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趣店營收25億,背後疑點重重,“存在極大財務造假空間”

趣店營收25億,背後疑點重重,“存在極大財務造假空間”

文 | 黎曼

11月18日,趣店發佈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營收金額達25.9億元。

而“開放平臺”業務成為其現金流支柱,給趣店貢獻了近40%的收入、90%的淨利潤。

這項神秘的業務,在最近兩個季度開始爆發。

但專業機構“獻凱研究”在財報中卻發現了很多端倪,認為趣店“可能有謊報營收數據的嫌疑,有極大的財務造假空間”。

而投資人明顯對趣店的“華麗”財報並不感冒,財報發佈後,趣店股價暴跌近21%,市值相較股價最高點時,縮水9成。

01 開放平臺

趣店第三季度財報展示,趣店總營收為2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3%,淨利潤為10.4億元,同比增長52.6%。

這也是趣店自創立以來,利潤最高的一個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名為“開放平臺(Open Platform)”的業務最為亮眼:趣店總營收25.9億,而開放平臺收入就達到了9.9億。

統計顯示,開放平臺營收佔趣店前三季度總收入的比例為40%,到了第三季度,該類收入佔比甚至高達近90%。

趣店營收25億,背後疑點重重,“存在極大財務造假空間”

趣店季度淨利潤表現,橙色代表開放平臺利潤

而在第二季度,趣店總營收22.2億元,開放平臺業務收入近4億,僅佔營收18%。

為何在短短一個季度裡,開放平臺業務就發展得如此迅猛,併成為趣店的核心賺錢業務?

大家都知道,金融科技行業最近出現動盪,風聲鶴唳,逾期上升,趣店為何可以逆勢而上?

獻凱研究在分析趣店的財報時,發現了重重疑點。

趣店營收25億,背後疑點重重,“存在極大財務造假空間”

通常來說,營收增長一般主要參考兩個指標:

一個是應收賬款,代表合作了,但還沒有收回的現金;另外一個是現金流,代表合作結束,收到了的現金。

“我們開始找趣店的應收賬款,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獻凱研究的負責人發現,財報中居然沒有發現應收賬款的單獨科目。

而趣店的應收賬款被放進了一個叫“short-term loan principal and financing service fee receivables”(短期貸款本金和金融服務應收賬款)的科目中,“這樣就無法確切得知開放平臺收入所對應的應收,究竟是如何變化的”。

趣店營收25億,背後疑點重重,“存在極大財務造假空間”

趣店資產負債表

這個數字並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從二季度的87億,減少至80億。

獻凱研究認為,會計師在核算上市公司財務時,一般會把具有相同性質的業務放在一起核算。

“但是,該短期貸款本金和應收賬款並沒有結算相似點,為何要把二者放在一起核算?我們認為這與同類企業的做法不一致,這樣的操作值得懷疑。”獻凱研究認為。

獻凱研究對比了同類機構,比如51信用卡,發現後者分開設置了“Loans to customers, net” (客戶貸款淨額)和“Trade receivables” (應收賬款)。

既然應收賬款藏得深,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指標:現金流。

“我們翻遍了財報,發現趣店沒有披露二、三季度的官方現金流量表。”獻凱研究稱,“此前趣店的現金流數據披露到2019年一季度。為什麼恰好是2019年二、三季度開放平臺收入迅猛增長的時候,卻不敢披露現金流了呢?”

“目前來說,財報中未發現應收賬款和現金流數據佐證趣店的營收,這些核心數據沒有被明確披露,且層層包裹、藏匿,其原因引人深思。”獻凱研究表示。

獻凱研究認為,趣店數據謎團的背後,“可能有與平臺上的合作伙伴共謀的空間。”

目前,趣店在財報中稱自己和11家公司有合作,“和這些公司之間,有存在構建交易的空間”。

02 股價大跌

我們再來看看,趣店的核心業務“開放平臺”,到底是什麼。

趣店曾在去年年底,對開放平臺戰略做了重點介紹。

它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給高流量APP“嫁接”金融服務,二是給合作的金融平臺導流。

業內從業者黃寧峰認為,“其本質,就是流量中介”。

簡單來說,趣店和高流量的APP合作後,該APP中就會內置貸款入口,有貸款需求的用戶,將會被批量導給金融機構。

而趣店在其中的價值是什麼?

“趣店審核完用戶後,會給用戶分層,將其推薦給不同的放貸機構。”黃寧峰稱。

目前,趣店已經和11家持牌金融機構合作。趣店也曾經放言:“目標是和100家頭部互聯網APP合作。”

趣店的野心很大,但行業對該模式產生了不少質疑。

很多從業者指出,這個模式難以為繼——這需要趣店不停地尋找流量合作方。

比如,趣店最愛拿出來說的案例,就是和唱吧的合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趣店投資了唱吧1.8億元,並佔有唱吧9%的股份,這樣的合作,可以批量複製嗎?

“趣店不可能和其他互聯網公司也這樣合作,太貴。”黃寧峰認為。

顯然,趣店的用戶增長已明顯放緩。

截至2019年9月30日,趣店累計註冊用戶數增長至7830萬,新增活躍用戶為66.91萬人,同比增長11.8%,環比二季度,新增用戶大幅下滑39%。

可見,趣店的用戶增長已進入瓶頸期。

03 壞賬上升

自三季度財報披露以來,趣店的股價一路下跌。

截至11月23日,趣店股價從7.5美元跌至4.1美元,市值蒸發9.5億美元。

如今,趣店市值僅為11.45億美元,相較股價最高點,已縮水近9成。

為什麼趣店的開放平臺營收亮眼,市場卻不看好?

直接導火索,是趣店在財報發佈後,下調了全年業績指引,將營收目標從45億元下調至40億元。

行業正在動盪期,逾期普遍上升,趣店的逾期是否受到了波及?

趣店的第三季度財報,沒有直接公開壞賬數據,獻凱研究通過“計提壞賬”、貸款餘額和應收餘額進行了一個簡單計算,得出瞭如下曲線:

趣店營收25億,背後疑點重重,“存在極大財務造假空間”

從曲線中可以看出,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趣店的壞賬風險就呈現出上升趨勢,2019年第三季度,已達到了8.61%,比2019年年初翻了一倍之多。

而趣店的風控能力也受到業內質疑。

趣店CRO在趣店IPO前離職,目前趣店並未公開其新的繼任者。

從趣店調低營收預期可以看出,趣店對自己、對整個行業未來的預期,都較為保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