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雙山村的雙山是哪兩座山?據說,與海誓山盟的“山哥”和“海妹”有關

張文豔

雙山村,位於原四方區的東南部,《嶗山縣地名志》記載:“雙山,海拔134.3米,面積約0.57平方公里,山上植有黑松、刺槐,覆蓋率約80%,是扼守小白乾路與臺柳路的制高點,有重要的軍事意義”。青島地區最早的公路臺柳路穿村而過,將村莊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在認識這個村莊之前,我們先來探究一下,雙山村名的由來。

  古老村莊的名稱總是割裂不了姓氏、地理和歷史,是移民帶來的拼圖。

  為了防止倭寇侵擾,保衛海防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明代在今青島市區設置了海防重鎮浮山所,屯兵千餘,下轄18座墩堡,每個墩堡都有五六名軍士日夜防守,遇到險情放煙舉火,雙山便是墩堡之一,《萊州府志》和《即墨縣誌》對此均有記載。可見雙山的名字在明代便已經取成。其實,雙山四面皆山,有南山、西山頂、小東山和北山。而北山有兩座山峰,因此而得名。

  不過,在《四方記憶》中,回溯雙山村的幾篇文章中,都稱雙山曾用名為唐家口子村,這是因為最早村民的姓氏為唐,大約有8戶20多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姓範的後來居上,村名便改為口子村。人口的遷移流動仍在繼續,袁姓人家逐漸又佔據了大多數,加上繁衍生息,袁姓已佔九成,記者接觸的幾位雙山村名都為袁姓。“我的名字裡有‘本’,就是村裡根據‘相、傳、有、本、德、紹、賢、智’的輩分排位而取的”,67歲的原雙山村民袁本敬告訴記者。

  姓氏變化,村名也要改變,關於改名為雙山村,產生了兩種說法:據卜振文先生說,“雙山村上世紀30年代還叫口子村,當時村長與幾位老人商量,覺得‘口子’留不住人,村莊在兩座相連的山腳下,還是叫雙山村好”;另一種說法出自河文撰寫的《雙山小學》,“1935年1月,時任市長沈鴻烈制定《青島市施行都市計劃方案》詳細規定了小學的位置……雙山小學就是其中之一。據說,雙山村是沈鴻烈在參加小學開學剪綵之際,建議將校名和村名定為雙山的”。

  那麼最早的村民又來自哪裡?雙山村民是明朝永樂年間從雲南烏撒衛遷移而來,“朱元璋征戰雲南,曾留下一部分漢人,後在永樂年間北遷”,形成了青島最早的移民。“袁姓老祖宗來自雲南,不過先輩祠堂設在城陽,雙山袁姓由吳家村遷來。村內還有王姓,先輩來自青島的湖島村”。

  史料研究較為權威,但它也是枯燥、冰冷的。給後輩們講述先輩的故事,村民似乎更喜歡用生動的傳說來演繹,比如雙山的得名就有“山哥”與“海妹”浪漫傳奇。

  傳說嶗山西麓河西村有個高大魁梧的青年叫王山,雖然父母雙亡,但他敬老愛幼、為人仗義,被尊稱為“山哥”。一日,山哥到東山砍柴,遇上大雨,便到“月老殿”中避雨。迷糊間,一位老者託夢告訴他:“出門朝前去,東南望浮山,路上遇姻緣。”當天晚上,老者再次託夢。山哥決定登浮山,在路過“海泊河”時,遇到一位負薪過河崴了腳的老人,熱心的山哥連忙把老人送到了家:河北岸的“口子”村。老人家有一女,名喚“海妹”,生的俊美嬌豔。老人得知山哥孤身一人,便招他為婿。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不料,村西膠州灣的深海中,有一隻蟹子精,常年騷擾村民。一天,它巧遇海妹,看其花容月貌,準備收做壓寨夫人,海妹謊稱要回去準備嫁妝,要求七七四十九天後再成親。蟹子精以海妹的老父親做人質,放海妹回家。月老再次託夢給山哥,讓他“東去嶗山,求仙術,除禍患”。山哥依言而行,在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白雲洞,拜訪諸位仙人,學得一身幻化之術。回來後,一舉打敗蟹子精。為了防止蟹子精再來作惡,山哥和海妹常年在村口相擁守望,天長日久,化為兩座相連的山峰,為了紀念他們,村民把村名改為“雙山村”。古時雙山周邊村子裡的戀人們,在結婚之前,都要登上這兩座山頭,上東山遙望嶗山發“山盟”,上西山眺望海灣言“海誓”,以期得到山哥海妹的庇佑,能白頭到老,子孫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