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劉歡痛心國內音樂教育缺失現象:很多家長陷入這兩個極端

劉歡痛心國內音樂教育缺失現象:很多家長陷入這兩個極端

文章來源:音樂與生活文丨巴赫媽媽

劉歡痛心國內音樂教育缺失現象:很多家長陷入這兩個極端

著名音樂人劉歡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談到了國內音樂教育的缺失,因為缺乏音樂基礎教育,很多人陷入了兩個極端,一個是和升學考試無關,乾脆不學;另一個極端是帶著功利心,學就要成名成家。


劉歡痛心國內音樂教育缺失現象:很多家長陷入這兩個極端

這種極端的局面,無疑會是阻礙我國青少年發展的最大壁壘。緣由何在?

1

考試不加分,沒用

不學音樂的人都有一種“音樂無用”的思想,因為音樂這門學科並沒有列入高考必考,跟升學也並不掛鉤。甚至還有些人覺得學音樂就是浪費錢,學音樂就是不學無術等。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人的文明的提升離不開藝術的薰陶。“音樂無用”這種思想無疑是落後的,如果因為這些愚昧的偏見讓自己的孩子得不到應有的發展,那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

劉歡痛心國內音樂教育缺失現象:很多家長陷入這兩個極端

在法國 ,四到六歲的兒童就可以進入公立的音樂學校接受音樂啟蒙教育,一些地區的音樂學院也下設少兒音樂學校。這類學校的主要任務是為本地區的兒童提供免費的音樂教育,每個孩子都可以享受到平等優質的教育資源。

劉歡痛心國內音樂教育缺失現象:很多家長陷入這兩個極端

好消息是,在國內,近些年也相繼出臺了把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納入中小學考試範圍的政策,各大高校也有專門對藝術特長生的降分政策,光學好語數英等應試教育是不夠的,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學習音樂的重要性。


劉歡痛心國內音樂教育缺失現象:很多家長陷入這兩個極端

學習音樂,學會發現自我、表達自我,提高對生活的敏感度,學會感悟生命,音樂基礎教育對於青少年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2

要功成名就,學音樂成名成家

音樂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已是不爭的事實,

但很多讓孩子學習音樂的家長又往往會走進另一個極端——學,就要成名成家!

在這種環境下選擇讓孩子學音樂的家庭,都會對孩子抱有一種過高的期待和目的性。帶著一種既然學音樂就要孩子拼命學,必須得學成演奏家的那種思想。這樣子無形中讓孩子揹負了巨大的壓力,最後孩子也未必學的好音樂。

劉歡痛心國內音樂教育缺失現象:很多家長陷入這兩個極端

只在乎孩子會彈的曲子多不多?曲子的難度夠不夠大?一味的去追求成果,忽視掉最重要的藝術修養的培養。往往最後就會發現,這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借用原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的一句話:

“別讓孩子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讓孩子學習藝術真正的目的,並不是讓孩子將來走上藝術的道路,而是通過藝術教育的手段,使孩子們學會欣賞與理解,陶冶情趣、釋放天性,變得更聰明、更可愛!

劉歡痛心國內音樂教育缺失現象:很多家長陷入這兩個極端

音樂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講求更多的在於對孩子的素質提升。

不是說自己的孩子對音樂感冒,就一定要讓他在音樂裡有所成就,也不是說孩子對音樂無感,就讓他完全放棄不去堅持,做到有嚴有松,保持一個平衡。

對於孩子來講,或許他今後可能不是一個音樂大師,不是一個職業音樂製作人,但至少在他的生活裡可以流淌著音樂,在他生命中有音樂為伴,他的心靈有一個美妙的棲息之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