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獨佔鰲頭的鰲,是一種上古的神獸?

獨佔鰲頭的鰲,是一種上古的神獸?

巨鰲 蕭雲從《離騷圖》

鰲是一種奇幻生物,其形狀說法不一,大致有兩種,一為龍頭龜身,一為龍頭魚身,二者皆出自隱秘的古代神話傳統。

女媧補天時曾經“斷鰲足以立四極”,這裡說的是龍頭龜身的鰲,有時也寫作“鼇”。鰲的四條腿成為支撐天幕的四根巨柱,又稱為四極,可見鰲的身形巨大。《列子·湯問》認為海中有五座仙山:“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蓬萊只是其中的一座,“其山高下週旋三萬裡,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萬裡”,這是常人難以逾越的高度,往來於其中的都是仙人,在空中飛來飛去,不可勝數。然而,蓬萊的根基不穩,“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天帝便命海神用巨鰲託舉仙山。巨鰲的背上馱著山,也不太安穩,後來有龍伯之國的巨人,把巨鰲釣走了,五座仙山中的岱輿、員嶠沉入海中,只剩下三座仙山,也是漂浮不定。所謂的海外仙山,即海島,受此影響,在古人的地理觀念中,陸地是平的,漂在海上,大地的下面,由巨鰲馱著,巨鰲伸展身軀,就會引發地震。屈原在《天問》中也發出了“鰲戴山抃,何以安之”的疑問,意思是說:“巨鰲揹負神山舞動身子,如何才能安然不動?”

獨佔鰲頭的鰲,是一種上古的神獸?

獨佔鰲頭 彩塑 約18世紀

獨佔鰲頭的鰲,是一種上古的神獸?

鰲魚 民國佛山年畫

龍頭魚身的鰲,又稱鰲魚,似乎受到了外來的摩羯的影響,摩羯本是印度神話中的水怪,身子像魚,頭部像羊,後來被佛教吸收,傳入中土,經歷了本土化的演變,成為龍頭鯉身的中國摩羯。又因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山西省河津市禹門口),就會變化成龍,龍頭魚身正是其將變未變之際,這種形象,又稱之為“魚化龍”。《埤雅·釋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而鯉魚跳龍門,又是科舉得中的吉語,這些文化背景雜糅,使鰲魚的身份更加曖昧不清。鰲魚經常與魁星一起出現,即所謂的“獨佔鰲頭”,魁星源自二十八宿,是主管文運之神,主天下科考,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二說:“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為文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鬥。”魁星是以藍面鬼的形象出現,一足踏在鰲魚頭上,預示著“獨佔鰲頭”的彩頭,另一足向後翹起,一手拿著硃筆,點中應選之人的姓名,另一手拿著鬥,鬼和鬥在一起即是“魁”,魁首的意思。他的腳下踩著鰲魚,四周是波濤洶湧的大海。唐宋時御階前有鰲魚紋樣,上殿面君,便在鰲頭處,所謂獨佔鰲頭,就是科舉得中,飛黃騰達。鰲頭、魁首,都是為了討個口彩,這種吉祥紋樣,在明清時代一度極為流行,後來隨著科舉制度的廢棄,獨佔鰲頭的紋樣也就隨之沒落了。

獨佔鰲頭的鰲,是一種上古的神獸?

海魁星 清代漳州年畫線稿

值得一提的是,四海龍王也與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西遊記》裡孫悟空龍宮借寶一節,四海龍王都有名有姓,分別是: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敖即鰲的變體。當然,龍王的姓氏也是古人杜撰的,屬於小說家言,但從中也能窺見一些古人的觀念。鰲,這種奇幻動物雖在現實中不存在,卻在人們的觀念中施加影響。

獨佔鰲頭的鰲,是一種上古的神獸?

鰲魚 濰縣年畫 清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