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巢湖北鄉方集:難忘的第二故鄉

方集,巢湖西北的一座美麗村莊,相傳明朝一代名臣、大儒方孝孺後裔為躲避滅族之災逃難於此而得名。方集既是村也為集,是原方集公社、方集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屬柘皋鎮管轄,後與廟崗鄉合併,歸廟崗鄉管轄。


巢湖北鄉方集:難忘的第二故鄉



85年秋來到家父工作的方集時,入方集中心小學五年級(原校址設在村中方氏祠堂內,後遷至村東崗頭新小學)。那時的方集作為方集公社駐地,是方集、清澗轄區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村西北一條土公路連接廟崗與清澗,公社大院西側為車站,有到巢湖和合肥等地的駐點客車。集心長約200米,貫穿東西,將村子一分為二。集上建有公社(後為鄉政府)、車站、衛生院、糧站、信用社、影劇院、小學、中學、預製廠、農技站、農具廠、油廠、供銷社、食品站(肉品站)、飯店、商店、裁縫店、豆腐店等。每月農曆二、五、八、十逢集,逢集之日四鄰八鄉商客潮湧而來,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賣菜的、賣早點的、賣布的、買山貨的、賣鍋碗瓢盆的、打鐵的、玩把戲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招呼聲、談笑聲……聲聲入耳,從天微亮一直持續至上午頭十點鐘方才散去。


巢湖北鄉方集:難忘的第二故鄉



最誘人的還是集上那家再舉飯店,飯店與我住處一牆之隔,每天香味瀰漫、繞樑不散、每每咽咽口水,關上門窗。涼菜、滷菜、炒菜、燒菜,蒸菜,菜品齊全、色香味正,是集上唯一的飯店,是會議招待、朋友相聚和農村婚喪嫁娶宴請賓客的唯一地方,勝似城裡的五星級大酒店。好在父輩們有事沒事時常在家攢攢罐子,甚至連買個糞瓢也成為請客吃飯的理由,讓小小的我也能一解饞蟲之癮,剩菜較多的話晚上喊上小夥伴們一起來分享。

春夏之交,約上幾個小夥伴去山裡(桴槎山,當地叫西大山)搬石蟹,山間小溪,涓涓細流,冰涼清澈。翻動石頭,石蟹慌忙逃竄,這時要猛準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住裝進袋內,大的、小的、公的、母的。不一會功夫,幾斤純綠色無汙染的美味到手,裹上面粉,油鍋煎炸。出鍋滴上香醋,香噴噴、嘎嘣脆,鮮味無比,吃過石蟹後再吃其他東西淡而無味,難怪左鄰右舍聞味而動、蜂擁而至、一鬨而光。


巢湖北鄉方集:難忘的第二故鄉


記得上方集初中,有一年幾個死黨結伴去闞集看飛機,那時候幾個真的窮,沒零錢沒幹糧,翻山越嶺全憑腿,逢人問路全靠嘴,走到北山口附近,又渴又餓又累,走過農田,糞窖邊沿有一干癟的白蘿蔔當水果給啃了。不行,還是餓,咋辦?這時隨身攜帶的彈弓派上用場了,打了一隻小黃雀還未完全烤熟仍有絲絲血跡便被幾個“餓狼”肢解了。多年後,幾個“當事人”見面每談及此舉都笑出淚來,感嘆那時真窮!

印象中方集中學的槐花和泡桐花真的很不錯!校園敞開式的,刺槐樹和泡桐樹隨處可見,一到春末,串串潔白的槐花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花香,引來無數蜜蜂嗡嗡歌唱;淡紫色小喇叭泡桐花嬌豔迷人,濃香撲鼻,清風吹來,翩然飄零,灑落一地,堪比武大櫻花。尤其學校西側塘邊公路上的槐樹、泡桐樹,高大濃密,樹上鳥鳴委婉清脆,樹下牛哞渾厚聲遠。一邊池塘,一邊農田,不遠處的桴槎山巍峨聳立,此等美景是富春山居圖,還是世外桃源?不由即興一首“四月槐花路兩旁,串串潔白吐芬芳。上有黃鸝深處藏,愁尋樹下放牛郎。”


巢湖北鄉方集:難忘的第二故鄉



方集待的幾年,是小學升初中唸書的幾年,是童年向少年轉變的幾年。幾年裡,踏遍了方集的溝溝坎坎,走盡了方集的村村落落,游完方集的山山水水。除清澗(清澗有學校)外,毫不誇張地說,方集鄉東西南北每個村子都有同學,使我變得比本地人更為熟悉方集這塊熱土。方集也自然而然成為了第二故鄉,給了我童年的歡樂,少年的嚮往,難忘的回憶!


巢湖北鄉方集:難忘的第二故鄉



如今的方集村,已成為省級生態村、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省市美麗鄉村示範村。房屋修繕一新,柏油馬路平坦乾淨,廣場上健健身、跳跳廣場舞。一汪池水清澈見底、魚遊鳥翔、“垂柳依依戀綠水,亭臺曉月攬清風”。牆上是副畫,村子是副畫,畫中有畫話發展,門口是花園,村子是花園,園裡有園源黨恩。18年建設新農村,原方集鄉東南區域三十幾座村莊已陸續拆遷,統一集中於廟崗新區。無論是方集村還是原方集鄉,正朝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條康莊大道奮勇前進!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