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相聲界也有“曼德拉效應”?郭德綱和姜昆都深受其害

納爾遜·曼德拉是南非前總統,2013年逝世,但是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曼德拉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去世了。

相聲界也有“曼德拉效應”?郭德綱和姜昆都深受其害

這就是著名的“曼德拉效應”,指的是一種群體性記憶和事實不符現象。

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現象,比如老版《西遊記》第15集《鬥法降三怪》里根本沒有“油鍋洗澡”片段,但很多人就信誓旦旦說說,而且記得很清楚。還有金庸先生,在很多人印象中他早已經去世很多年了。

關於“曼德拉效應”產生的原因,科學界沒有權威答案。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一些人在對某一個事物首次形成一個印象後,之後會很多次有意無意加強這種觀點,最後就形成了固定記憶。如果再加上傾向化情緒,那就更是深信不疑了。

而在我國相聲界同樣存在類似的“曼德拉效應”,而且影響還不小,筆者就舉幾個代表性的例子:

相聲界也有“曼德拉效應”?郭德綱和姜昆都深受其害

1、曲協反三俗,目標郭德綱?

相信這是目前相聲行業最經常看到的一種觀點,只要曲協開會或者有人發言說了“反三俗”三個字,立刻就有一堆媒體和網友為郭德綱叫屈,說他又被打壓了,著實可笑。

反三俗有錯嗎?

當然沒錯,曲藝協會如果不反三俗才是有錯的,而且不光是曲協發三俗,很多行業都反三俗。三俗的東西本來就不應該存在於社會大眾面前。

郭德綱相聲三俗嗎?

實事求是講,郭德綱相聲三俗內容有一些,但並沒有多少,他也不是靠三俗成名的。所以,筆者就納悶了,每次為郭德綱叫屈的那些人,你們真的聽過郭德綱相聲嗎?你們為什麼非得把郭德綱和三俗劃等號呢。

曲協反三俗是針對郭德綱嗎?

肯定不是。首先,德雲社和郭德綱不是曲協會員。其次,曲協下屬有全國幾百種曲藝,幾萬名曲藝演員,他們的文件和宣言是針對幾萬名會員的,這裡面壓根沒有郭德綱和德雲社。最後,曲協反三俗提過郭德綱和德雲社嗎?沒有!提了就怪了,因為根本不是他們的會員。

相聲界也有“曼德拉效應”?郭德綱和姜昆都深受其害

2、姜昆打壓郭德綱?

這觀點就像曲協發三俗是針對郭德綱一樣,很有市場,但可惜根本不存在。

凡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你讓他找出姜昆打壓郭德綱的證據,基本上都是沒有的。筆者知道的,姜昆2011年確實在演講時說過一次郭德綱,但這和打壓完全兩碼事。姜昆作為郭德綱的師兄和相聲界領軍人物,提點幾句郭德綱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關鍵是,你敢說姜昆的話沒有道理嗎?郭德綱在2006年-2010年所有的事情都是無可指摘的嗎?恰恰相反,姜昆只不過當了一回《皇帝的新裝》裡的那個孩子。

當時行業內部的意見也比較客觀:“兩個人都是名人,平時沒事的話擱媒體上一炒,全是事兒。”

事實上,姜昆除了說過那一次郭德綱的不是之外,他對郭德綱和德雲社從來沒有實質性的所謂打壓行動,網上有些所謂的傳聞虛假的可怕。

相聲界也有“曼德拉效應”?郭德綱和姜昆都深受其害

舉一個例子,2008年何雲偉和高峰曾經在博客發文攻擊姜昆,指責姜昆在開會時提交了一個提案,建議取締相聲小劇場,這幾乎引起了全體德雲社粉絲在網絡上攻擊姜昆。

後來姜昆的提案全文被曬出來,沒有一個字是關於取締相聲小劇場的。王海對媒體解釋說,那是何雲偉和高峰自己寫著玩的,和郭德綱和德雲社無關,也不代表德雲社的觀點。

後來又有網友跟進說那是姜昆1995年針對德雲社提出的提案。姜昆在接受採訪時很是哭笑不得,他解釋說1995年的提案裡他有一句“一些小劇場裡出現了不文明表演現象”,但並沒有取締小劇場的提案。關鍵是,1995年也沒有德雲社,怎麼就針對德雲社了?

所以,所謂“姜昆打壓郭德綱”,除了2011年那一次演講之外,你找不到任何實質性的內容,反而是德雲社方面早在2008年就拿姜昆十三年前的提案做文章,挑起無知的網友攻擊姜昆。你說,這到底是誰打壓誰?

另外,大家相信高峰是那種喜歡在博客上攻擊同行的人嗎?

相聲界也有“曼德拉效應”?郭德綱和姜昆都深受其害

3、郭德綱罵姜昆?

這也是一個奇怪的觀點。筆者所知道的,郭德綱在某一次《濟公傳》裡曾經疑似攻擊過姜昆,相當於是對姜昆2011年那次演講的回應。但郭德綱並沒有指名道姓,其他如什麼導演閨女之類也是其他人附會罷了。

從所有公開的證據看,郭德綱沒有在公開場合攻擊過姜昆和曲協,不知道一些媒體和網友動不動就說郭德綱罵姜昆或反擊姜昆到底是從何而來的根據。

只不過,按照曹雲金爆料說法,德雲社曾讓下面的徒弟發文章攻擊過姜昆,這事情有相當可信度,但郭德綱並沒有參與。

相聲界也有“曼德拉效應”?郭德綱和姜昆都深受其害

4、姜昆只會說歌頌相聲?

網上經常有一些人持有一種很奇怪的觀點,如“姜昆就會一段《虎口脫險》”“姜昆只會說歌頌相聲”“姜昆沒有基本功”。

事實上,多數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基本上連一段姜昆的相聲都沒聽過,不然不會把法國電影當成姜昆的作品。

相聲界也有“曼德拉效應”?郭德綱和姜昆都深受其害

姜昆的代表作不少,而且時間跨度極大。從七十年代的《如此照相》,到八十年代的《虎口遐想》《電梯奇遇》,九十年代的《著急》《樓道曲》,還有二十一世紀的《專家指導》等。

我們可以看到,他絕大部分的代表作都是諷刺類型的,而且這些諷刺相聲的水平也絕非現在的相聲演員可比。

至於基本功,別的不敢說,姜昆的貫口水平比郭德綱要強一些倒是真的,網絡上有視頻可查。事實上,任何一個相聲演員也不敢說自己基本功很強,你讓郭德綱打個板說個貫口也是難為他。

相聲界也有“曼德拉效應”?郭德綱和姜昆都深受其害

在姜昆那個時代流行的是現代相聲,因此沒人強調讓相聲演員必須像舊社會學徒那樣去學基本功,但即使這樣,姜昆成名之後依然沒忘了鑽研傳統相聲。他說的《金剛腿》在網絡上有視頻可查,水平在國內可算是頂級。

如果沒看過沒聽過姜昆的相聲,那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沒聽過沒看過,就在網絡上大放厥詞說他這不會那不會,那你跟造謠有什麼區別?

相聲界也有“曼德拉效應”?郭德綱和姜昆都深受其害

最後,也許德雲社在比較草莽的早期還需要立人設和刷熱度,但德雲社目前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營相聲社團,其影響力足夠大,郭德綱和德雲社在各個場合都沒有再談起和曲協的什麼矛盾,甚至德雲社還經常積極響應曲協的號召。現在網絡上還有一些人在無聊挑起事端,到底是為了德雲社好呢,還是僅僅是過過自己的嘴癮?

相聲界也有“曼德拉效應”?郭德綱和姜昆都深受其害

關鍵問題是,關於姜昆和郭德綱的所謂恩怨和矛盾,掰開了揉碎了,你會發現壓根就是捕風捉影,連點實質性的內容都沒有。所以說,在很多人印象中的姜昆和郭德綱的矛盾也屬於典型的“曼德拉效應”。

相信在真正的相聲愛好者和真正關心德雲社的粉絲那裡,相聲界這種關於郭德綱和姜昆的“曼德拉效應”是根本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