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她出身豪門,28歲自盡,用自己的一生書寫“婦道”對女性的迫害

美貌會產生奇蹟。一切精神的缺陷,在一個美人兒的身上,不但引不起厭惡,反而會特別地動人;惡習在她們身上也會顯得高雅。

果戈裡的這句話,用來形容餘美顏的前半生,再合適不過。餘美顏美而自知,並且“仗美行兇”,她的人生,短暫,卻另類的傳奇。她的故事,甚至有幸被搬上了大熒幕,讓眾人評說。

1900年,餘美顏誕生於廣東一個商賈之家,其父經營有道,家境甚好,自小便錦衣玉食。餘美顏生的花容月貌,性格活潑開朗,慣常會處理人際關係,並且十分的聰慧,深得她父母的喜愛。

餘美顏幼年時期從未曾被生計之事所苦,她的父親是個商人,看待事物的眼光十分長遠,一心意圖培養餘美顏,而她的母親飽讀詩書,對於她的教育十分看重,打小就教授她許多的知識。這一切,都令得餘美顏格外的與眾不同。

她無疑是自信的,且有些自負。自小接受到的良好教育,加之父母對她的寵愛縱然,令她行事肆無忌憚。待餘家夫婦發現自己女兒思想出現偏差時,餘美顏的思想已經定型,輕易無法扭轉了。而這,便是她悲慘而短暫的一生的開端。

她出身豪門,28歲自盡,用自己的一生書寫“婦道”對女性的迫害

餘美顏無疑是冰雪聰明的,她自學英語成果顯著,其父十分欣喜,滿心以為餘美顏可以幫助他將事業開拓到海外,但她辜負了他的期待。餘美顏從英文書中汲取到的並不是什麼商業知識,而是那些所謂的自由和平等。

她讀到的是書中人物為了愛情的奮不顧身,衝破家庭和世俗的枷鎖,是女子和男子可以並駕齊驅的平等。這類思想,在當時的中國,一個父系社會的天下之中,是無法被容忍的。當時的人,對於女子的要求是婦道,是三從四德,她的標新立異顯得尤為扎眼。但當時,限於局中,誰都沒有意識到這個的嚴重性。

豆蔻年華的餘美顏是楚楚動人的,她追求著書中描繪的那個美好世界,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想嘗試,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素來不是她的作風,她無疑是一個新奇的女子,引來了眾多的追求者。她對愛情,憧憬無比,而在外婆家,她以為自己遇到了愛情。

她出身豪門,28歲自盡,用自己的一生書寫“婦道”對女性的迫害

風度翩翩的鄰居兒子,和閉月羞花的餘美顏,順理成章的一見鍾情,就此不可自拔。此事被餘父知曉,他頓時勃然大怒,對於餘美顏,他是早有安排的。他培養這個女兒,最大用意是希望鞏固自己的商業地位,餘美顏的兒女私情於他來說不過是個笑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正道。於是,他棒打鴛鴦,拆散了這對戀人。

餘父千挑萬選,為餘美顏選擇了一位譚姓公子。譚家家大業大,和餘家是門當戶對,1918年,年僅十八歲的餘美顏出嫁了。起初她是悲傷的,這段婚約並非她本意,這令渴望自由和獨立的餘美顏覺得十分難堪,幸好一切都有好轉。

她的丈夫曾在外國經商,接受了西方思想的薰陶,為人並不迂腐,夫妻二人的交流很順暢,所以兩人的感情日漸融洽。奈何譚家發生變故,為了家業她丈夫需要遠渡重洋經商,將餘美顏留在家中侍奉雙親。

她出身豪門,28歲自盡,用自己的一生書寫“婦道”對女性的迫害

此時,餘美顏的“不一般”造成她和譚家的矛盾重重,迂腐的公公和守舊的婆婆宛若兩座大山壓得餘美顏無法喘息,加之丈夫不在身側的空虛,她最終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逃離譚家,南下廣州。

餘美顏於1918年2月27日抵達廣州,可她嬌生慣養的生活在此時宣告正式結束。譚家無法容忍如此不守婦道的女子,解除了和她的婚約,餘父倍感羞恥,對於這個離經叛道的女兒徹底死心,將她扭送至收容犯人教導自食其力技能的習藝所。

在習藝所內皆是些三教九流之輩,餘美顏過得並不好,但她深知自己已被家族捨棄,自憐自艾之後也開始考慮謀生一事。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妄圖去賣苦力顯然是行不通的。境遇讓她對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產生了憤慨,她雄心勃勃的想要挑戰這個錯誤的社會,糾正這一系列對女性的迫害。於是,餘美顏一錯再錯,她選擇了一條最不應該走的路。

她出身豪門,28歲自盡,用自己的一生書寫“婦道”對女性的迫害

從習藝所出來後,餘美顏開始周旋在眾多男人之間,運用自己的美貌和才學,放浪形骸,無所顧忌。她的骨子裡,全是對這不公世界的鄙夷,不願服輸妥協於世俗和禮教。靠著男人們的賞賜,她整日醉生夢死,直到遇到了何姓商人。

餘美顏對他傾訴著自己的遭遇,美人垂淚的儀態令何富商心動不已,隨後展開了猛烈的追求攻勢,餘美顏最終成了他的二房夫人。二婚後的餘美顏,並沒有任何的收斂,依舊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何富商忍無可忍之下登報離婚,指責餘美顏揮霍無度、肆意妄為。

被拋棄的餘美顏並沒有反省自己,滿心都是自己再度良人錯付的悲傷。她聯合了三個與她志同道合的女子,組成了“四大金剛”。而這三人中,有一位名叫楊耐梅的演員,在餘美顏死後唏噓她的遭遇,將她的故事拍攝成無聲電影——《奇女子》。

生活仍在繼續,餘美顏於1925年和一個官員之子糾纏起來,該男子信誓旦旦說要娶她,但餘美顏的名聲全毀,體面之家如何也容不下這個女子,故使了些手段將二人拆散。

她出身豪門,28歲自盡,用自己的一生書寫“婦道”對女性的迫害

歷經如此多的人情冷暖,餘美顏早不再是當初那個不知天高地厚,想憑一人之力和整個社會對抗的女子了,如今的她,傷痕累累,驚覺這個社會的無情和殘忍。對於女子,評判的唯一標準是婦道二字,而她的所作所為,在眾人眼中不過是人盡可夫的無恥之徒罷了,傷風敗俗便是世人對她的評價。

1928年4月,28歲的餘美顏心灰意冷,靠著輪船欄杆,感受著海風拂面的觸感,時哭時笑之後,縱身一躍,跳海自盡,將大海作為自己最終的歸宿。世態炎涼,她接受的教育和這個扭曲的世界並不相符,她無所適從,最終魂歸大海。她所以為自由和平等,都被這個世界扼殺,再無翻身餘地。

縱觀餘美顏的一生,只覺可悲可嘆,她理解的自由和平等,只是一個片面錯誤的認知,而為了這個錯誤,她必須用生命去成全。她用自己的遭遇書寫了“婦道”對於當時女性的迫害,也道盡了她的心酸苦楚。餘美顏勇敢嘗試過,奈何離經叛道之後,紅顏薄命,最終選擇縱身大海,許是希望用水的純潔撫平她滿身的傷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