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羨慕!咸寧這些地方發展大升級,家住這的人有福了

香城都市報 新聞熱線:0715-8210000

咸寧市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

“十佳幫扶產業”

幕阜精準扶貧新模式

01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產業名稱:通城縣麥市鎮金絲皇菊產業

建設地點:通城縣麥市鎮何塅村

為加快“鄉村振興”戰略步伐,加速推進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2018年麥市鎮黨委經過市場調研、論證,把菊花產業當成富民強鎮的脫貧產業,利用旅遊公路沿線何塅、九房、盤石、盧塅、花園、天嶽等村的荒山荒地栽種菊花,共計規劃實施面積4000畝,預計每畝純收入1500元左右。項目主要在何塅、九房至天嶽沿旅遊公路可視範圍內的荒山荒田進行金絲黃菊種苗種植,旅遊公路從通山的九宮山至麥市的天嶽關,貫穿了麥市鎮的李段、陳段等沿線十個村,馬井水庫、倒肘灣水庫專用線途徑盧段、花園兩個村既可以發電又可以養殖。

搭建菊花產業發展鏈條,長衝食品加工園建成面積240餘畝的菊花專業加工基地,由湖北興農生態有限公司進行種苗培育、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等管理,製成菊花糕、菊花餅、菊花茶等菊花產品,融合到農家飲食、養生茶坊、農業體驗等項目,將麥市鎮建成名副其實的“菊花小鎮”。

麥市鎮素有種、飲菊花的傳統習慣,如何充分調動村級集體組織、農戶種植菊花的積極性,麥市鎮黨委政府採取“四個一”的方式,即政策扶持(將菊花納入全縣中藥材獎補範圍)、產業扶持(納入鄉鎮產業發展獎補項目)、技術扶持(聘請農業局技術專家技術指導),物資扶持(為經營主體無償贈送菊花苗、農機具等物資),為經營主無償贈送菊花苗、農機具等物資),為經營主體實行產前、產中、產後全程跟蹤服務。

“農業搭臺、旅遊唱戲”。產業帶建成後,不僅助推精準脫貧、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更輻射帶動麥市鎮旅遊產業發展,把菊花產業發展與菊文化傳承相融合,推出觀賞、體驗、攝影等賞菊品菊主題旅遊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以菊為媒,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02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產業名稱:通城縣四莊鄉茶花基地

建設地點:通城縣四莊鄉清水村

通城縣四莊鄉清水村位於四莊鄉的東南部,地勢南部平坦,北部為山丘地帶,境內有小一型水庫清水水庫一座。

2016年,清水村成立蓮子專業合作社,掛靠湘蓮基地帶動農戶增收,註冊資金100萬元,該合作社實施規範化、科學化管理,以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動農戶栽種面積500多畝,投資10萬元,合作社直接帶動就業100餘人,間接就業50餘人。

2019年,結合已成立的蓮子專業合作社前身,於當年5月合併成立通城縣清水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註冊資金100萬元,主要從事油茶、香蓮、中藥材、苗木、水產的種養及銷售等多項相關業務。通過四莊鄉黨委政府的引導,連片規模化種植,免費發種子、補貼耕田費用,現目前村集體擁有香蓮1200畝,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有效促進現代化高效農業發展,打響清水香蓮的名片。

自今年7月2號“清水畫廊”美麗鄉村開園以來,賞花遊園的人接連不斷,不僅帶來人氣,也為蓮子基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預計今年可創收10萬元,農戶人平增收2000元。

03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產業名稱:通城縣四莊鄉油茶基地

建設地點:通城縣四莊鄉小井村

通城縣四莊鄉小井村位於四莊鄉西部,全縣海拔最低點,距鄉政府3.5公里,轄區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90畝,林地面積5800畝,東鄰大源村、華家村,南接崇陽縣碼頭村,西與沙坪鎮碼頭村交界,北與沙坪鎮進口村接壤,是原全豐村與小井村合併同小井村,全村696戶3036人,轄21個村民小組。

小井村油茶基地始建於2008年10月,分三個階段建設:

第一階段:2008年建設基地413畝,位於範坭壠、張家、葉穀場、陳家排,與黃袍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採取3:7分紅模式。公司頭3年提供化肥、苗子、撫育工資,由村委會負責籌集,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形勢連片開發。

第二階段:2010年,連片開發上也衝520畝,這些油茶樹是經國家認定的長林系列(長林3、4、23、27、40、53、56、166號)優質品種。

第三階段:2014年,村委會與三強油茶專業合作社實行“合作社+農戶+基地”的股份制開發管理模式,新建姚家、吳家灣1100畝,農戶以山地入股,合作社負責經營管理,對基地全程跟蹤撫育管理,按季節定期修剪、定期除草、施肥,合作社與農戶按基地純收入4:6分成。這些油茶已初步掛果,可惠及小井村貧困戶56戶186人,基地可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預計人均年增收2400元。

小井村油茶基地共計2033畝,是該村精準扶貧產業扶持主導產業之一。

04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產業名稱:崇陽縣青山鎮潤源茶葉示範基地

建設地點:崇陽縣青山鎮城萬村

崇陽縣潤源茶葉示範基地成立於2011年,位於崇陽縣青山鎮城萬村,2013年流轉土地面積400畝建設茶葉基地,註冊茶葉商標“煮春風”。

該基地每年投入勞力1400工以上,季節性採茶除外,勞力來源主要是本村及另村的貧困人口和低保戶,長期在基地做工的貧困戶21戶,採茶季節可提供每天300個臨時崗位,長期從事勞動的貧困人口每年可增收1萬元以上。

該基地地質優良,陽光充足,自然條件適合茶葉生長,製作的茶葉賣相好、質量高、銷路廣,市場前景良好。在合作社的指引下,形成了栽種、製造、出售規模化管理,銷售白茶、綠茶、黃茶年產值達500餘萬元。

近年來按照青山鎮結合精準扶貧工作要求,採取“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周邊貧困戶共同創業,實現脫貧目標。

05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產業名稱:崇陽縣銅鐘鄉中藥材產業園

建設地點:崇陽縣銅鐘鄉全體八個村

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三大百億”產業富民戰略,結合“綠滿銅鐘”部署,銅鐘鄉充分發揮閒散土地資源優勢,利用各村有利的自然條件和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引進企業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增添村集體經濟發展亮點。

2017年鄉村幹部到亳州考察中藥材基地後,結合銅鐘鄉實際,在坳上村率先引進了崇陽本地老闆熊銀德的湖北領康中藥材有限公司,租用黨群服務中心部分房屋打造領康藥膳館,在坳上村流轉100畝土地試種芍藥、黃精、白芷等中藥材。試點取得初步效果後,銅鐘鄉與湖北領康中藥材有限公司持續合作,在馬橋、清水、佛嶺、在下、坳上等村各建成面積不低於150畝的中藥材基地,全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00餘畝,中藥材基地類型不一、中藥材品種不同,合理規避了市場風險,取得了較好經濟社會效益。

基地由藥材公司負責運營,村委會負責土地流轉,並投入資金入股,公司聘請當地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對其進行培訓和安排就業,從2018年起,各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可增收至少5萬元以上的分紅,並輻射帶動貧困戶300人加入中藥材產業鏈務工,提高貧困戶經營性收入和務工收入,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銅鐘鄉中藥材產業帶動了一批貧困戶致富增收,成為推動全鄉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示範型幫扶產業。

06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產業名稱:

崇陽縣港口鄉拾綠生態農業園

建設地點:崇陽縣港口鄉石嶺村

拾綠生態農業園引進湖北拾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建設,通過政府項目和基礎設施配套,不僅解決了制約基地發展的水、電、路等問題,還以項目和基礎設施配套折股,每年由基地向所在的石嶺村上繳3萬元,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該項目總規劃佔地2500畝,新建扶貧車間240平方米,以上投入模式,取得了一舉多得的效果。已流轉土地500畝,建大棚200個,年總產各類果蔬1000噸,產值2000萬元以上,每年可安排貧困戶固定務工100人,人均年增收達12000元。主要生產豇豆、桑葚、辣椒、黃瓜、玉米等綠色蔬菜瓜果,採用先進滅蟲技術和有機肥,使生產的蔬菜符合綠色食品的標準。

通過生態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有機結合,打造拾綠生態農業園獨特的氣質。園區分為種植經濟園、田園觀光長廊、綠色養殖園三大板塊,每個板塊都各有特色,在這裡不僅可以感受鄉村沃野的獨特風景,還可以享受綠色天然的農家美味,更可以享受輕鬆愉快的田園體驗。

07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產業名稱:通山縣九宮山鎮熊家灣種養基地

建設地點:通山縣九宮山鎮彭家壠村

通山熊家灣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1月,佔地面1200畝,註冊資金600萬元,主導產業分四大塊,食用菌養殖基地,水產養殖基地,苗木種植基地和千頭母豬養殖基地,其中食用菌佔地面積150畝,年種植香菇15萬餘筒;水產養殖基地,連魚養殖350畝,龍蝦養殖250畝,甲魚養殖50畝;苗木種植佔地面積400畝,果園30畝;母豬養殖基地佔地250畝,建築面積20畝。2015年獲得“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2017年被評為“省級示範社”等榮譽。

近年來,通山熊家灣種養專業合作社積極參與支持扶貧工作,藉助企業充裕的資金,擅長管理,幫扶形式靈活等優勢,實現精準扶貧提質增效。根據每個貧困戶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不同的幫扶措施,2017年通過帶動13戶貧困戶種植香菇,每戶一年增收1萬元,2018年通過扶貧貸,大戶帶小戶的模式,每戶貧困戶貸款5-10萬元不等,入股通山熊家灣種養專業合作社,讓16戶貧困戶每年增收8000元。帶動周邊農戶450餘戶發展種養業發家致富,為當地農民安排就業75人。同時,通山熊家灣種養專業合作社為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在彭家壠村六組新建食用菌養殖基地,村以30畝耕地作價35萬元,另投入資金10萬元,共計45萬元入股合作社,2018年到2023年期間彭家壠村每年分紅5萬元。通過統一管理貧困戶的扶貧物資,聘用貧困戶參與日常管理,傳授技術,用情用心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平時有養殖能手負責管理,大家輪流來幫忙,還能學到技術。

08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產業名稱:通山縣廈鋪鎮老溝種養殖石蛙基地

建設地點:通山縣廈鋪鎮西隅村

合作社成立於2018年6月,2018年9月動工建設,與西隅村部分村民共同出資,其中貧困戶11戶33人;非貧困戶22戶59人,註冊資金100萬元。本次開工建設的項目為野生石蛙養殖項目總投資800萬元,佔地面積近40畝,一期孵化中心佔地面積為4.75畝,投資約300萬元,2019年3月建成使用,完成基地內基礎設施建設,建造了石蛙養殖池、蓄水池、水塔,鋪設了基地供水管網,完成蛙池建設,拉通了電力線路。2019年4月份成功引入種苗5000對,目前成功完成產卵、孵化幼蛙近60000只。

基地建園嚴格按照高標準實施,全部採用原生態養殖,依託優質的水源以及特定的地理環境,努力打造中國優質石蛙品牌。本項目建成後,年出高品石蛙約10萬隻(約3.5萬斤),年產值約400萬元。

廈鋪鎮西隅村是一個山區農村,森林植被豐富,水資源從源頭開始是零汙染,一直以來也是野生石蛙的棲息地。目前基地進展順利,幼蛙長勢良好。前五年給每位村民按百分之三十的年回報率作為分紅,五年後按年回報百分之五十的形式分紅。合作社為當地村民開展石蛙養殖技能培訓,為村民提供優質幼蛙,助力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09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產業名稱:通山縣大畈鎮陽春園食品觀光園

建設地點:通山縣大畈鎮板橋村

通山陽春園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麻餅、麵包、糕點等地方特色食品加工。是一傢俱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也是通山具有200多年曆史的“大畈麻餅”優秀傳統產品傳承企業。

2012年12月在湖北武漢舉行的第21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陽春園”牌麻餅獲得金獎。2013年正式註冊“通山陽春園食品有限公司”,註冊資金800萬元;2013年獲得第十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金獎農產品”;2014年被評為“湖北省放心糧油示範企業”“通山縣文明誠信企業”“咸寧市知名商標”“通山縣電子商務十強企業”;2015年被認定為咸寧市“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第十七屆湖北荊楚糧油精品展示交易會“產品金獎”、同年被授予咸寧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16年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2017年被評為“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榮獲2018年度農產品加工業千億工程“突出貢獻獎”。

公司立足地方特色,從加工、保鮮、包裝入手,在保持原有手工製作的基礎上,研究外形上的多樣化,包裝上的美觀經濟,口感上的差異特色,推向精、深、專發展。在省紀委、監察廳的駐村支持下, 2014年至2017年,該項目計劃再投入資金3500萬元,在富水龍珠灣生態度假園景區旁(即板富路與核電路交匯口右邊)徵用土地32畝,整個廠區以仿古結構建築,將成為一大旅遊觀光景點,廠區內建設透明化可參觀生產線10條,其中食品純手工製作體驗坊車間4個,大型產品展廳1個,萬噸保鮮庫1座,開發多樣化食品製作體驗旅遊項目,把旅遊觀光與食品加工有效對接。預計該項目正式投產後可接待遊客 30萬人次,年產銷值8600萬元,安置勞動力就業300餘人,產業鏈直接帶動農戶2000餘戶種植芝麻、茶籽油、菜籽油、花生、桔幹、桂花等。

目前,陽春園食品觀光園項目已完成第一期主體樓工程建設,已購置設備,投入生產。同時,公司在申報國家綠色食品標誌,併力爭申報“中華老字號”品牌。

10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產業名稱:通山縣楊芳林鄉美味佳豆製品產業

建設地點:通山縣楊芳林鄉楊芳林村

通山縣楊芳美味佳豆製品有限公司創辦人謝望元,經鄉辦企業改制後,為了發展百年文化傳承的產品,謝望元返鄉創業獨立投資經營,建成佔地46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建有固體醬油、豆豉、豆腐油、隔夜俏4條生產線,採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生產銷售固體醬油、豆豉、豆腐油、隔夜俏等產品均取材於當地特有的牛肝豆、弱鹼性水源。依靠傳統制作技藝,產品暢銷鄂、湘、贛三省,成為楊芳林鄉一張名片。

楊芳醬品歷史悠久,1998年榮獲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中國市場名牌產品”。2011年,楊芳醬油、豆豉釀製技藝成功申報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商標升級為國家地理標誌。歷時15年,創業實現了由作坊式經營向企業化管理的轉變,開發新產品,建成標準化生產線,創新經營模式,抱團闖市場,抗風險能力增強,解決就業人數逐年增加。融入新型宣傳銷售模式,加入通山縣電子商務協會,嘗試“互聯網+”模式。公司計劃研發豆腐乳,辣椒醬等系列產品,擴大規模,拓展市場。目前,公司銷售額達500萬元。

公司肩負楊芳林村、曉泉村和西莊村350戶建檔立卡戶的扶貧工作。通過提高收購牛肝豆價格,鼓勵貧困戶積極種植牛肝豆,由原先3元/斤提到5元/斤,從而間接帶動350戶貧困戶每年增收3000元,同時還吸收十餘位貧困戶及殘疾人在公司就業,每戶每年增收2萬多元。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表彰致富典型,推介綠色產業

展示鄉村風采,推廣咸寧經驗

主辦單位:

咸寧市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指揮部辦公室

咸寧市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香城之約 — 桂花密釀

地址:咸安區金桂路56號

本文為宣傳推廣

出品:香城都市報新媒體中心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業務合作:品牌推廣丨活動策劃丨微信代維

⊙業務洽談請聯繫:182-7216-3242

⊙ 新聞爆料請撥打香報報料熱線:0715-8210000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