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血戰襄樊:西域戰俘造炮,轟開了南宋的最後堡壘

血戰襄樊:西域戰俘造炮,轟開了南宋的最後堡壘

血戰襄樊:西域戰俘造炮,轟開了南宋的最後堡壘

第二次蒙古侵宋之戰後,忽必烈與其弟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打了整整四年的內戰。理宗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為了鞏固其在蒙古“黃金家族”內的地位,很想再滅掉一個大國以提高自己在蒙古人當中的聲望。南宋自然是不二之選。恰在這時,南宋將領劉整的歸降,使忽必烈看到了希望。

劉整原是南宋一員悍將,在北方出生,並在南宋名將孟珙手下做過軍官。景定五年孟珙去世後,深受其真傳的劉整,在四川一帶屢立戰功,有“鐵胡孫”之譽稱。然而,他受到南方將領的嫉妒。其中四川策應大使呂文德奏功時,故意貶低劉整的軍功。劉整不服,哪知四川最高軍事長官俞興還想整治他。劉整向朝廷申訴無門,最後,怕遭陷害誅殺的劉整,只得投降了蒙軍。

劉整降蒙後,便向忽必烈獻策:襄陽是南宋最重要的軍事屏障,想滅南宋。必須先取襄陽。

於是,蒙古便以奪取襄陽為核心,做滅宋的軍事準備。不久,呂文德成為襄陽守將,劉整又向忽必烈獻計,蒙人根據他的計策,不但用玉帶賄賂呂文德,還以與南宋做買賣,建市場為名,秘密在樊城外的鹿門山修築堡壘,建立了進攻襄陽的軍事據點。可笑的是,呂文德還自以為撿了個大便宜。

從度宗鹹淳三年(公元1267年)起,蒙軍一面在襄陽、樊城四周築城,切斷城中糧食的補給;一面操練水軍,向襄陽緩緩逼近。鹹淳五年(公元1269年),蒙軍採取“慢火煮青蛙”的方式進逼襄樊,終於完成了對樊城的包圍。呂文德直到這時才意識到上當了,他向朝廷奏報,朝廷派張世傑、范文虎等領兵來救,但被蒙軍早已修好的堡壘阻擋。呂文德意識到自己已築成大錯,悔恨交加,最後,疽發於背而死。

蒙軍繼續穩紮穩打,要將襄陽也包圍起來。南宋朝廷派出大將李庭芝率軍來增援。可李庭芝受制於朝廷“監軍”范文虎,始終無法進兵。襄陽遂於鹹淳七年(公元1271年)被蒙軍包圍。

襄陽守將呂文煥(呂文德的弟弟),樊城守將範天順(范文虎之子)。呂文德和范文虎雖在襄樊之戰中表現不佳,但他們的弟弟和兒子卻在慘烈的襄樊保衛戰中顯示出了英雄氣概。

當時,蒙軍在襄、樊周圍的要害處都設置城寨,漢水上又佈滿蒙軍的戰船和鐵索,襄陽、樊城與外界的所有聯繫被統統切斷。但呂文煥和範天順卻利用城中的餘糧,率領軍民拼命死守,襄、樊兩城間有一條小橋,可以以此互調兵力,他們利用這些有限的條件,居然撐了整整五年。

其間,呂文煥主動出攻蒙軍,並把劉整約到襄陽城下決鬥,劉整來後,呂文煥卻用弓箭射他,劉整遭到戲弄,還受了箭傷,想起以前與呂文煥哥哥呂文德的過節,他對呂文煥恨得牙癢癢,更加用心指揮軍隊,攻打襄樊,只等城破之日,手刃呂文煥。

鹹淳八年(公元1272年),蒙軍對樊城發動總攻,元將阿術、劉整、阿里海牙,率軍攻破城廓,增築重圍,進一步縮小了包圍圈,宋軍只好退至內城堅守。消息傳到臨安,南宋權臣賈似道惶恐非常。此時,襄樊被蒙軍圍困已有三年,可在賈似道的把持下,宋度宗只知酒色,不問朝政,對前線戰況一無所知。還是一個被度宗臨幸的宮女告訴他,襄樊已被圍困三年,度宗聞言,大驚失色,但是,那個宮女隨即就被賈似道處決了。

賈似道也知道,襄樊若失,南宋必亡。他命令李庭芝救援。李庭芝招募民兵三千餘人,令手下張順、張貴兩位得力偏將率領,帶著大批給養物資,殺向襄樊,力求突入重圍,將補給交給城內守將。

張順、張貴是兄弟倆,他們都是農民出身,作戰勇敢,一個綽號“矮腳張”,一個綽號“竹園張”。這次救援襄樊,張順兄弟知道凶多吉少,臨行前,張順告訴部下,如有不願意死的人趕緊回家,哪知三千民兵士氣高漲,雖知道必死,仍無一個肯走。

鹹淳八年五月,張順兄弟把戰船連成方陣,每艘船都安裝了火槍火炮,準備了強弓勁弩,方陣突入蒙軍重圍。蒙軍沒料到宋軍居然還敢救援襄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場血戰後,蒙軍被殺被溺者不計其數,張貴終於率軍殺入襄陽城中。襄陽城中軍民因此士氣大振。但亂軍中,張順卻不見了蹤跡。幾天後,張順的屍體浮出江面,披甲執弓,怒目圓睜,渾身被箭射成了刺蝟。

張貴入援所帶來的給養和士兵畢竟有限,因此,張貴與城外的宋將范文虎商定,南北夾攻蒙軍,打通襄陽外圍交通線。按計劃,范文虎率精兵五千接應,張貴率軍突圍後,在龍尾洲和他會師。

張貴按約定日期辭別呂文煥,率兵三千順漢水而下,檢點士兵,發現少了一名因犯軍令而被鞭笞的親兵,張貴大驚,對士兵們說:“我們的計劃大概已經洩露,只有迅速出擊,敵人或許還來不及得到消息。”他們果斷地改變計劃,乘夜放炮開船,殺出重圍。元軍中阿術、劉整得知張貴突圍,派數萬人阻截,把江面堵死。張貴邊戰邊行,接近龍尾洲,在燈火中遠遠望見龍尾洲方向戰艦如雲,旌旗招展,以為是范文虎接應部隊,舉火曉示,對方船隻見燈火便迎面駛來。等到近前,才發現來船全是蒙軍,原來他們先佔領了龍尾洲,以逸待勞。宋蒙兩軍在龍尾洲展開一場遭遇戰,宋軍因極其疲憊,戰鬥中傷亡過大,張貴力不能支,被元軍俘獲,不屈被害。

蒙軍派四名南宋降卒抬著張貴屍體曉示襄陽城中,逼迫呂文煥投降,呂文煥殺掉降卒,把張貴與張順合葬在一起。至此,南宋救援襄樊的所有努力全部失敗,襄樊的失陷只是時間問題了。

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蒙軍對樊城展開最後攻勢。忽必烈甚至調來從西域俘虜的造炮師到前線,這兩位穆斯林造炮師來到戰區,勘測現場,開始著手修造戰爭機器。他們建造了投石器和彈射器,能把巨石拋擲到很遠的地方。十二月,蒙軍開始使用這些裝置對樊城發起攻擊。在石頭和炮彈的打擊下,殘餘的南宋守軍再也無法阻擋洶湧而來的蒙古軍隊,在樊城堅守五年的南宋將領知道最後的時刻已經到來,守將範天順仰天長嘆:“生為宋臣,死為宋鬼。”在自己堅守的陣地上吊自殺。其餘樊城重要將領中,偏將王福自焚;牛福直到城破仍不肯放棄,率著殘兵與蜂擁而入的蒙軍進行慘烈的巷戰,直殺到身邊所有人都倒下,而自己也無力再戰,才投火自殺。幾天後樊城陷落。

宋軍的拼死反抗,激怒了蒙軍,為了震懾襄陽,蒙軍在樊城陷落後,對樊城進行大屠殺。襄陽更加陷入絕境,呂文煥多次派人向南宋朝廷告急,終無援兵。呂文煥只得下令,城中軍民把房屋拆了當柴火燒,但他並沒有立即投降。

鹹淳九年二月,阿里海牙率軍由樊城攻打襄陽,在炮轟襄陽城樓時,兩位穆斯林造炮師“視察了現場著力點,決定把火炮架設在城市的東南角。炮彈重一百五十斤,大炮發射時,震天動地,所到之處,皆為齏粉”。城中軍民,人心動搖,將領紛紛出城投降。蒙軍在攻城的同時,又對呂文煥勸降。呂文煥覺得自己對南宋朝廷已盡到責任,如今再進行抵抗已無意義,再抵抗只能使襄陽城中百姓遭到如同樊城一樣的屠殺,三月,呂文煥投降了。為時將近五年的襄樊圍城戰終於結束了,南宋抵抗“北虜”的一個重要標誌突然被拔除了。

客觀地說,呂文煥在襄陽守衛戰中與蒙軍前後廝殺五年,的確可稱英雄。可惜晚節不保,尤其是投降蒙古後,又成為蒙古滅南宋的先鋒,縱有千般理由,終不免遺臭萬年。

另一大漢奸劉整因與呂文煥有仇,襄樊戰役結束後,被調離滅南宋的主要戰場,最後抑鬱而死。

襄陽丟失。南宋敗局已定。幾年後,崖山一戰,陸文夫揹負宋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後宮嬪妃、文武大臣,緊隨其後,十萬軍民,亦蹈海殉國,南宋亡。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