器,如果沒有配套的茶具, 則會讓好茶寡淡無味。

在《紅樓夢》中, 茶具種類繁多, 精巧雅緻,幾乎每位主人居室裡都擺有一套精美的茶具。如賈母居室花廳裡擺放著洋漆茶盤, 內有舊窯小茶杯和什錦茶吊;王夫人那裡女婢們用精到的茶盤託著茶盅送茶;襲人給寶黛送茶水用“連環洋漆茶盤”;鳳姐家常所用是填漆茶盤, 用小蓋鍾喝茶;寶玉的怡紅院中則配備了全套的茶具, 有茶鍾、茶碗、茶杯、蓋碗、茶盞, 茶壺、蠱子, 甚至還有暖壺, 類似現代的熱水瓶;元妃省親的燈謎獎品也有茶具“一柄茶筅”……作品中諸多名貴的杯具, 成套的茶具展示, 顯示了當時貴族生活的豪華, 細節之處也很講究, 也表現了曹雪芹對茶具的重視,在曹雪芹的審美世界裡古就是美, 用古器就是行古道, 這也代表了明清文人對茶具的審美傾向。

紅學與茶經,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這些茶具都極為精緻, 但更讓人目炫心驚的是妙玉的茶具:《紅樓夢》第41回眾人在櫳翠庵品茶,妙玉招待賈母、寶釵、黛玉、寶玉等一行人時按年齡、身份、性格與茶性將茶具進行區分, 拿出10種不常見的珍貴茶具:

——賈母是有爵位的長輩, 所以給她用了明成化官窯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小茶盤”, 茶盤裡裝著“成窯五彩小蓋盅”, 鮮豔的色彩、優美的造型、吉利的圖案, 完全適合賈母的身份地位。 “雕漆填金雲龍獻壽小茶盤”是福州的“雕填”名貴漆器茶具。“成窯五彩小蓋鍾”是脫胎填白蓋碗, 屬明成化年間官窯所產青瓷茶具, 也稱為“成窯鬥彩”。成化鬥彩圖案繪製簡練, 主要有花鳥、人物等。其做法是先以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出圖案的輪廓, 經罩釉高溫燒製後再按圖案所需填入3~5種彩色, 最後入彩窯經低溫燒成。成化鬥彩釉質溫潤, 色彩嬌豔, 畫工精細, 造型小巧, 有瓶、罐、盤、杯、碟等, 給人娟秀典雅之美感。清代的鬥彩瓷器多畫工精細, 圖案性更強, 但沒有成化鬥彩的清秀飄逸之感。雍正時期又燒成了粉彩鬥彩, 使瓷器更加華貴。乾隆以後圖案多為花草, 延續了清盛世時風格, 其筆法日漸草率。

——給寶釵的是一件稀罕的寶貝, 為葫蘆科植物, 用一模子套上使之按模子形狀生長, 成型後風乾做成特製的茶具, 稱得上是超級古董了, 刻有“晉王愷珍玩”和“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題款。

——給黛玉的是一隻形似缽而小, 用犀牛角做成的茶具, 在白天或燈光下皆呈不透明灰褐色, 據說這種器具盛茶几天不會變質, 也是極其罕見珍貴;給寶玉的“綠玉斗”為造型上大下小, 單側或雙側有把手的方形碧玉茶具。“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與“綠玉斗”茶具同樣是古玩奇珍。

——給其他人配的是一色的“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官窯脫胎填白蓋碗”也是一種名貴的青瓷蓋碗, 是明永樂時期瓷器, 光潤明亮, 胎薄如紙, 似已脫去胎骨, 器壁光照可以透見指紋, 呈色溫潤。“填白”即以粉料堆填瓷上, 再蘸月白色釉汁, 以增光澤, 顯花紋, 謂之填白。其釉面白而透明, 溫而甜潤。“脫胎”瓷厚度超薄, 製作工藝要求極嚴, 代表了明代瓷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 是極名貴的茶具。

翻遍古今中外茶具譜,恐怕也難尋一件茶具能與妙玉的茶具相媲美。這些茶具同時還集名人書法、繪畫、詩詞、工藝於一身, 使人在品茶時還能欣賞把玩, 平添了無窮的高雅情趣。

四、茶俗多樣,《紅樓夢》中的茶俗之繁

作為貴族之家的《紅樓夢》中的賈府對飲茶之道很是講究。茶禮茶俗在《紅樓夢》茶文化描寫中也佔有重要篇幅, 如以茶待客贈友、以茶定親、以茶祭奠、以茶養生等都有詳細的描寫。

——定親受茶

茶禮是聘禮的一種, 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叫做“下茶”、“茶禮”, 女子受聘稱為吃茶,所以有俗諺,女子不吃兩家茶,“以茶下聘”象徵忠貞不渝的愛情, 白頭到老的姻緣。第25回寫王熙鳳送暹羅國進貢的茶葉給林黛玉吃,鳳姐笑道,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兒?眾人都笑。王熙鳳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當時有“以茶下聘”習俗,吃了人家的茶,就等於接受了婚約。

——祭奠供茶

在傳統祭祀禮儀中有“無茶不作祭”的觀念。第15回寫到秦可卿的靈柩停在鐵檻寺, 當下和尚工課已完,奠過晚茶,這裡的“晚茶”,就屬午後的奠茶儀式。第53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又有“菜飯湯點酒茶傳完”的描寫,說明祠堂祭祖要傳茶。第78回寶玉以“楓露之茗”祭奠晴雯,在寶玉看來, 晴雯是冰清玉潔之身, 用純淨的茶來祭奠最適合不過了。

——以茶待客

中國傳統的待客之道就是敬茶。《紅樓夢》中, 不論親朋好友, 不論拜訪探望, 大都是以茶待客。第3回王夫人讓丫環上茶招待初進賈府的林黛玉;第41回妙玉以茶接待賈母一行人等。最隆重的是第18回元妃省親:禮儀太監請元妃升座受禮,接著奏樂聲起,開始獻茶,茶獻三次,每次都需行叩拜之禮,三獻之後,元妃降座,樂止。

——以茶饋友

將茶葉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在古代是屢見不鮮的事。第24回寫王熙鳳送暹羅貢茶給林黛玉;第26回寫寶玉給林黛玉送茶;“丫頭佳蕙笑道:‘我好造化, 寶玉叫往林姑娘那裡送茶葉, 花大姐姐交給我送去, 可巧老太太給林姑娘送錢來, 正分給他們丫頭們呢。見我去了, 林姑娘就抓了兩把錢給我, 也不知多少。’”林黛玉獎賞送茶丫環, 是表示對寶玉的謝意, 其中茶葉所蘊涵脈脈深情, 只有他們兩人才能領會。

——體己茶

體己茶是知心朋友品茶談心時喝的茶,第41回妙玉拉了寶釵黛玉去耳房品茶,寶玉也跟了進去,笑道:偏你們吃體己茶呢。體己茶是知心朋友品茶談心時喝的茶,從妙玉給寶釵和黛玉的茶具和用水上不難看出,妙玉是格外厚待黛玉和寶釵的,甚至超越了給賈母的待遇。

紅學與茶經,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以茶養生

飯後以茶漱口,可防蛀牙。第54回元宵佳節,賈府者老少少看戲擺酒。入夜,以賈母為首的太太小姐們吃宵夜,撤去殘席,外面另設上各種精緻小菜。大家隨便吃了些,用過漱口茶,方散。

中國飲茶活動歷史悠久, 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習俗, 這些習俗成為茶文化的重要部分, 為飲茶增添了許多內蘊。《紅樓夢》中茶俗茶禮描寫, 為作品增添了色彩, 提升了魅力。

四、以茶入情,《紅樓夢》中的茶詩之雅

詩情只為飲茶多,茶詩是出水芙蓉,凌波仙子,為《紅樓夢》一書增添多少情趣,增添多少光輝

——以茶入詩

茶與詩的聯姻,讓心靈感悟與藝術才情的雙向溝通,是一種物質與精神的秋波對接,是一種宛如塵世外的舒展愉悅,是一脈生命潛流中的幽靜雅謐。

第23回寫賈寶玉在百無聊賴時作了四首“四時即事詩”,其中夏、秋、冬三首都寫到了茶。《夏夜即事》寫道:“倦繡佳人幽夢長, 金籠鸚鵡喚茶湯。敘述炎夏晝長夜短, 白日佳人還午睡。”茶是消暑的最佳良飲, 連鸚鵡聽熟了, 都知道叫喚要吃茶。《秋夜即事》寫道:“靜夜不眠因酒醒, 程豔重撥索烹茶” , 描寫主人因愁緒難平, 難以入睡, 只好起來喝酒, 酒後感覺口乾舌燥, 於是吩咐侍女重開爐灶燒水煮茶, 這秋夜裡的茶既是解渴之水, 更是排遣思念的需要。《冬夜即事》寫道:“卻喜侍兒知試茗, 掃將新雪及時烹。”在清幽的冬夜裡, 主人心緒難平, 侍女貼心地掃下梅花上的新雪, 用來煮烹茶湯。

紅學與茶經,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以茶入聯

《紅樓夢》中人個個是性情中人, 也是精通詩詞的高手, 所以有許多詩句、對聯寫了茶, 提了茶, 以茶抒情, 借茶造景, 用茶做喻。

第17回寫賈寶玉隨遊大觀園,出沁芳亭到“龍吟細細,鳳尾森森”的瀟湘館,他就擬了一幅對聯: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瀟湘館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寶鼎已經不煮茶了,但是在翠竹的掩映下,氤氳的水汽依然是綠的;幽窗下一局棋罷,指尖還是涼冰的。這個詩意清雅的地方是隻屬於林黛玉的,也暗示了黛玉之後淒涼的命運和在寶玉心中的地位。

——以茶入道

中國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華。飲茶還是一種修禪養心之法,飲茶靜濾、滌去塵勞、淨心自悟。

第76回凹晶館聯詩時, 湘雲與黛玉感懷身世, 顧影相憐, 妙玉邀請去飲茶, 三人賦詩論道, 烹茶品茗, 陰霾一掃而空, 表現了三人高才高情的一面, 也呈現了茶道的精妙之處。

茶服從於藝術, 藝術融入茶中, 《紅樓夢》裡以茶入詩入聯, 風格獨特, 充滿生活氣息。如“烹茶水漸沸, 煮酒葉難燒”、“寶鼎茶閒煙尚綠, 幽窗棋罷指猶涼”“靜夜不眠用酒渴, 沉煙重撥素烹茶”等將《紅樓夢》中的茶文化推向高潮, 反映了華夏久遠的茶文化歷史。

五、結語,茶香四溢滿紅樓

《紅樓夢》中有關茶的描寫是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的有機組成部分,曹雪芹用含蓄又深刻的神來之筆把茶與事、茶與人融為一體,給讀者展現了傳承千年的茶文化以及茶在王公貴族中的媒介作用,也借茶刻畫了生動細膩的人物形象。精緻的茶品和精美的茶具,既是富貴人家的象徵,又是故事情節和人物的烘托者;精雅的用水,不僅是“紅樓夢中人”雅緻生活的體現,更是紅樓茶文化極為重要的一筆;同時,《紅樓夢》中還出現了很多茶俗茶禮、茶詩文、茶聯的描寫,為清代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在喧囂的現世,一壺清茶,閱盡曹公筆下的生活百態、前世今生,沒有比這更耐人尋味的了。

《紅樓夢》以茶為載體傳播多種文化, 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產物, 它蘊涵著美學和藝術, 體現著華夏民族的文化特性, 這也正是人們為什麼稱《紅樓夢》為“茶香四溢滿紅樓”的原因所在。研究茶香撲鼻的茶文化, 不僅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理解《紅樓夢》的深刻內涵, 讓人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也能為進一步研究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擴大範圍, 為“紅學”的研究, 為中華茶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出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