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對於成年人來說,賺到錢,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起初幾年,我們的學歷、專業、人脈圈子決定了自己的認知,決定了你不可能比周圍人知道的更多,獲得更多,有什麼不一樣。

但是,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每天被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強塞進自己大腦,思維在提高,你開始覺得自己的世界可以不一樣。


1

一個人變得優秀,背後一定有他的邏輯


你不願花更多的精力去做眼前的工作,覺得是在浪費青春。

你很想改變,可不知道如何改變,於是你開始焦慮。

在我看來啊,不要瞎忙,其實解決焦慮的唯一途徑就是學習——向優秀的人學習。

不忙的時候翻一翻你的朋友圈,看看哪些朋友是三觀很正的、有錢的、值得信賴的。一個人變得優秀,背後一定有他的邏輯。

你找出10個這樣的標杆好友,微信備註設置為星標,每天看看他們發的朋友圈動態,你將獲得新的思路,新的格局,他們在做什麼,你去請教,去模仿,加入他們的圈子或團隊。

向優秀的人學習,一年之後,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

向優秀的人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

這底層的邏輯是更新以前舊的思維和格局,讓自己的認知升級,賺到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錢。

2

發揮你70%的底層能力


有錢之後,你出門不再糾結是坐擁擠的地鐵還是打的,到商場不再為了喜歡的衣服而去先看價格,不再因為每月要還上萬的房貸壓力而畏畏縮縮,放棄創業的夢想。

你會有一種對將來無所畏懼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會讓你覺得世界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想多活100年都不夠。

你焦慮,困惑,掙扎,失敗------這些負面情緒,背後的底層邏輯都是對安全感的缺失。所以,賺到錢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反彈的賺錢能力的,失敗了就失敗了。

這些負面情緒,不僅消耗你在職場上本該崛起的激情,更為恐怖的是讓你產生一種意識:害怕陌生的行業,害怕失敗。

“哎呀,我的職場到了瓶頸期,以後很難有發展空間了,就這樣混混吧,還能怎麼辦呀。”這句話,變成大多數人安慰自己的託詞。

殊不知,明明知道這是一條死衚衕,越混下去越看不到未來。

而長江後浪推前浪,最終會被年輕人拍死在沙灘上。

要知道工作經歷不等於工作能力,很有可能來公司兩年的年輕人成為你的領導,看到同事比你年輕,工資比你高,未來發展機遇比你多,你到時怎麼混?

當然,我經過學習與思考後發現,所有問題,並不完全是你不努力。

決定我們的財富未來能否實現指數型增長,取決於我們本身的實際價值和外部溢價。

當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到了瓶頸期,實際上是自己的外部溢價沒有發揮作用,很多人也沒把自己底層的能力發揮出來。

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同樣的同專業同學校的同學,畢業幾年後大家的差距會拉大。我上次看了一篇文章說,畢業5年,我的月薪還沒表弟交的稅多。

他想不明白,心裡覺得不服氣、不甘心。

論經驗,論學歷,論能力,他那樣比不上表弟了,但是自己才月入一兩萬,表弟是月薪光扣稅就一兩萬了。 他很難接受,但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就是這麼大。

我分析後發現,很多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覺得自己跟周圍同事比起來,收入差不多,或者每月多個一兩千元,覺得自己就很滋潤了,優越感油然而生,你卻不知道別人在背後下功夫。

看似每天上班都是在靠知識技能,換取那份死工資。

實際上你忘記了,70%的能力才是你崛起、賺大錢的基石,比如學習和思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等。

相信我,不走出自己的職場圈子,鏈接更多的人,發揮你70%的底層能力,最後將錯過了更廣闊的機遇。

3

賺到錢帶來的安全感,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我曾經四年時間,從設計師一直爬藤到研發部經理,我感受過職場上兵荒馬亂,那幾年能讓我成長起來的動力就是升職加薪。

說白了,那時候的認知就是想在職場上多賺點錢。

而現在的我,不再願意在職場上以同樣的方式再走一遍。

如今,事業多元化,收入多元化,賺到錢之後,內心特別的安定。

雖然白天工作很忙,但特別喜歡現在晚上一個人的時候寫寫原創文章,分享我的個人經歷,很珍惜現在的日子。

不管你喜不喜歡,對於我們來說,努力工作賺錢,才是這個時代你最應該做的事。

其他大多數事情,都不值得投入太多的精力,我們應該把自己最有力量的光芒,照在產出率最大的事務上,開花結果,儘早的完成財富的原始積累,最後做一個有溫度的資本家。

因為,我能體會到,賺到錢帶來的安全感,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