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張充和為什麼不喜歡林徽因而喜歡陸小曼?

MR_MJ譚傑明


可能是因為喜歡拎得清的女人吧。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卞之琳的這首《斷章》短短四句,似乎沒寫什麼,卻似乎什麼都寫了:

那窗,那橋,那柳,還有站在水邊,凝視遠方的人。

有人說,這個“你”,就是民國“最後的才女”——張充和。

在燦若星辰的民國傳奇女子裡,張充和似乎並不起眼;

但說起“十分冷淡存知已,一曲微茫度此生”這句詩,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這句詩,是張充和70大壽所寫,也是對她一生的詮釋。

不疾不徐,不遠不近,看得開,放得下,更能拎得清。

愛情中拎得清,才能活得舒服

張充和出生在合肥名門張家,是“張家四姐妹”中最小的妹妹。

張家四姐妹,前排左一為充和

張家當時有多厲害?曾祖張樹聲曾任直隸、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還積極支持洋務運動;

父親張武齡生於清末,是當時著名的教育家,推動女子教育。

張充和便在這樣一個高貴又開明的家族裡誕生。

她既有遺傳自母親的美貌,又有承襲於家族的書香,張充和自幼便出落地十分標緻,蕙質蘭心。

吾家有女初長成,十六七的充和出落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古靈精怪、熱情開朗的性格,令她去到那裡都能招來許多追求者。

卞之琳,是其中最為深情的一個。

卞之琳

他們在沈從文的家中相識,張充和是沈從文的妻妹,而卞之琳是沈從文的好友。

“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卞之琳寫給充和的情書多達數百封,每一次見到充和的日子,都被他反覆唸叨,成了他自己的紀念日。

張曼儀女士編選的《中國現代作家選集·卞之琳》所附的《卞之琳年表簡編》中,很多時間線都是這樣的:

某年某月去蘇州探望張充和;

某年某月把某本詩集送給張充和;

某年某月又前往重慶探訪張充和。

滿滿地都是對張充和的愛。

若是普通女子,就算不愛,也會感動地接受這份感情吧。

但張充和不:“我自始至終對他都沒有興趣,就看見他在那裡埋頭作詩,你說我能怎麼辦?”

張充和在沈從文家

不愛就是不愛,就算你追求五年,十年,二十年,還是不能愛。

因為假若勉強接受這份感情,那不但委屈了自己,更是傷害了對方。

事實也證明,充和是聰慧的。

三姐張兆和便是禁不住沈從文的苦苦追求而委屈下嫁,婚姻生活沒有一絲幸福可言;

名媛陸小曼也是被徐志摩的追求所感動,嫁於詩人,最終二人互生嫌隙,再沒有當初的浪漫。

對於愛情,張充和拎得清。

她清楚愛情不是一時感動,飛蛾撲火,而是終身的責任,和永恆的承諾。

愛就愛了,不愛,就不給對方留一絲幻想。

拎得清愛情的女人,才能活得舒服。

婚姻中拎得清,才能過得快樂

說來也奇,卞之琳追求了張充和許多年,她都沒有同意,原因是:“我喜歡古典文學,但卞寫新體詩。”

但後來,喜愛漢文學的她,竟然與德國人傅漢思結為連理。

1947年,充和在北大開設崑曲和書法課,住在姐夫沈從文家裡。

傅漢思是沈從文的朋友,時常到他家請教沈從文。

然而時間一長,沈從文發現,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傅漢思並非為他而來,而是看上了充和。

於是“從那以後,我(傅漢斯)到他家,他就不再多同我談話了,馬上就叫張充和,讓我們單獨呆在一起。”

時間長了,就連家裡的孩子們都知道了他們的關係,淘氣地喊“四姨傅伯伯”。

一開始,充和只是淡淡笑笑;但沒過多久,她便接受了這份感情,義無反顧嫁給了傅漢思。

1948年,34歲的張充和跟比自己小三歲的傅漢思成婚。

張充和與傅漢思

為什麼拒絕追求許多年的卞之琳,反而接受了相識不過短短几個月的老外?

充和是這樣說的:

“漢斯這個人從來就沒有什麼複雜心思,人很老實,也很熱情開朗,是我喜歡的,而且你欺負他,他也不知道。”

充和喜歡和簡單純粹的人在一起,亦如她自己一樣。因為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但有趣的靈魂卻萬里挑一。

婚前,她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即使被人稱為“老姑娘”,也不會將就地去愛一個人;

婚後,她也不會做攀附於喬木的蘿絲,與丈夫相互獨立,又彼此扶持。

張充和最喜愛的一張照片

這一切,都源自充和清晰的婚姻觀:三觀一致,彼此尊重。

與傅漢思結婚後,他們去了美國。即使生活瑣事不斷,充和依舊沒有放棄事業。

傅漢斯入了耶魯大學教授中國詩詞,張充和去了耶魯大學講授中國書法和崑曲。

他們的生活,就像傅漢思寄出的家書中的一句話:“我們結婚了,非常快樂。”

婚姻中拎得清的女人,過得灑脫又快樂。

生活中拎得清,才能取悅自己

愛情上,婚姻中都拎得清的張充和,對於生活更是清醒獨立。

她的精神世界非常豐富,琴棋書畫,幾乎無一不精。而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崑曲和書法。

汪曾琪稱讚她的崑曲:“唱得非常講究,運字行腔,精微細緻,真是“水磨腔”……她唱的‘受吐’,嬌慵醉媚,若不勝情,難可比擬。”

張充和崑曲扮相

章士釗酷愛充和書法,將其譽為“蔡文姬”:“文姬流落幹誰事,十八胡笳只自憐。”

才情如此高,相貌如此美,本能與林徽因,陸小曼一樣,叱吒民國風雲。

然而,她不屑於在外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才學,反而是自娛自樂為多。

崑曲,充和多是唱給自己聽:“她們喜歡登臺表演,面對觀眾;我卻習慣不受打擾,做自己的事。”

文章,充和多是為抒發情感而寫:“我寫東西就是隨地吐痰,留不住。誰碰上就拿去發表了”。

書法,充和更是沉浸於其中:“ 我可以不打扮,也可以沒有金銀珠寶,但筆墨紙硯是我必須要有的,也一定要用最好的。只要有空,我就不得不拿起筆練上一會。”

外表淡薄,內心卻豐盈。

充和曾寫過一首清雅的田園小詩,來抒發自己的心境:

當年還勝到天涯,

今日隨緣遣歲華。

雅俗但求生意足,

鄰翁來賞隔籬瓜。

除卻浮華,迴歸本真,這便是張充和一生的寫照。

她很清楚,所謂表演,那是演給別人看的。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難免會有取悅他人的意思,真正的趣味就少了很多。

而她要的是生活,琴棋書畫詩酒花,這些不是高高在上的鏡花水月。這些,是生活。

而生活,無需取悅他人,但一定要取悅自己。

拎得清生活的女人,內心富足,心靈充盈。

拎得清,才能獲得幸福

張充和這一生,在大眾面前十分低調,但無論如何都掩蓋不了其芳華。

她曾經得到過很多名人的評價,但最為契合的應該是這一句:

“她是真山真水之間的留白。

留白,看似無聲,實為大美。

這是充和晚年的好友,美國耶魯大學的旅美作家、批評家蘇煒對其的評價。

晚年張充和

她是如此豐富,卻又是如此簡單。她明明可以光耀一時,去甘願隱去自己,成為一抹留白。

然而,正如周國平所說: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豐富而安靜”的張充和,從來都拎得清:她有清晰的人生道路,不著急,不盲從,靜靜地享受人生蛻變和自我成長。

既讓自己舒服,又讓別人尊重。

願你也能成為一個拎得清的女人,在人生沉浮中,收穫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十點讀書


張充和,天下聞名的“合肥四姐妹”中最小的妹妹,曾以國文滿分的優異成績、數學零分的離奇分數,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她自幼由叔祖母收養,接受了十分嚴格的傳統文化訓練,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不精通,被譽為“民國最後一位才女”。

張充和在北大學習期間,因病休學,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後又恰逢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張充和加入了逃難的隊伍,先後流落昆明、重慶等地。她雖沒拿到畢業證,但這絲毫不影響她的才華如光芒般四溢。在重慶,張充和結識了章士釗、沈尹默、焦菊隱等名流,相互詩詞唱和,不失風雅。章士釗將她比作蔡文姬,焦菊隱將她譽為李清照。

1947年,久聞其名的北大校長鬍適,特聘請張充和到北大教授書法和崑曲。真是緣分,到北大後,她結識了當時在北大教書的美籍漢學家傅漢思,二人相識、相戀、相知,第二年結為了夫妻,隨後,千里重洋,定居美國。

才女眼裡的才女如何?對林徽因、陸小曼等同時代的才女,張充和是怎麼評價的?這容易引起人的遐想和興趣。

張充和晚年生活在美國,與旅美作家蘇煒是鄰居,蘇煒經常上門向張充和求教,張充和偶爾談及自己的故事和對當時人事的一些看法,蘇煒後寫成《天涯晚笛》一書,經張充和審閱後出版。在此書中,曾記錄了張充和對林徽因和陸小曼的看法,她說:“大家都喜歡的,我未必喜歡呀,就像林徽因,大家都喜歡她。在昆明的時候,她愛說話,永遠是眾人的中心,只要有她在,大家就得都聽她的,沒有別人說話的時候……”

“不過我對陸小曼,卻有不錯的印象。她人很溫雅,話不多,也會唱曲,一筆山水花鳥畫,畫得很像樣子……”

張充和為什麼不喜歡林徽因而喜歡陸小曼?這與她的經歷和學識有關。

“合肥四姐妹”中,張充和雖然最小,卻遭受過最大不公的。張充和生於合肥望族,但父母先前生下了元和、允和、兆和,三個女兒,懷上她後,迫切指望生一個兒子,但一出來,仍是“不帶把的”,沒實現父母的希望,自然受到輕視,還只八個月大,就被父母送給叔祖母扶養了。但恰恰是這個叔祖母,將她視如掌上明珠,悉心教養,終成一代才女。

元代馮子振《西湖梅》詩曰:“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

這首詩可以在一定層面上概括張充和的人生,尤其是她對人生的認知和取捨。張充和是一個內心淡定的人,一個內斂的人,往往不喜歡臧否人物,但一旦臧否,必客觀公正,出乎內心。

正因為她的淡定,所以不喜歡女子熱鬧繁忙得交際花一樣,她對林徽因的看法就基於此。林徽因喜歡出風頭,成為男人爭相追逐的對象,她自己又喜歡熱鬧,喜歡被追逐,享受這片虛榮的霞光,這個小虛榮,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然而,張充和的內心對此則是不屑的。

而欣賞陸小曼,她在話語中其實已經道出了原因,溫雅,話不多,還會唱曲,畫得一筆好山水,這就是張充和欣賞陸小曼的原因,淡定、溫雅、有才華,而又不事張揚。


帝國的臉譜


這個是出自張充和晚年好友蘇煒所作《天涯晚笛:聽張充和講故事》一書,她的原話是這樣的:

“大家都喜歡的,我未必喜歡呀 就像林徽因,大家都喜歡她。在昆明的時候,她愛說話,永遠是眾人的中心,只要有她在,大家就得都聽她的,沒有別人說話的時候......”

“不過我對陸小曼,卻有不錯的印象。記不起是什麼樣的場合,誰介紹我認識的她,反正是在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的時候,她人很溫雅,話不多,也會唱曲,一筆山水花鳥畫,畫得很像樣子……”

其實不僅是張充和,楊絳、冰心等人也討厭林徽因,為什麼呢? 歸根結底就是,這些才女們覺得林徽因太裝太出風頭了。

林徽因見識豐富,能夠海闊天空談文學,談人生,談時事,而且還組織了“太太客廳”文藝沙龍,聚集了相當規模的文藝人士。沙龍成員蕭乾就曾說過,林徽因的健談不是已婚婦女的閒言碎語,而是有學識、有見地的學術討論。

要知道,在那個“太太客廳”的文藝沙龍里,愛慕林徽因的男性實在太多了,這讓其它才女情何以堪,能不怨恨嘛。


張充和又為什麼喜歡陸小曼呢?

很多人把徐志摩之死怪在陸小曼頭上,對其多有誤解。卻不知,那些感情糾葛,掩蓋了她的才情;更不知胡適說過她是“不得不看的一道風景”,劉海粟稱她為“一代才女,曠世佳人”。

林徽因、陸小曼雖同出名門,卻性格各異。

林堅毅隱忍、理智早熟,陸則純粹天真,凜冽而清澈,愛也愛得壯烈,恨也恨得徹底。

張充和比較西化,相較之下,她覺得陸小曼更真實,不做。


猛哥V


陸小曼誘惑了三個男人!

盧秀輝

他本來有大好的前程,他與美國三十四任總統艾森豪威爾是同學,可因為一個女人耽誤了。

他娶她時,他28歲,她19歲。他英俊瀟灑,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剛從巴黎和會回來,他是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上校武官。她貌美如花,17歲就被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部長)顧維鈞聘用兼職擔任外交翻譯,名聞北京社交界。

真正的郎才女貌。

千不該萬不該,他招惹了一個人。

千不該萬不該,她招惹了一個人。

他在巴黎和會期間,認識了梁啟超,他拜他做了老師。老師又不是隻有他一個學生,老師有一大把學生,其中有一個學生叫徐志摩。

認識了徐志摩的倒黴男人叫王庚,王庚的妻子叫陸小曼。

王庚想好好做出一番事業,徐志摩想好好風流快活,陸小曼想人哄、有人寵,轟轟烈烈愛一回。

王庚1922年結婚的,1924年去了哈爾濱做了警察局局長,哈爾濱、北京來回奔波。這時,徐志摩上了王庚家,認識了漂亮的嫂子,嫂子認識了風流的徐志摩。王庚常說:志摩,我忙,讓嫂子陪你玩。

陪著陪著,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嫂子。和現在的情況差不多,最後知道真相的永遠是受害人。王庚知道真相的時候,陸小曼不知道肚子裡的孩子是誰的。聰明女人不糊塗,她一定要墮胎。她知道墮胎對兩個男人都有交代,對徐志摩表現了對愛情的堅貞;對王庚,保留了離婚前的體面。

那個年代,墮胎,是新鮮事,離婚也是新鮮事。徐志摩和陸小曼偷情的事上了報紙,徐志摩受不了壓力,出國了。陸小曼鬧著要離婚,王庚想想,離吧。

從道德講,徐志摩追求陸小曼,陸小曼對原配丈夫王庚不忠,徐志摩對朋友王賡不義。

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時,請的證婚人是梁啟超。梁啟超想,我要為我的學生王庚講幾句話啊,所以他在講證婚詞時,嚴肅的批評了徐志摩和陸小曼。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至於離婚再娶。小曼!你要認真做人,你要盡婦道之職。你今後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業……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都是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願你們這是最後一次結婚”!

徐志摩陸小曼結婚兩年以後,就認識了翁瑞午。那個時候外界就有各種各樣的流言去揣度他們的關係,翁瑞午同陸小曼的感情確實非同一般,翁瑞午坦然自若的出入徐志摩的家中,跟陸小曼一起抽大煙,奇怪的是徐志摩總是不予置喙。在他認為,夫妻是自由的,任何一方沒有權利用愛的名義捆綁對方。而陸小曼抽大煙,就是翁瑞午教的。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他要於當晚參加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的講演,飛機飛到濟南南部黨家莊一帶時失事。從飛事上取下的徐志摩的唯一遺物,是鐵盒子裡裝的陸小曼山水畫長卷,徐志摩帶到北京去,是找人題字的。

徐志摩一死,陸小曼的最後一個男人正式登堂入室了。上海中國畫院保存著陸小曼剛進院時寫的一份履歷,裡面有這樣的話:“我廿九歲時志摩飛機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卅五歲時與翁瑞午同居”。她一直靠翁瑞午供養,養了她二十多年,供應她黑(大煙)白(米飯)之需,廝守了33年,幫她按摩了33年。翁瑞午家有賢妻和五個子女,他的開支很大,陸小曼一個人的開支就超過了他的家庭,還要供她跟賀天健學山水,他靠變賣家傳書畫文物維持。1953年,翁瑞午的髮妻逝世,陸小曼正式成為他的續絃。

臺灣陳定山《春申舊聞續篇》中說:"現代青年以為徐志摩是情聖,其實我以為做徐志摩易,做翁瑞午難。"

而陸小曼1956年4月,才被安排為上海文史館館員。1958年,成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

上海畫院的這個畫師,毀了三個男人。

王庾離婚後,終生未娶,沒有子女。42歲病逝。

徐志摩,因家庭斷了經濟才去北京謀生的,主要是陸小曼太靡費了。

翁瑞午為她苦了妻子、家庭。








盧秀輝侃侃詩書畫印


張充和先生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的老麼,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四姐妹:大姐張元和、二姐張允和、三姐張兆和、小妹張充和分別嫁給了著名崑曲演員顧傳玠、語言學家周有光、文學家沈從文和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

作為晚清的名門望族,張家四姊妹可謂演繹了一段傳奇。其中的張充和先生在1949年隨夫君赴美后,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傳授書法和崑曲,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被譽為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2015年以102歲高齡去世。

張充和不喜歡林徽因到不是坊間杜撰,此事真有出處,張充和晚年好友蘇煒所作《天涯晚笛:聽張充和講故事》一書中說道:

“大家都喜歡的,我未必喜歡呀 就像林徽因,大家都喜歡她。在昆明的時候,她愛說話,永遠是眾人的中心,只要有她在,大家就得都聽她的,沒有別人說話的時候......”

“不過我對陸小曼,卻有不錯的印象。記不起是什麼樣的場合,誰介紹我認識的她,反正是在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的時候,她人很溫雅,話不多,也會唱曲,一筆山水花鳥畫,畫得很像樣子……”

張充和為什麼不喜歡林徽因而喜歡陸小曼就不需要日慕君多說了,人家自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至於有沒有深層次的原因,可以探究的地方就多了。

民國時期才女眾多,林徽因是最耀眼的一個,也正因為如此,不喜歡林徽因的大有人在,除了張充和,冰心、楊絳也都和林大美女撕過。

在冰心看來:林徽因太愛自我表現了,組織沙龍就組織沙龍吧,非要把自己弄成焦點,不甘心做一個煮咖啡的角色,兩人關係惡化以後,冰心還專門寫了一篇《我們太太的客廳》挖苦林徽因。

而楊絳更是有意思,兩家本是鄰居,卻因為各自養的貓打架導致關係惡化,楊絳老公錢鍾書專門寫文章為老婆出氣:“在一切有名的太太裡,她長相最好看,她為人最風流好爽,她客廳的陳設最講究,她請客的次數最多,請客的菜和茶點最精緻豐富,她的交遊最廣。並且,她的丈夫最馴良,最不礙事。”

最後一句話,簡直是太狠了!!!

至於這些才女之間到底是因為不對付還是因為嫉妒導致看不順眼,日慕鄉關在此就不妄加推測了,相關資料還有很多,讀者可以另行查閱!



日慕鄉關


民國代有才女出,各領風騷數十年。

說到張充和,就不得不說一說民國的姐妹天團。人們都只知道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組成的“宋氏三姐妹”,其實還有一個姐妹天團也十分地讓人津津樂道,那就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組成的“合肥四姐妹”。

△前排右一張元和,左一張允和,後排右一張兆和,左一張充和

合肥張家在民國時期是民們望族,“合肥四姐妹”的父親張武齡是民國有名的教育家,而張武齡的祖父張樹聲更是著名的洋務運動專家,歷任兩廣總督和直隸總督,是平息太平天國叛亂的淮軍當中的第二號人物。到了張武齡這一代的時候,張家家境殷實,坐擁良田萬畝又頗有投資。張武齡有四女六子,四個女兒堪稱四朵奇葩,因為張家的每個女兒都有一段堪稱動人的故事。

老大張元和精通崑曲,嫁給了崑曲名家顧傳玠;老二張允和擅長詩書格律,嫁給了語言學家周有光;老三張兆和是著名的文學編輯,嫁給了大文學家沈從文;老四張充和精通書法,曾在耶魯和哈佛大學執教,嫁給了著名的漢學家傅漢思。

△張充和和傅漢思

老麼張充和是那種典型的大家閨秀加才女,為人低調謙和,淡迫名利。張充和一生求學,在詩詞、書法和崑曲上都頗有造詣,與陳寅恪、金嶽霖、胡適之、張大千、章士釗、卞之琳等人即是朋友也是學友,被譽為是張愛玲、冰心和宋美齡之後的“民國最後一位才女”。

民國是一個動亂的時期,也是一個才子佳人爭鳴的美好時期。在女性當中,陸小曼和林微因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但是她們又很不相同。張充和曾公開表示討厭林微因而喜歡陸小曼,這又是為什麼呢?

△林微因

其實不光是張充和,包括冰心和楊絳也都不喜歡林微因。很多人喜歡林是因為她集美貌和才華於一身,她出身顯赫,富有見識,能夠從容地在名師大家面前大談人生理想,而又不失體面。但是她又太過於自我,事事都以自己為中心點,不願意當配角,有點像一個被寵壞的小公主。這一點是被冰心和張充和所不喜歡的。

張充和曾今親口說過一段往事,那是在昆明的時候,只要有林微因在,大家都只能聽她說話,別人插不上嘴,她永遠把自己當做眾人的中心和焦點。還有人說張充和是在嫉妒林微因,我倒覺得未必,以張充和的教養的學識,雖名氣不如林微因,但是她在才能上絕對不輸給她,這在民國文藝圈內眾人都知道的事情。

陸小曼在張充和眼中卻很不一樣,因為她們有很多的相似之處。相對而言,陸小曼的身世就要平淡一點,年輕時因為徐志摩插足陸小曼的婚姻而離婚,繼而與徐志摩結婚,僅僅過了六年,徐志摩就因飛機失事而罹難去世。張充和晚年的時候,和她的好友蘇煒合著一本書,這本書叫做《天涯晚笛:聽張充和講故事》,裡面有一段話記載了張充和對於陸小曼的印象:

不過我對陸小曼,卻有不錯的印象。記不起是什麼樣的場合,誰介紹我認識的她,反正是在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的時候,她人很溫雅,話不多,也會唱曲,一筆山水花鳥畫,畫得很像樣子……

△陸小曼

陸小曼性格恬淡,人品才氣都不錯,她的婚姻遭遇也被張充和所同情。也許是像陸小曼這樣的人比較符合張充和的審美,而林微因與張充和的性格差距實在太大了。

張充和敢於討厭別人都喜歡的林微音,也是一種真性情的體現。不過民國佳人已逝,誰討厭誰,誰喜歡誰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們為我們留下的一段段傳奇佳話。


圍爐煮酒話春秋


我也不喜歡林微因,最不喜歡看裝的人。張允和是我心中偶像,她賢慧,溫和。


用戶9489789927803


我很喜歡林徽因,才情相貌胸懷一樣不少。張充和相對來說沒那麼有名,但是她能在北大和耶魯教授崑曲書法。肯定也是很有造詣的。張充和不喜歡林,我倒也不是覺得出於妒忌,完全是她受的中國傳統教育的緣故,看不慣而已。


大錦鯉小錦鯉媽媽


我總喜歡拿民國時期和春秋戰國時代相比較,因為這兩段歷史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比如說都是充滿戰亂的時代,卻又一個大師輩出的年達。

春秋戰國有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莊子、孫子、韓非子等人百家爭鳴;民國時期有王國維、梁啟超、章太炎、陳寅恪、黃侃、季羨林、錢鍾書等人百花齊放。

但民國時期相比春秋戰國,又別具一番韻味,因為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民國一般有如此多女性閃耀在民國的舞臺上,比如說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這樣的民國四大才女,比如說有合肥四姐妹和宋家三姐妹這樣的姐妹花,也有林徽因、冰心、楊絳這樣才氣逼人的女子,還有陸小曼這樣的交際花。

在這些女性當中,林徽因,算是的是非常獨特的一個。在當代,林徽因受到眾多人的追捧,可是在她那個時代,卻有很多人不喜歡她。比如說同是才女的張充和,冰心,楊絳都對林徽因頗有微詞。

張充和,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兩廣總督署直隸總督張樹聲的曾孫女,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張武齡的小女兒,德裔美國漢學家傅漢思的妻子,有著民國閨秀、民國最後的才女之稱。論出身,論才學,張充和都不輸於林徽因。



但是,張充和就是不喜歡林徽因,張充和晚年好友蘇煒所作《天涯晚笛:聽張充和講故事》這樣寫道:

大家都喜歡的,我未必喜歡呀 就像林徽因,大家都喜歡她。在昆明的時候,她愛說話,永遠是眾人的中心,只要有她在,大家就得都聽她的,沒有別人說話的時候......

當然,討厭林徽因的倒不是隻有張充和一人,楊絳和冰心也不喜歡林徽因。冰心曾寫過這樣一篇《我們太太的客廳》來諷刺林徽因:


我們的太太在種種集會遊宴之中,和人們興高采烈的談論爭執著,先生只在旁木然的靜聽,往往倦到入睡。

楊絳則更有意思,不僅自己要出來撕林徽因,更是把自己的丈夫錢鍾書搬了出來,錢鍾書在自己的小說集《人鬼獸》中有一篇短篇小說《貓》,裡面是這麼寫的:


要講這位李太太,我們非得用國語文法家所謂“最上級形容詞”不可。在一切有名的太太裡,她長相最好看,她為人最風流豪爽,她客廳的陳設最講究……你馬上獲得結論:她是全世界文明頂古的國家裡第一位高雅華貴的太太。

我們可以稍微看一下以上三段引用的文章,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裡面的女主角都是焦點人物,或者說刻意把自己變成焦點。至於這個女主角是誰,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林徽因受過西式教育,身上有著非常明顯的西式痕跡,樂於表現自己,喜歡成為眾人的焦點,或者說是張揚。這和典型的東方女性不一樣,東方女性,講究的溫柔內斂。

也許這就是就是張充和,冰心,楊絳這些有著中國傳統特徵的女性不喜歡林徽因的理由。或者說,嫉妒?正所謂同行是冤家,誰都想成為眾人的焦點,誰都不願意自己成為別人的陪襯。

張充和對於陸小曼,與對林徽因的態度卻是截然相反的:

不過我對陸小曼,卻有不錯的印象。記不起是什麼樣的場合,誰介紹我認識的她,反正是在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的時候,她人很溫雅,話不多,也會唱曲,一筆山水花鳥畫,畫得很像樣子……




話不多,這三個字已經很好的概括了張充和為什麼會對陸小曼有不錯的印象了。


小鎮月明


陸小曼是另類,林徽因是知識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