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對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沒必要為自己的優點道歉

“對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沒必要為自己的優點道歉

出品 | 遠讀重洋

問你幾個問題:

你是不是睡覺睡得很淺,很小的聲響都能把你弄醒?

你是不是非常討厭喧鬧的聲音、刺激的味道、強烈的光線?

你是不是在人多的社交場合,就會感到一種莫名奇妙的壓力,很容易感到非常疲憊?

你是不是經常發現,別人覺得很小的一件事、不經意間說的一句話,也能打擊到你?

你在獨自一人的時候,是不是並不容易覺得無聊孤獨,反而經常覺得很享受?

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是”的話,那你很可能就屬於“高敏感人格”。

不光是你,其實一些我們熟悉的名人,也是這種人格類型。比如,前幾年在一檔親子類的綜藝節目裡,伊能靜就被網友說成是一個“高敏感”的人。原因是她跟秦昊說了這樣一段對話。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對話大致如下:

伊能靜:“我們兩個在上海的時候,那時候去了好多漂亮的餐廳,你還記得嗎?”

秦昊:“沒印象了。”

伊能靜:“我記得你在上海跟我說的,‘想要去做試管嬰兒嗎?’那時我還哭了呢,在外灘。你記得嗎?”

秦昊:(沉默)。

伊能靜(接連發問):“你記得你第一次送我的是什麼嗎?”“你知道你送我的禮物裡面,我最喜歡什麼嗎?” “你覺得我什麼時候最漂亮?”“你現在還覺得我漂亮嗎?”

秦昊:(沉默)。

伊能靜:“我跟你還在戀愛,你已經把我當親人了;我跟你還是愛情,你跟我已經是親情了。”

秦昊:“你在跟我說相聲,而我在跟你生活。”

在那期節目之後,伊能靜沒有否認“高敏感”的問題,而是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謝謝你們懂我,高敏感度的人不是錯,相反高敏感度的人應該愛上自己內在被賦予的敏感,並且勇敢的讓世界知道。”

在這條微博文字的後面,伊能靜還順帶發了一張照片,照片裡是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高敏感是種天賦》

不過這本書的英文原名倒沒有這麼“理直氣壯”,而是叫做“Highly Sensitive People in an Insensitive World”,直譯過來就是“在這個不敏感的世界裡,那些高度敏感的人”,聽上去多少有點無奈。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這本書的作者是丹麥的一位心理諮詢師,名叫伊爾斯·桑德(Ilse Sand)。她在做心理諮詢師的時候,接觸到了很多“高敏感人格”的人。

她發現這些人的身上,其實有很多閃光點,但是在現實中往往卻活著很不容易,於是她就寫了這本書,提醒那些“高敏感人格”的人,那些被別人稱之為“玻璃心”的東西,其實很可能是你的一種天賦。

這本書一出版就很火。原版問世還不到1年,就被翻譯成了英、法、德、日、意、韓等18種語言;日語版上市3個月就銷售了3萬冊,簡直就是走到哪兒,都會在當地成為暢銷書。

為什麼它這麼火呢?因為翻開這本書,你很可能會發現,書裡說的就是你。

作者說:全世界每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高敏感人格”。根據最新統計,如果按照全球人口75億來算,那麼“高敏感人格“的人大約有15億,如果組成一個“高敏感國”,那就比整個中國的人口還多。

然而,現實中並沒有什麼“高敏感國”,這些人分散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可能就是你自己,或者是你身邊的家人、親戚、朋友,可能是你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

我們對這些人也並不友好。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往往會給“高敏感”的人貼上一些比較負面的標籤,比如“矯情”“玻璃心”“神經質”等等。可能說得多了,連他們自己也都覺得這是一種“人格缺陷”,最好改掉;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然而,作者告訴我們:這些認知都是錯的!

高度敏感不是“神經質”,不是“玻璃心”,不是“脆弱”的表現,更不是什麼人格缺陷。

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

它有它獨特的光芒、獨特的力量;

它是一種被遮蓋的“天賦”;

你需要的,就是把這個“天賦”發揮出來。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 01 ·

“高敏感人格”的人有什麼過人之處?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作者看來,“高敏感人格”的人,至少具備3個過人之處:

1.擁有強大的“共情“能力,容易感知到別人的情緒

科學家發現,高敏感的人之所以“敏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高敏感”的人神經系統往往非常發達,遠遠超過了常人。

這種發達的神經系統,讓他們變成了一臺更加精密的“探測儀”,可以感知極其細微的感覺。比如說,同樣程度的創傷,在他們身上往往會更有疼痛感。

感官上是這樣,心理上也是這樣。“高敏感”的人對別人的情緒很敏感,當別人的情緒產生了一點微小的起伏變化,一般人很難感覺到,但是他們很容易就能感覺到。

這就會讓他們擁有非常強大的“共情”能力,特別擅長跟別人分享同一種情緒或者感情。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2.天生就有強烈的責任感

有研究顯示,高敏感的人往往要比其他人更自律。早在4歲左右,有“高敏感”傾向的兒童就會表現出更好的自律能力。就算那些孩子知道,並沒有人看著他們、管著他們,他們仍然不願意欺騙別人和破壞規則,更不願意做出那些損人利己的行為。

等到那些孩子長大以後,在面對一些兩難選擇的時候,尤其是在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之間選擇的時候,跟大多數人都會優先選擇個人利益不一樣,這些人往往糾結到最後,依然會更傾向於選擇對群體利益更有好處的行為。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3.擁有更加豐富的內心世界

還記得《紅樓夢》裡面“黛玉葬花”的情節麼?

一陣風來,片片桃花瓣落下。

景區遊客看到這種情形,感到的可能是“呀,快來拍照”,環衛工人感到的可能是“呀,該掃地了”,林黛玉感到的卻是,“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在表面的風平浪靜之下,“高敏感”的人內心或許翻騰著30米高的巨浪。他們自帶了“風浪發電機”,根本不需要依靠別人來獲取能量。

他們深知自己心靈世界的複雜和豐富,也願意時不時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曾經這樣說:“內向”就是“能自己產生能量”;反過來,“外向”就是要“依靠別人提供能量”。

因此,“高敏感”的人往往是內向的,至少在那些不敏感的人看來是內向的,甚至是木訥的。

然而,這些“木訥”的人,還有很強大的藝術感知力和藝術想象力。在面對文學、繪畫、音樂的時候,你的體驗能達到高潮,你經歷著別人想象不到的身心愉悅。

相當多的大藝術家,就是“高敏感人格”。比如詩人海子、畫家梵·高、音樂家舒伯特、小說家沈從文等等。如果列一個名單,這個名單會長到無法想象。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所以,高敏感的人,只要利用好自己的這3個特點,那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敏感的缺陷”,變成一種優勢。

那怎麼做,才能利用好這三個特點呢?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 02 ·

“高敏感”的人,怎麼發揮出優勢?

具體的做法也是3點。

第一,利用好你的“共情“能力,把自己變成善解人意的“情商”高手。

因為“高敏感”的人能更迅速、準確地察覺到自己和別人的情緒,那如果你能利用好這一點,在別人跟你談話的時候,多理解對方的情緒,而不是在意自己的情緒,那對方就不會覺得你敏感了,反而會覺得你善解人意,特別能理解他,很可能還會從此對你另眼相看。

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你還可能把這次談話變成一次高質量的溝通,和對方聊出很多非常微妙的話題。也會讓對方覺得跟你聊天是非常受用的,其他人都達不到你的高度。

那在他眼裡,你自然就成為一個高情商大師了。一旦他以後有什麼解不開的心結,或者自己想不明白的問題,想找人聊天的時候,就很可能會來找你。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另外,一顆敏感豐富的心靈,本能地厭惡膚淺無效的交流。所以“高敏感”的人在交流當中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你可以輕鬆達到“深度交流”的狀態。

所謂的深度交流,就是交流彼此的思想,彼此內心的真實感受。因此,你可以把握交流深度的主動權,選擇是要“淺聊”還是“深聊”:

“淺聊”的話,就是泛泛地談,說些若有若無的話;“深聊”的話,就是“安靜聆聽+針對性提問”,比如對方說完了,你可以問對方“可以講得更詳細點嗎?”“然後呢?”這樣的問題,然後你們的交流就會越來越具體,越來越深入。

這麼一來,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親戚朋友當中,你都能憑藉“高敏感”這個能力,和對方建立起更加牢固的社交關係。

不過有一點你千萬要注意,那就是要避免成為別人的“情緒垃圾桶”。

你善解人意不假,但你不是沙袋,不能別人有了負面情緒,都來找你發洩。你要給別人設置一個明確的界限,一旦對方越界,明確表明立場“對不起,你越界了,請回去吧”。這樣,你才能保持你的主動權,不至於被人利用和傷害。

第二,利用好你天生的責任感,把自己變成一個特別有擔當的人。

之前已經說了,“高敏感人格“的人天生責任感強,道德感強,使命感強。這一點如果發揮好了,那就是兩個字:靠譜!

就是說,交給你的事,不需要多囑咐,你自然能領會到重要性;交給你的工作,你從不會糊弄,一定會盡力做好,讓人一萬個放心。

別的不說,光憑這個優點,你的愛人、朋友、同事和上司,就會對你這樣: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第三,利用好你的藝術感受力和想象力,發揮出你無限的創造力。

作者建議,“高敏感”的人最適合通過欣賞藝術品,愉悅自己的感官。

因為你的感官十分靈敏,在面對藝術品的時候,你才有機會調動起所有敏銳的感官,去儘可能地吸收其中的信息而不感到疲憊。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如果你覺得內心有細膩豐富的想法和情緒需要宣洩,那麼最適合你的仍舊是藝術活動,比如說畫幅畫,寫首詩,唱首歌之類。

這裡的“藝術活動”應該作廣義理解,不光是那些純藝術,也包括寫文章、插花、陶藝甚至園藝活動,你還可以在家裡播放音樂,然後自由地跳舞。作者把這些活動稱作“能為高敏感一族帶來喜悅與福祉的活動”

不僅如此,這些活動還可以激發你天生的創造力,如果你對某種藝術產生了持久的興趣,你又能夠在這方面十分努力,順利發展下去的話,你還很可能會成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

· 03 ·

“高敏感”的人,怎麼讓優勢可持續發展?

我們剛才說的,都是高敏感的優勢。但是我們前面說了,高敏感的人就像是一臺非常精密的“探測儀”。所以對這樣的儀器,一定要小心呵護它,不能讓它在運轉的時候傷了零部件。

也就是說,“高敏感”的人要想時刻發揮自己的優勢,那就一定要小心,不能因為高敏感誤傷自己,一定要避免“內耗”。

對他們來說,有2種情緒會極大地增加“內耗”,那就是:“內疚”和“羞恥感”

因為有強烈的責任意識與發達的共情能力,“高敏感”的人常常陷入過度內疚當中。

之所以叫“過度”,是因為有些事情其實根本無法人為控制,或者並沒有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影響,但是他們可能還是會在心裡說:“那都是我的錯”“都怪我沒做好”。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其實這都是沒有必要的,這隻會徒增你的“內耗”,讓你漸漸磨損你自己。

調整的辦法有兩個:

一是主動思考,自己的內疚是不是合乎實際。

你要明確“自己”和“別人”的界限,你要告訴自己:我沒有能力去改變自己之外的其他人;

你要明確“責任”的界限,你要告訴自己:我沒有義務為事情的任何一個結果負責,我也沒有責任讓所有人開心;

你要明確任何事情當中都存在“不可控性”,就算你做到百分之百,事情仍然未必按照你預期的那樣發展;對於不可控的事情,你要告訴自己去放下。

二是打破“非黑即白”的世界觀。

“非黑即白”是一種二分法的觀念,這種觀念把所有的事物根據其屬性分成兩種,比如一個物體,不是動的,就是靜的。但是,這種觀念卻忽略了相對性,比如一個花瓶,你可以說它是靜止的,也可以說它是跟隨地球一起運動的,就看相對什麼而言。

“二分法”還忽略了中間狀態,比如說一個動物,如果不是“大動物”,那就是“小動物”。實際上,大多數動物都是中等體型,不算大也不算小。

打破這種觀念,就是說不要總是把一件事情分成“做對了”和“做錯了”,不要總是把一個工作分成“做好了”和“做壞了”,大多數時候,事情都處在一箇中間狀態,評價它的標準也是模糊的。請你把自己放輕鬆一點,不要那麼較真,不要那麼鑽牛角尖。

另外,高敏感的人也更容易產生“羞恥感”。

羞恥感往往是說不清楚的,可能只是一種模糊的、不對勁的感覺;你彷彿覺得自己身上有什麼缺陷,而且很害怕它會曝光。

問題是,你並沒有什麼缺陷。

作者認為,這種羞恥感可能起源於童年。

比如,小時候你拿著自己的某種成果向父母展示,或者送給他們某個你很在乎的東西,得到的卻是忽視或者拒絕。而你敏感的心靈又很容易地察覺到了大人對你的忽視和拒絕。次數多了以後,你就會為類似的想法和做法而感到羞恥。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如果你刻意迴避和壓制內心的羞恥感,結果只能是離強大的自己越來越遠,讓“羞恥感”這頭野獸愈加無法馴服。

所以,消除羞恥感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自己的內心,直面童年的那些不愉快的經歷。在心理諮詢中,這叫“暴露療法”。就是把你內心不願意接受的東西,暴露出來,去分析和審視。

這樣做的好處是,你現在已經成年,再看到童年時的陰影,很可能就不覺得有那麼可怕,或許還能同情和理解當時的情境,也更理解當時的自己。

一旦你做到了這種理解,你小時候積累的大量負面情緒會得到釋放,你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你的羞恥感就會跟著消失。

總的來說,作者要說的就是這句話:你要學會接納自己,你要學會愛自己,這樣你才能去愛別人。

這是化“敏感”為“力量”的大前提。做到這個大前提,你再跟別人相處的時候,就不會緊張和猶疑,更不會自怨自艾,這樣你就可以更好地展現“高敏感”的天賦和風采了。

到這裡,《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就給你介紹完了,最後,我還想送給你幾句話。

美國作家塞林格在《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書裡,有這樣寫一段話:

“我們確實活得很艱難,一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奮不已。”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希望你讀過今天的內容,也感到了深深的“理解的目光”;也願你用自己與生俱來的善良和理解能力,給更多的人帶去那種“生命的暖意”。

今日話題

你覺得自己是一個“高敏感”的人嗎?

你身邊有沒有一些高敏感的人呢?

如果你想測試自己的敏感程度

“敏感”

領取測試題

就在前不久,我們在“萬卷書計劃”裡,解讀了《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得到了很多小夥伴的共鳴。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我就是這樣的人,以前總覺得這是一個性格缺陷,原來這還是一種天賦呀。”

這節課太棒了,通過聽遠讀君的解讀,自認知自己是高敏感人格,打開了新的思維……,高情商、高創意、有擔當……我會珍惜天賦,過好我的下半生。”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bingo,全部命中,我以前在別人的眼中就是玻璃心,同理心太強,現在終於知道這也是優點,其實我自己也潛意識到了我自己對管理工作的興趣,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那麼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更要好好積極地發揮自己的優點,培養自己的情商,和想象力,積極擔當,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如果你也想像他們一樣,找到自己身上不為人知的天賦,收穫意想不到的靈感啟發,學到海外最新最有創意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用全球精英的思考,過好自己的人生,那就加入我們的“萬卷書計劃”吧!

一年365天,每天一本海外好書,讓我陪伴你每天的成長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