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中國金融行業賺錢獲益的特徵太明顯,上市公司收益排名前十是誰?

中國金融行業賺錢獲益的特徵太明顯,上市公司收益排名前十是誰?

賈康 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

1月11日,第十八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在京召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在會上表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以要素流動為核心形成金融的有效供給,防止核心變成空心;金融發展、創新發展必須體現在使實體經濟能夠升級發展。

賈康表示,實體經濟的升級換代是支持整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關鍵的力量,要達到這樣的局面,金融改革勢在必行,要通過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形成的體系,構建一種無縫對接的金融和資本市場。

他進一步指出,金融在中國改革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存在金融領域的過度壟斷。金融企業和一般企業不一樣,必須要拿牌照,准入門檻比較高,因此金融領域必然會有壟斷,但這種壟斷不能過分。

“從數量上來看,美國3億多人有2萬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中國有14億人,能有幾千家?關鍵還不在這裡,如果從實際生活觀察,金融行業的賺錢獲益的特徵太明顯了。”賈康說。

他提到,中國上市公司當中收益水平從最高的往下排,前十位清一色的都是銀行,美國方面前十位只有三家銀行;中國在A股上市的各個行業的公司業績中,盈利水平最高的就是銀行業的特定集群,第二位及以後的各行業一落千丈;美國第一位的是高新技術企業,第二位才是銀行,而且看得出來從第一、第二到第三往後排,就是一個平滑的降低過程,說明競爭和要素流動充分。中美之間有明顯的差異,搞市場經濟,要素應流動運行,較充分流動以後不可能讓銀行總是盈利水平鶴立雞群,有如此高的賺錢能力。

賈康強調,存在過度壟斷,要素不能按照市場的規則比較充分地流動,就會造成金融機構的多樣化不足,金融產品也不能在競爭當中充分多樣化,以適應不同類型的需要。我們必須通過深化金融改革,來使我們整個金融供給體系在供給側改革的概念之下結構優化,儘可能充分地形成競爭局面和多樣化的金融機構,提供多種多樣的產品適應各種類型的社會生活中實體經濟、市場主體的融資需要。

第十八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企業評價協會、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本屆主題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論壇於2020年1月11日在全國政協禮堂成功舉辦,來自部委和重要職能部門的政策制定者及知名企業家,深入探討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問題,為金融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中國金融行業賺錢獲益的特徵太明顯,上市公司收益排名前十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