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野生動物禁食令下,“知了猴”還能不能吃了?

“趴在土裡好幾年,喝風吐沫十八天”,這是我們當地對“知了猴”的一生的總結。“知了猴”在我們老家也叫做爬叉,馬知了猴,爬拉猴,其實就是蟬的幼蟲,學名金蟬,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小時候,夏天最快樂的事,就是和小夥伴一起去捉金蟬。

夏天6-7月份的時候,金蟬開始從地下爬出來,這時候傍晚早早地吃完飯,一群小夥伴拿著手電筒,竹竿,塑料桶跑到樹林裡面開始抓知金蟬,抓回家之後,用水泡一晚上防止羽化,第二天把金蟬放到油鍋裡那麼炸一炸,撈出來撒點胡椒和鹽,吃著咯嘣脆,味道好極了。

野生動物禁食令下,“知了猴”還能不能吃了?

知了猴在盛夏伏天的時候開始從地上爬出來,慢慢的爬到樹枝上,然後經過漫長時間的脫皮,羽化成蟬,蟬在樹上活的時間很短,只有短短的半個月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進行繁衍後代,雌蟬受孕之後在樹枝上用尾部產卵器打孔,把蟬卵產到樹枝內部,卵孵化以後,鑽出小孔,然後蛻皮,等待角質化以後,落到地下,鑽到土壤深處,靠吸食樹木根部的汁液生長,大概3-7年以後,鑽出土壤,重複這種生命活動。

知了猴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很多人都喜歡吃,夏天也有很多人收購,五毛錢一隻,運氣好一晚上能捉上百隻那麼多,收購商再賣到餐館,燒烤店。在餐館一盤精心烹製的知了猴,只有十幾個就需要上百塊才能享受得到,在燒烤攤燒製好的知了猴,一串五個賣10元,別看這麼貴,吃的人蠻多的,供不應求。

野生動物禁食令下,“知了猴”還能不能吃了?

野生動物禁食令下,知了猴還能不能吃了?

伴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快速傳播,作為宿主的野生動物能不能吃的問題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不但民間熱議不斷,就在2月24日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也對這個問題作出了規範。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這項《決定》中規定除常見家畜家禽、水生野生動物和列入畜牧法規定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之外,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均禁止食用,群眾所關注的部分昆蟲和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因不屬於規定中可食用範圍,應停止食用。

那麼根據這項決議中來看,“知了猴”也在禁止食用的範圍內。那麼到底“馬知了猴”是不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呢?

野生動物禁食令下,“知了猴”還能不能吃了?

由於知了猴長時間在地下生存,土壤中也含有多種病菌,其實金蟬本身也確實攜帶有一定的寄生蟲和病菌,但是一般沒有傳染性,每年都有很多人抓捕和食用,也沒有聽說過有人食用知了猴而得病的,再說抓回家之後都經過高溫油炸,再厲害的病毒和寄生蟲也會被殺死,食用起來更不會有什麼危險性。

倒是聽說過有人食用金蟬導致過敏的情況發生,不過也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主要是金蟬體內的異性蛋白質分子含量比較大,有些人體質特殊,食用之後容易過敏。

野生動物禁食令下,“知了猴”還能不能吃了?

雖然新冠狀病毒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哺乳動物,但我們也沒必要草木皆兵,人云亦云,目前關於“知了猴”能不能吃,沒有權威部門給出明確的答案。按照常理來說,我們已經使用了很多年,它應該不可能是攜帶者。並且目前研究所表明,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是哺乳動物,暫時沒有大現其他動物感染這個病毒,所以我本人認為“知了猴”不是病毒的宿主!

但是它屬於野生動物,有著攜帶病毒的可能性,只要沒有確認真正的宿主之前,任何野生動物都有可能性,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就算是有一絲的可能我們也不應該大意,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為了我們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認為我們還是能不吃盡量別吃,畢竟它不是生活必需品,你說是不是呢?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