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大江時評:復工復產要用好“創新之力”


疫情之下,在全國“一盤棋”中著力戰疫復工“兩手抓”,既是大戰,也是大考。要化危為機,加速發展,創新是一股硬核力量,牽住了創新這個“牛鼻子”,就可以扭住關鍵點,打好主動戰。

創新是發展的靈魂。當前,各地都在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以復產促發展,開往春天的列車越駛越快。然而,抗疫時期,復工復產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諸如生產人手不夠,線下消費不旺,傳統業態需求不足等矛盾都亟待解決。要想疏通這些堵點,攻克此類難題,就必須用好創新之力,打通復工復產的“經絡”,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變臉”,真正在以創新這個“火車頭”引領疫情之下的復工復產,實現“破繭”突圍。

創新之力,優化產業結構,催生新的“生長模式”。疫情發生以來,和人們宅在家的“靜”相比,一股“智慧流”噴薄湧動,像“雲直播”“共享員工”“智慧工廠”等創新之舉讓我國的經濟不改穩中向好的基本面。面對防疫還在進行時,復工復產既要有效益又要保安全,各地各企業就必須靈活應對需求變化,在危中尋機,加速優化產業結構,改變商業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新的“生長模式”。像遠程辦公、在線醫療服務、線上智能金融服務、手遊等行業在疫情之下都顯示出逆市上揚的良好態勢就是創新激活發展的最佳例證。

創新之力,加速智能製造,讓“虛擬世界”變成“現實世界”。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很多新供給、新業態都是來自風險挑戰,源於困境逆境。這些年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的一日千里,智能產業已處在風口中。此次疫情,雖然對餐飲、旅遊、商場等經濟造成一定衝擊,但是一些以智能為核心的新興產業也成了“網紅”,像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預約診療;更甚者,“雲上課”“雲健身”還有“雲看房”讓這朵“數字雲”飄進了人們的生活,讓“虛擬世界”變成“現實世界”,給疫情之下的經濟發展增加了紅火的溫度。比如,在江西,江中製藥廠就用好創新力,以此次疫情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通過製藥無人化生產線既規避了工作人員的交叉感染,又保證了市場藥品的正常供應。可以說,智能製造,既是意料之中的大勢所趨,也是以此次疫情為契機的“疫”外崛起。

創新之力,蓄勢待發,注入了中國經濟的強勁後勁。危機往往有倒逼的作用。從現實來看,疫情將使得我國的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工業和民用機器人、5G相關技術應用、醫療與健康產業等實現新的突破,這也必將為中國經濟注入強勁後勁。各地各企業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就要順勢而為,盯緊發展趨勢,搶抓創新“窗口期”,要特別注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不斷加大新舊動能的轉換。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厚積創新力,無論是產品的創新,還是流程的創新,或是模式的創新等等,只有抓創新、補短板、強弱項,我們的企業才能發展壯大,中國經濟才能贏得未來。

創新之力,既是復工復產的推動力,也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固本之基,更是中國經濟的穩定器和動力源。在復工復產全面打響之際,以創新帶動復產,以創新促進轉型,以創新引領發展,疫情之下的中國經濟必將撥雲見日,以創新創未來!

何莉/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