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孩子遇事總說“我不行”,家長掌握“成敗歸因”提升孩子自我效能

張姐家的孩子經常把“我不行”掛在嘴邊,這讓張姐非常的焦慮。在孩子教育培養中,張姐不知道從哪個方面入手,才能夠讓孩子改掉這份不自信。週末的時候張姐特意帶孩子去爬山,希望孩子可以在爬山的過程中,變得更自信。可是沒想到剛上到山腳下,孩子就說我不行,張姐鼓勵孩子堅持下去。孩子極不情願的被張姐拉扯著向上爬去。到了山腰的時候,孩子表示自己真的爬不動了,並且有一些埋怨張姐。“我都說了我不行,你為什麼非要勉強我呀?媽媽!”聽到孩子的話,張姐內心百感交集。張姐說:“如果你什麼事都輕易的放棄否定自己,那麼你就什麼事都不會做成功。”最終在張姐的鼓勵下,孩子爬到了山頂。

孩子遇事總說“我不行”,家長掌握“成敗歸因”提升孩子自我效能

很多家長都會遭遇到孩子習慣說我不行的情況,甚至當孩子還沒有嘗試的時候,就已經把我不行掛在嘴邊。父母們希望孩子更自信,更加努力地去實現自己的價值,但是面對孩子的自我否定。家長們又一時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想要幫孩子提升自我效能,需要家長們對教育方式的不斷探索。瞭解孩子說我不行的心理動機將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切入點。

一、“我不行”“我不會”,這些話背後隱藏的心理

1. 強烈的畏難情緒

當孩子還沒有嘗試就選擇否定自己時,很明顯這是由於強烈的畏難情緒的影響。孩子過分的恐懼困難,把挫折和失敗的結果放大。受到畏難情緒的影響,孩子無法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而過早的選擇了放棄。

2. 內心的不自信

孩子對自我評價較低,內心不夠自信。“我不行”是一種對任務目標的推脫,“我不會”是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沮喪。孩子內心的不自信使其缺乏行動力。

3. 渴望獲得肯定

當孩子說“我不行”“我不會”的時候,也有可能是希望能夠獲得外界環境的肯定,尤其是父母的肯定。當孩子的信心不足時,對於環境的認同就越發的渴求。

孩子遇事總說“我不行”,家長掌握“成敗歸因”提升孩子自我效能

所以當孩子說“我不行”“我不會”的時候,家長們有必要了解孩子內心的心理問題。更有針對性地對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顯然父母面對孩子“我不行”“我不會” 時,過分的勉強孩子並不是恰當的應對方式。家長們有必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心理問題。

二、為什麼孩子會產生“我不行” 的心理問題?

1. 父母的打擊教育

很多父母對於打擊教育非常推崇,認為稱讚孩子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自負。打擊式教育可以讓孩子謙虛,保持努力狀態。但是父母的打擊教育卻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影響。孩子傾向於自我否定,自然也就產生了“我不行”的心理問題。

孩子遇事總說“我不行”,家長掌握“成敗歸因”提升孩子自我效能

2. 父母給予孩子過高的期待

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過高的目標設定反而會阻撓孩子的能力發展。過高的目標設定使得孩子很難完成,這就會降低孩子內心的驅動力。認為自己即使努力也很難得到父母的要求, 這就會打擊到孩子的積極性。

3. 父母缺乏對孩子的鼓勵教育

當孩子經歷挫折時很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父母沒有及時的對孩子表示鼓勵和支持,這就會使得孩子被挫敗的負面情緒所困擾。不懂得對孩子進行鼓勵教育的父母,很容易造成對孩子的鼓勵教育的缺失,錯過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佳契機。

孩子遇事總說“我不行”,家長掌握“成敗歸因”提升孩子自我效能

可見當孩子有我不行的心理產生時,就與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父母們不妨瞭解一下成敗歸因的理論方法。結合孩子的實際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三、“成敗歸因” 是什麼?

它指的是人們對自己的行為結果做出的解釋和評價,也就是說在完成某項目標後對產生的結果進行的原因分析。並且認為導致行為責任的因素一共有六類,分別是能力、努力等六個方面。當孩子把成敗歸因歸結到努力時,孩子就會認為自身的失敗是因為努力的程度不夠。當孩子把成敗歸因歸結到能力時,孩子就會認為失敗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甚至會有習得性無助產生。

孩子遇事總說“我不行”,家長掌握“成敗歸因”提升孩子自我效能

所以當孩子說我不行時,父母有必要了解孩子的成敗歸因是什麼,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對待。不管是能力還是努力等方面,家長都要及時的提供幫助,調整孩子的這種成敗歸因狀態,進而實現提升孩子自我效能感的目的。

四、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正確提升自我效能感?

1. 為孩子設定可以實現的小目標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會出現急於求成的教育態度,為孩子設定過高、過大的目標,這就導致孩子缺乏行動力,並且會有一定的畏難情緒產生。為孩子設定切合實際能力的小目標,更加能夠得到孩子的配合,並且會讓孩子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2. 對孩子適當的提供鼓勵

很多家長很吝嗇對於孩子的鼓勵,這就錯過了對孩子進行積極正向引導的機會。適當的鼓勵可以激發孩子面對挑戰的熱情,更加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鼓勵使得孩子更加的自信,進而內在的自我性能也得到提升。

3. 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遭遇失敗和挫折時有負面情緒產生是很正常的,這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要求孩子馬上變得積極樂觀,而是去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找到切合的切入點,幫助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提升孩子疏解負面情緒的能力。

孩子遇事總說“我不行”,家長掌握“成敗歸因”提升孩子自我效能

當孩子還沒有開始做,就反覆的強調自己不行時,父母不要過分的勉強孩子。瞭解孩子的成敗歸因,從孩子所受的困擾入手,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讓孩子更加主動積極的提升自身能力。

各位家長對孩子給予否定自己的表現有哪些看法呢?對於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有哪些好的建議呢?歡迎留言與名言育兒師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