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24幀」拍自己的出軌經歷,竟斬獲金熊獎?

捧起了獎盃,卻止不住爭議

《獨自在夜晚的海邊》是韓國作者導演洪尚秀2017年的作品,講述韓國女演員英熙因和已婚導演的戀情而備受壓力獨自離開後的故事。文藝影片曲高和寡,引起討論已是屢見不鮮,但這部電影,在在斬獲柏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並獲得最佳影片提名後仍引起巨大爭議的原因則在於影片背後的婚外戀新聞。本片導演洪尚秀和女主角金敏喜的婚外戀使二人一度無法工作,而開展工作後的第一部作品便是這部講述女演員與導演婚外戀的影片。它因此在宣發上天然的自帶話題——“將自己的出軌拍成電影且斬獲金熊獎”,“真愛無罪”,極大的勾起了大眾的好奇心和窺視欲。

「24幀」拍自己的出軌經歷,竟斬獲金熊獎?

《獨自在夜晚的海邊》海報

本片講述韓國女演員英熙因和已婚導演的戀情而備受壓力獨自離開後的故事。影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的是在漢堡她和離婚獨居的朋友智英的日常生活,第二部分呈現的則是在韓國江陵和她的前輩俊熙、明洙等人的故事,以及和那位已婚導演如夢境般的會面。

該片在臺灣上映時打出“真愛”旗號,開出連三天滿場的佳績,創下洪尚秀作品在臺週末票房冠軍,也創下其歷年來作品在臺上映以來最優秀的成績。但該片在韓國和美國的票房成績並不佳,好萊塢報道稱"影片的拍攝預算很節省……飾演主角的金敏喜讓觀眾頭腦一直保持清醒,等待著她下一次不加保留的爆發。但這部影片對於最邊緣化的藝術院線觀眾以外的人來說,吸引力有限。"而在韓國本土,在該片上映前,有韓國網站做過調查,有高達7成的網友說不會因不倫戀拒看電影,但該片在韓國上映時,在全國129家放映的狀況下,首三天入場人數僅有2萬多人。

「24幀」拍自己的出軌經歷,竟斬獲金熊獎?

金敏喜

本片雖然延續了洪尚秀以往的白描手法,在平淡生活中挖掘詩意和思考,但洪放棄了在人物同一性或時間流逝上使用技巧。擁躉們熱愛其中的乾淨、簡潔,及被金敏喜極具感染性的表演所俘獲,而“黑粉們”則不滿洪尚秀的敷衍。洪尚秀在本片之前的兩部作品《這時對那時錯》和《你自己與你所有》,雖然也是大量的吃飯、喝酒、聊天的場景,大量的固定鏡頭,但故事性和結構都比較飽滿——《這時對那時錯》是一部文藝版的《羅拉快跑》,而《你自己與你所有》則是多項重疊與反覆的結構。

“如果不是因為和洪尚秀、金敏喜現實生活之間存在某種程度互文(某種真誠也可以說某種把戲),這可能還真是他最敷衍、手法最單調的一部電影。”——豆瓣網友Peter Cat

《獨自在夜晚的海邊》採取了反故事性的手法,碎片化的對話不再承擔敘事功能,這無疑是洪尚秀的新突破,但對於習慣了常規套路的觀眾來說也確實是一場觀影考驗。大量的人物對話,不銜接的情節,讓部分觀眾感到一種枯燥和故弄玄虛。

“如果不考慮現實背景,單純看這部電影,它在洪尚秀的作品裡並不算優秀。在對男女微妙感情的把握上,它不如兩人的定情之作《這時對那時錯》,在結構的巧妙構思上,它不如《自由之丘》,而即便是同樣描寫現實與夢境的交織,我還是更喜歡《不是一個人的女兒的海媛》。”——(豆瓣網友大衛·獨處尼)

雖然引起了不少爭議,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與現實的某種“互文”之中,但本片無論從話題性、敘事風格以及表演特色等方面都具有它不可忽視的特點和迷人之處。

與現實的「互文」

「24幀」拍自己的出軌經歷,竟斬獲金熊獎?

導演洪尚秀與金敏喜

洪尚秀向來堅持小成本獨立電影路線,以主題的完整表達為首要目的。他的每部電影成本不超過幾十萬美元。作為韓國電影獨立製片運動的領跑者,洪尚秀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jeonwonsa film ,只負責投資和發行自己的影片。他的電影演員陣容向來是明星級別的,演員基本都是友情出演,片酬極低或免費出演。一方面,洪尚秀電影中無剪輯的大段對話場景可以充分發揮演員的表演能力,另一方面,洪尚秀作為國際各大電影節的常客,韓國的當紅演員們也希望借他的電影亮相國際。所以即便沒有洪尚秀與金敏喜的緋聞,洪的固定擁躉、金的票房號召力加之柏林電影節的獎項加持,本片的曝光度和熱度也不會低。緋聞不過某種形式上的“錦上添花”,只不過相比於一般電影是先拍電影后製造劇組成員緋聞以抄熱度的操作流程而言,它是緋聞與電影同時誕生了而已。

洪尚秀自己在採訪中表示“與許多小說家一樣,拍電影的人在某些細節或是創作心態上,多少都帶著個人化與坦率感。”,但他同時也表示“這些部分從來都不重要。只有作為成果的電影與觀眾的相遇才是重要的。”他前兩部作品《你自己和你所有》、《這時對那時錯》講述的也是兩性之間關於出軌和婚外戀的故事,角色也大多是導演、教授、作家、畫家等從事藝術行業的人們。所以可以推測即便沒有導演自己的緋聞,該片應該也有出現的可能,只不過會是何種樣貌就不得而知了。

「24幀」拍自己的出軌經歷,竟斬獲金熊獎?

《這時對那時錯》 海報

洪尚秀說過他絕不會拍攝自傳性的作品。但是他也承認一個作者永遠無法在他的作品中撒謊與置身事外,哪怕他剋制著不去自我解讀,潛意識也會引著他做出某種表達。影片中英熙的前輩們在閒聊中對討伐這場“不倫戀”的大眾給予了輕描淡寫的評價——“沒事做唄”,“把人往死裡整……他們做那種殘忍的事情,還好意思說別人的愛情是不倫的。”片中導演最後藉助契訶夫小說裡的文字對愛情做出的解讀——“所有那些妨礙我們相愛的東西是多麼不必要,多麼渺小,多麼虛妄啊。我這才明白過來:如果人在戀愛,那麼他就應當根據一種比世俗意義上的幸福或不幸、罪過或美德更高、更重要的東西來考慮這種愛情,否則就乾脆什麼也不考慮。”看似如此直接的剖白,加之許多結合著現實緋聞來看便別有意味的細節,立刻惹怒了屏幕外的衛道士們——“藝術家的愛情就可以沒有道德了嗎?”但這種觀眾自以為是嗅出的弦外之音,其實並不是本片的主題。

「24幀」拍自己的出軌經歷,竟斬獲金熊獎?

不得不承認的是藉著緋聞的火力,這成為了洪目前最具有知名度的影片,也讓他的風格為更多人熟之,並助力了本片的票房。但洪在這部影片大部分探討的並不是婚外戀這件事,他更關注的是當代人的孤獨、妥協與迷茫,愛情只是作為探討線索而已。當代社會,隨著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性觀念的改變,加之都市生活的快節奏等原因,人們對愛情與婚姻開始了重新的思考。快節奏生活給人們帶來的是孤獨與慾望的此消彼長,出軌成為某部分人自以為是的“宣洩出路”。這其中又夾雜了太多其他的因素,譬如女權主義,獨身主義,開放性關係的支持者等等,道德感和規則再不能作為絕對的維穩警察,使人甘心囿於一段毫無思考的兩性關係之中。關於道德與愛情的探討早已不是新鮮熱點,出軌是時代話題,洪尚秀不過是順水推舟。大多數婚外戀的電影要麼致力於對小三的批判,要麼探尋這場不倫是如何狗血發生的,洪則獨闢蹊徑,他放棄了對情節的雕琢和對道德的探討,他關注的是身處其中的人,是在事態發生以後人的掙扎與尋找。洪在本片中從其熟知的知識分子群體的情愛關係入手,淡化情節,突出人物情緒,對男女情慾訴求和微妙關係中造成的道德和本能衝突做近觀和剖析,最後剝離一切,追尋本我。

「24幀」拍自己的出軌經歷,竟斬獲金熊獎?

女主英熙在與不同人聊天的過程中探討的是衰老、逃離、愛的資格等一系列切中大眾痛點的話題,婚外戀只是故事開端引發主角遠赴異國他鄉,促使她開始思考的線索而已。婚外戀的另一個主角,甚至只在結尾出現了一次,他已經變得蒼老、脆弱,如他自己所言“被毀掉了”。導演的靈感或許來自現實的故事,但影片中並未大片的矯情地呈現個人的意淫,是否與現實互文與評判影片的藝術水準而言並無太大關係,單一來看,本片已經足夠切中時代話題。所以即便人們想從互文的角度解析該片,需要互文的對象也並非導演本身,而是大眾在社會文化層面的痛點與糾結。洪尚秀的作品向來是消解主題的,他並不希望觀眾在其中找尋某種意義或挖掘作者的立場,最重要的是“如果觀眾看過以後,能感覺到什麼那最好了,意義不是重要的。”

回到故事本身

好的電影不在於劇情、鏡頭語言、臺詞、思想深度、表演優劣等方面,那些只是影評人用以分析電影所依賴的框架而已,標準的制定是為了方便有理有據地自圓其說而已。對於純粹的觀影者而言,真正好的電影,是能讓他們回憶起什麼或者憧憬些什麼,而不在於嚴絲合縫地塞入某個名為“完美”的框架中。如洪所說“如果觀眾看過以後,能感覺到什麼那最好了,意義不是重要的。”有野心的導演們要麼儘可能的包羅萬象,調和個體之間的審美差異,讓大家產生共鳴,要麼只專注於他想要表達的,和屬於他的觀眾們不期而遇。《獨自生活在夜晚的海邊》無疑是後者。如果你曾長時間獨自生活,如果你曾在凜冽的冬季渴求一頓熱氣騰騰的飯,如果你曾陷入某種求而不得,如果你曾試著在逃離中追尋方向,你便會被它所打動。

「24幀」拍自己的出軌經歷,竟斬獲金熊獎?

明熙曾在不同場合說起她很餓,人在迷茫無聊時習慣用兩種慾望來填充自己,食慾和性慾。戀情受阻的她只得借食慾充盈自己。影片的開頭她和智英在街邊,用食物抵抗冷冽的空氣;在等待時一杯水都讓她感覺好喝、舒服;在賓館裡她漫不經心地煎著一小塊午餐肉,這些畫面總讓孤獨過的人感到似曾相識。孤獨的時候大家都一樣,試圖在細枝末節裡塑造一點儀式感,並期望能找到某個值得投注全部精力的事物。“真正想要的是沉迷於某個事物。比如學習。”這種極度的渴望使人感同身受。

「24幀」拍自己的出軌經歷,竟斬獲金熊獎?

雖然英熙孤獨和迷茫,但她終究沒有妥協,故事中最叫人喘不過氣的是開咖啡館的明洙為了“活著”而陷入的所謂愛情。“因為不能真正的去愛,所以至少想活著。”那種悲哀是那麼似曾相識,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停逼近。影片中有太多類似的經典臺詞“一箭穿心”。洪的電影雖然常常選擇知識分子作為主角,但它表達的主題並不是曲高和寡的,而是在大眾共同性中挖掘出來的細節。因而有人表示洪的電影,故事是觀眾自己的,只有呈現手法是他的。

「24幀」拍自己的出軌經歷,竟斬獲金熊獎?

洪的電影中男性角色大多是懦弱的、尷尬的狀態,他們是令女人失望的。本片中,英熙所依賴的對象也都是她的女性朋友。這種對男性和女性的雙重凝視的坦誠、真實尤為動人。英熙曾分別問過朋友們能不能搬到她們所在的城市一起生活,但是朋友們給予她的大多是同情和憐愛,而真正能夠幫助她走出來的只有她自己。英熙的這場旅行並沒有太多起起落落的情節,只是見見自己的朋友,吃飯、聊天而已,大多時候獨自一人在街頭和海邊迷惘、沉思,當一般的人情、規則、理辯都消失了,能夠感受到原本的自我。這種既接近原始生活面貌,又呈現詩意思考的風格,以其乾淨的脈絡和深深的疲倦感打動了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