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歷史上最禍國殃民的人是慈禧嗎?

紅星照耀神州


禍國殃民慈禧是肯定的,要是按女的來講,第一是賈南風。

六、褒姒

褒姒的身世在《東周列國志》中說得很神奇,但是實際上就是“褒”部落的一個美少女,出於政治原因被獻給了周幽王,入宮後深得周幽王寵愛,但卻終日鬱鬱寡歡。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採納了奸臣的建議,上演了一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後來,西夷犬戎進攻周朝,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諸侯紛紛不予理睬,西周滅亡。

不過,褒姒雖然是“烽火戲諸侯”鬧劇的主角,但這並非她的主意。根據史料記載,褒姒並沒有做過什麼蠱惑周幽王的舉動,周幽王本身就是歷史上出名的昏君。西周被滅,只能說氣數已盡。

五、楊玉環

楊玉環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楊貴妃,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唐玄宗李隆基本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王,他在位前期,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但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有詩句是這樣描述的:“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由此可見,唐玄宗有多麼寵愛楊玉環。

由於長期不理朝政,又任用奸臣安祿山、李林甫、楊國忠等人。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盛世也從此走向衰落。

四、妺喜

妺喜是夏朝最後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后。要說妺喜其實也算是個命運可悲的女子。她本是有施部落酋長的妹妹,因有施部落害怕夏桀的征討,被迫將妺喜進獻給夏桀。

夏桀對妺喜非常寵愛,為了讓妺喜開心,他下令建造傾宮,築瑤臺,終日與妺喜飲宴淫樂,不理政事。

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商湯起兵滅夏,妺喜與夏桀同奔南巢(今安徽巢湖西南)而死。

三、妲己

妲己是商朝紂王的王后。商朝原本國力強盛,妲己來到紂王身邊後,戎馬一生的紂王開始沉迷於妲己的美色,整日和妲己縱情享樂,荒廢國事。

妲己是個蛇蠍美人,不但對天下的奇珍異寶貪得無厭,還心腸歹毒,經常慫恿紂王濫殺無辜。

東夷叛亂,商朝多次派兵前往平叛。雖然使得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可連年的征戰也引起了民怨沸騰。

諸侯周武王看準時機,乘商軍主力遠征東夷之際,起兵伐商,一路長驅直入,兵臨朝歌城下。紂王登上鹿臺,自焚而死。妲己則被周軍所誅。

二、慈禧

慈禧本是咸豐皇帝的妃嬪。咸豐帝駕崩後,與慈安太后兩宮並尊。後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開始垂簾聽政。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從此獨攬大權,成為大清帝國的實際控制人。

慈禧對政敵的打擊可謂是斬草除根,毫不留情。對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的操控亦相當高壓嚴峻。

晚清時期,外國列強不斷入侵中國。為了維持滿清對中國的統治,慈禧多次在中方佔優勢的情況下,仍命人與外國侵略者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庚子事變後,中國面臨辛丑和約的鉅額賠款,但慈禧的個人生活依然奢靡。

此外,慈禧在自己臨終前,還命人毒殺了被軟禁在瀛臺的光緒皇帝。

一、賈南風

賈南風是歷史上出了名的一位醜皇后,除了人醜之外,心地還非常陰暗。有一次她聽說某妃子懷孕了,居然挺著長戟當飛鏢把人家捅死了。此外,賈南風雖然自己非常醜,卻愛勾搭美男子,搞得晉朝後宮烏煙瘴氣。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賈南風頻繁利用各王之間的矛盾相互殺伐,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發生,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之後“五胡亂華”,西晉滅亡,北方遊牧民族開始入主中原王朝。中國進入了長達數百年的混亂時期


史料未及VL


沒有的事,慈禧老女人,宮庭內鬥,她不鬥人,別人鬥她,替慈禧想想,她也沒有什麼錯。並且慈禧也做了一點好事,比如那個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慈禧貴為太后,30—50歲大壽也沒有大操大辦,要不然也不會辦六十大壽建頤和園。慈禧對人身邊的人也挺好的,這一點是優點也缺點,因為導致奸人專權。但是慈禧一個老女人,德不配位,無能力治國治軍,所做所為不過是求穩求安,娛樂聲色,身邊小人多君子遠,所以說絕不是一個好的統治者。小人奸臣圍繞慈禧,慈禧與光緒母子關係原來很好,有人’挑撥母子關係’,有人助慈禧打壓光緒,其實慈禧在位,他們才能亨受榮華富貴。如李蓮英李鴻章榮祿,實際上內宮是李蓮英做主,外面是李鴻章做主。看起來決定權都在慈禧,其實他們摸透慈禧心理,慈禧受其左右,即使大事不決,朝議辯論,也是李鴻章佔上風。大清朝腐敗無能是昏君(慈禧)、奸臣共同導致。而慈禧無心(能力不足導致),李鴻章李蓮英是有意,所以說大清最後滅亡,李鴻章是最大罪人,其次李蓮英。


亮羽飛雲99


關於這個問題,認為慈禧還沒到最禍國殃民的地步,只是在權力當中使用陰謀多一些,在發展當中保守思想嚴重一些,我們應以當時的歷史背景看待問題,這樣才能正確評價一個人。發表一下個人見解。

說到慈禧就要說光緒,因為愛光緒,所以恨慈禧,在人們的心理光緒是善良改革派,慈禧是邪惡保守派。這裡主要涉及兩件大事:一是甲午戰爭,二是戊戌政變,

先說甲午戰爭,當時都說慈禧為修建頤和園挪用了海軍軍費,致使戰爭失敗。而事實是,當年慈禧說要還政與皇帝,準備退休養老。這樣,光緒皇帝就用軍費積極為慈禧修建頤和園,想早日當政。為此,慈禧很不高興,因為知道大清朝的家底,責備光緒怎麼能拿軍費修建頤和園。

再說戊戌變法,這個時期,迫於當時形勢,慈禧也想興盛清朝,逐步放權光緒做許多事情。但看當時的歷史情況,光緒很多變革得不到支持,損害了眾多保守勢力的利益。假如戊戌變法成功,我們可能早些進入民國時期。當年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原想利用光緒和改革派侵蝕中國,利益均沾。試看以後,當初的改革派又是怎樣;慈禧想利用義和團打壓洋人也是想保住大清朝,最後惹得八國聯軍入侵,使得大清朝江河日下,慈禧帶著光緒走了;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慈禧作為大清朝的當家人,怎麼可能要禍害這個國家,這是慈禧的命根子。歷朝歷代的當家人肯定要保護好自己的政權。光緒是個激進派,是個能折騰的皇帝,但還沒有能力掌控這個國家,當時只會陷入更大動亂。就像當時慈禧所說:有我慈禧在,你光緒才沒有亡國。可惜歷史不能重演。

以上為個人見解,不妥之處請指正。


紫禁城下的衚衕


中國歷史上最禍國殃民的人.....慈禧.....這頂帽子未免太大了吧,兄弟。先說一點,我肯定不知道歷史上“最禍國殃民的人”是誰,因為中國歷史上慘烈的事件和時期實在太多了,沒法做一個平衡比較,但你要說慈禧的話,我倒覺得慈禧沒這麼“禍害”吧。

但慈禧給人留的印象確實不好。從開始發動政變,到後來殘殺慈安太后大權獨攬,慈禧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權謀和心機。女人嘛,在古代是講究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的;而慈禧卻把自己凌駕於男人才可以擁有的“皇權”之上,做了名為“太后”,實為比“皇上”權利還大的一個女人,實在是有悖常倫。


再有一點是現代人對慈禧最反感,也是慈禧一生最大的一個汙點——反對維新變法,繳殺了戊戌六君子,使近代中國最有可能改革壯大的一次機會付之東流。

其實大家要這麼想那就錯了,慈禧是反對新政嗎?答案肯定不是,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慈禧也想要變法革新,(推行洋務運動就是例子)以求國力強盛來抵禦外敵,維護自己的統治;為了表現出自己支持維新派變法,她適時的遷出了紫禁城,前往了頤和園居住。試想一下,如果慈禧真的不同意光緒帝這個“偽皇帝”的維新變法,那還不是她一句話的事?別說“百日維新”,一秒維新你都維不了。

而且,後來光緒帝無論是頒佈任何旨意,或接受任何奏章還是接見任何人,作為一個沒有實權的“表面皇帝”,他們“它們”都是要先經過慈禧之手的。在光緒身邊的,也都是一些慈禧的眼目,他做什麼事慈禧都一清二楚,慈禧如果真反對變法,分分鐘就能解決了這些人,哪還讓他們“蹦噠”長達百天?


那為何慈禧後來又要出來囚禁了光緒,捕殺了維新派呢?其實歸根到底,是因為維新壓根進行不下去。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改革不得人心,“異想天開”。光緒帝百日維新期間,頒佈了一百多條旨意,而這些旨意絕大部分都是“上不行且下不效”,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些指令壓根不遵循“循序漸進”,全部實行“一刀切”,改革力度過於猛烈,而絲毫不在乎社會和民眾是否能夠接受。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說說文化改革吧,其主要措施為:廢八股,廢傳統科舉,改考歷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興西學;創辦京師大學堂;設譯書局,派留學生。呃~廢科舉,興西學,聽著怎麼樣?是個很好的旨意吧?但這項旨意一經頒佈就立刻激起民怨四起,為何?因為光緒帝始終沒有考慮到,中國已經實行科舉有千年之久了,始終沒考慮到中國當時有數以千記、萬計的人是通過科舉才當上官的,他更沒有考慮到,在民間也正有數以千萬記的人已經學習八股已有幾年甚至幾十年,就為了有朝一日能恩科登榜,一朝富貴。說到底他頒佈的不只是一條聖旨,而是無形中砍了中國幾千萬個文人的“人頭”,這些人是什麼人?他們手裡不僅有錢,有權,更重要的是他們手裡還有一樣更厲害的東西——筆,他們能不反對你,能不彈劾你嗎?

至於遣散一些大官老臣,拆廟拆祠堂什麼的旨意我就不提了,反正絕大多數聖旨就是形同一紙空文,壓根沒什麼人實施。

說到底,中國的封建主義根深蒂固,反對勢力過於強大,而維新變法不結合中國當時的真實情況,盲目革新,試問這樣的改革有可能成功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當時的清朝就像一個年過杖朝之年,弓腰駝背的老人;這時,來了一個年輕小夥子說,我能讓你挺胸直腰,容光煥發;老人問他,你怎麼做能讓我如此?小夥子一臉自信的說,你爬地上,我跳起來使勁踹你背幾下,你的背不就立馬直了?我想,那老頭當時肯定會嚇得面如土色,扔了手裡的柺棍立馬撒腿就跑了。為什麼呢?因為這招太猛,猛到要人老命以致老人不能承受;所以,老人不敢,也不願讓他治。


說到這,大家還會全怪慈禧耽誤了維新變法嗎?充其量來講,她代表的其實不是她自己,而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是“它”在反對變法。

因此,封建制度不除,沒有慈禧也會有“哭禧”,“狠禧”,“愁禧”出來反對變法。維新派不是和慈禧在抗爭,而是在和整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在抗爭。

所以,讓慈禧一個人來頂“最禍國殃民”的這頂大“帽子”,我個人覺得實在有點不公平。

個人愚見,僅做參考,如有異議歡迎留言斧正,謝謝。


我想淹死在學海里


中國歷史上最禍國殃民的人歷朝歷代應該大有人在,比如出賣燕雲十六州的石敬瑭,比如引狼入室屠殺同胞親手滅亡南明的吳三桂,但慈禧至少是其中之一。

慈禧最禍國殃民的是頒佈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無恥賣國政策。

慈禧對洋人言聽計從,她割地賠款跟付帳買單一樣爽快,說割就割,說賠就賠,你要多少我給多少,按她的說法才能“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自此之後,慈禧“惕於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她的賣國“名言”:“寧贈友邦,勿與家奴”。 友邦者帝國主義列強,家奴者中國老百姓。

慈禧作為清朝最高統治者,她可謂是“窮奢極欲”,各種享受的生活在她身上體現的是淋漓盡致。在甲午戰爭的時候,她不顧及國家所面臨的災難,還在繼續享受自己奢侈的生活,甚至在這個時間段還在大辦壽宴。

根據伺候慈禧的太監回憶,慈禧一天的花銷達到了4萬兩白銀,歌舞無休。清朝當時的計算方式,一兩白銀按現在計算就是100元到200元人民幣,那麼她一天就浪費4百萬到8百萬人民幣之間。

那麼慈禧一天用這麼多的錢都幹什麼了呢?慈禧居住在紫禁城中,在皇宮中有一件房間是專門為慈禧存放金銀珠寶的,屋子裡面的東西每一件都價值連城。慈禧每次洗澡的時候會用專門從外地進貢過來的精華,一般這些她只用一次剩下全部倒掉。

慈禧每天使用的毛巾都是繡著金龍的毛巾,每一件都價值不便宜,而且她隨便一雙襪子都是要繡娘用半個月製作而成的。她有一個習慣平時使用的東西只使用一次就不會再使用了。

在她這樣的鋪張浪費下,每一件東西都需要很多人來製作,除去材料費這些人的手工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慈禧在飲食上也非常的注意,每頓飯都是按照滿漢全席的標準來搭配的,至少這些山珍海味在100多種,而且食材都是使用的最上等的東西。

根據記載慈禧御用的廚師就有很多,每一個廚師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就算慈禧出門的時候她還是要攜帶這很多的廚師,來為她做飯。而且她還有一個特殊的喜好,慈禧從26歲開始就一直在喝人奶一直到她73歲死去。

這些乳孃也是需要支付錢的,而其每個季度的乳孃還不一樣,乳孃的身體健康也需要錢來養著的。慈禧這樣的奢侈浪費,清朝會毀在她的手上也不足為怪。

可以說慈禧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和珅在她面前也只是小巫見大巫。


厚德載物49847


說到最禍國殃民,第一名非慈禧莫屬。慈禧老妖婆,喪盡天良,不僅僅是清朝葬送者,而且還是整個中國被欺負的體無完膚的畜生!老妖婆就是一變態的畜生!慈禧禍國殃民,所有錢都被她用來揮霍,一頓飯就要好幾兩銀子,一個月的消費達到50萬兩白銀,連北洋水師的經費也被她吃了!執政期間不斷的割地賠款!讓中國陷入無底的深淵,受盡欺凌。更可氣的是這麼一個人竟然活了74歲,還把各種奇珍異寶帶進了墳墓,好在孫殿英盜墓讓這些寶物重見天日。


ζ張先森


首先,如果一個人的所做所為能達到禍國殃民的程度,那一定不是等閒之輩,而是位高權重,一言九鼎之人。

其次,禍國殃民的人應該有兩種:男性和女性。

第三,如何才算是禍國殃民?小編認為具備如下幾個特點:

1、導致上層建築(即朝廷)紊亂,然後天下大亂,戰火紛起,百姓生靈塗炭;

2、導致異族入侵,領土失陷,使華夏民族處於長期的痛苦悲催的境地;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物可以進入這個名單?小編想到如下幾個:

男性,從遠及近:

1、周幽王

周幽王是周代第十二位王,姓姬,名宮湦(shēng)。在位期間,不務朝政,沉溺於美色,甚至導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直接導致西周的滅亡。以後周王室失去號召力,禮崩樂壞。各個諸侯國不尊周室,追逐霸業,相互攻伐,一直持續五百多年,直到秦統一中國。

2、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 唐玄宗剛即位時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在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並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導致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唐朝自此由盛而衰,藩鎮割據,戰亂頻仍。

3、石敬瑭

五代十國後晉建立者石敬瑭(892-942年),史書記載他樸實穩重,寡於言笑。喜讀兵書,不算是個惡人。他擔任後唐的節度使,936年起兵造反唐末帝李從珂,被困於太原,後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甘做“兒皇帝”。後來在契丹援助下,滅亡後唐。失去幽雲十六州,就失去了中原的屏障。此後中原無險可守,幾百年來,北方少數民族不斷通過幽雲十六州入侵南方,直到四百多年後朱元璋建立明朝。

4、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jí)(1082-1135年),宋朝第八個皇帝。即位不久,就重用蔡京、王黼(fǔ)、童貫等“六賊”。趙佶窮奢極侈,和“六賊”濫增捐稅,大肆搜刮,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園林。水滸傳裡說的 “花石綱”就是應他的要求在江南採辦,運到汴京。北宋歷年積蓄的財富很快揮霍一空。“花石綱”又害得許多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激起各地農民起義。

宋徽宗還好大喜功不自量力,背棄和遼的百年盟約,和金簽訂了“海上之盟”,妄圖借金滅遼。結果屢次被遼擊敗,狼狽不堪,同時向金暴露了宋朝積弱,招致金兵入侵,中原塗炭,北宋滅亡。自己也被金兵俘虜,最後客死他鄉。

女性,由遠及近:

1、東晉賈南風

賈南風(257-300年),小名峕(shí),字南風。西晉的開國元勳賈充的三女,西晉晉惠帝的皇后,又稱惠賈皇后、賈后。貌醜而性妒,專權而好淫。賈南風在皇后位置十年,因晉惠帝懦弱無能,她殺死國舅楊峻害死楊太后,殺死輔政大臣而得以專權,後又毒死太子。直至在政變中被廢黜殺死。其專權與失勢是引發八王之亂並最終導致戰亂升級的導火索之一,對西晉之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後的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持續了近300年,是華夏民族暗黑時代。

2、北魏胡太后

北魏胡太后,宣武靈皇后,名字已失考,一說胡充華。南北朝北魏司徒胡國珍的長女,魏宣武帝元恪(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孝文帝)的妃子,魏孝明帝元詡生母。胡太后生活腐化穢亂,任用小人貪汙不法橫徵暴斂,引發各處起義;不顧民生,預徵六年租稅;後來竟然殺死自己親生兒子孝明帝,引發了爾朱榮的叛亂,北魏經過連年戰爭,分裂成東西魏互相攻伐數十年。

3、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835-1908年),葉赫那拉氏。是清朝同治和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共47年)實際上的主政者。統治清王朝的時間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掌權時間超過唐朝武則天45年、漢朝呂后15年。

統治期間,發動政變兩次(辛酉政變,戊戌政變),推動變革兩次(洋務運動,清末新政)。

長期以來,慈禧一直以來是歷史書影視劇中的反面人物,對中國近代史喪權辱國承擔責任。但對慈禧如此評價是以偏概全,沒有看到她的兩面性。

一個是果斷聰明,開明的慈禧。她牢牢掌控朝政,任用有能力的漢族大臣,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等,支持洋務運動和創建海軍。從1864到1894這三十年,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甘陝回亂,擊敗阿古柏收復新疆,中外總體出現了“暫時和好”,創造了所謂“同光中興”。在庚子賠款之後,慈禧意識到時局已不容堅持“祖宗成法”,於是容許清廷推展多種新政措施,如官制改定、準備立憲、廢科舉制度、禁止婦女纏足、興辦女學、新學、建設教育事業等。

另一個是貪戀權柄,貪圖享受,生活奢侈的慈禧,將個人利益凌駕在國家利益之上,尤其在晚年。中日甲午戰爭前用海軍800萬兩白銀建造頤和園享樂;60大壽時鋪張奢靡,而當時正值清軍無能,旅順大連被日軍佔領,進行了大屠殺。1900年,為了保住權力,慈禧竟然挾義和團向八國宣戰,在八國聯軍進攻下倉皇逃跑。後來簽訂了屈辱的庚子協定,賠償鉅額賠款。禍國殃民也是實錘。

至於慈禧是否是歷史上最禍國殃民的人,小編認為不是,賈南風可能更勝一籌。









大千趣生活1066


雖然中國古代一直是男性佔據主導地位,但是在事實上,女性也以某種方式參與了歷史的進程。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古代六大禍國殃民的女人。

第六位、褒姒——西周滅亡

褒姒,褒國人,周幽王姬宮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後母。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國兵敗,獻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後,對她很是寵愛。前778年,褒姒為周幽王生下兒子姬伯服。從此周幽王對褒姒更加寵愛,最後竟然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為王后,姬伯服為太子。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聯合鄫國、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遭犬戎所殺,褒姒亦遭劫擄,從此下落不明,西周滅亡。

第五位、妺喜——夏朝滅亡

妺喜是有施氏之女。夏桀在位時,發動大軍攻打有施氏,有施兵敗求和,獻出他們的牛羊、馬匹、美女,其中包括妺喜。夏桀得到妺喜後,對她非常寵愛。妺喜有三個癖好:一是笑看人們在規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裡飲酒;二是笑聽撕裂絹帛的聲音;三是喜歡穿戴男人的官帽。史籍記載夏桀在建造其規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時,首先下令處死阻止其建造酒池的忠諫臣子關龍逢,然後“邀請”三千名飲酒高手在擊鼓聲中下池暢飲,結果他們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淹死。

因妺喜聽到撕扯繒帛的聲音就笑,而夏桀喜歡看見妺喜笑,於是為此下令宮人搬來織造精美的絹子,在她面前一匹一匹的撕開,以博得妺喜的歡心。在農業時代初期,絲綢織造業剛剛興起,破壞這種稀有昂貴的物品,無異於暴殄天物。商湯滅亡夏朝後,妺喜與夏桀同奔南巢而死。一說夏桀攻打岷山氏,得到二女,妺喜於是受到夏桀冷落,因與商朝大臣伊尹相結而滅夏。

第四位、妲己——商朝滅亡

妲己,有蘇氏部落族人,父為冀州侯,世稱“蘇妲己”己姓名妲。商王帝辛妃子。妲己是帝辛征伐有蘇氏部落時帶回的戰利品,因妲己骨肉婷勻,眉宇清秀,為帝辛喜歡,帝辛從此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後武王伐紂,將妲己殺死。傳說妲己是一個蛇蠍美人,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具體的事實約有:第一,紂王為了討好妲己,派人蒐集天下奇珍異寶,珍禽奇獸,放在鹿臺和鹿苑之中,每每飲酒作樂,通宵達旦。 第二,嚴冬之際,妲己遙見有人赤腳走在冰上,認為其生理構造特殊,而將他雙腳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凍的原因。 第三,妲己目睹一孕婦大腹便便,為了好奇,不惜剖開孕婦肚皮,看看腹內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第四,妲已慫恿紂王殺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以印證傳說中的“聖人之心有七竅” 說法。

第三位、驪姬——驪姬之亂

驪姬,春秋時期驪戎國君之女,晉獻公妃子,晉君奚齊的生母。晉獻公五年,晉獻公攻打驪戎,結果晉軍一戰而勝,驪戎求和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晉獻公得到驪姬姐妹二人後,對她們十分寵愛。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陰險狡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信任,參與朝政,但驪姬仍不滿足,使計離間挑撥晉獻公與兒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前651年,晉獻公病危,囑託大夫荀息主政,保護驪姬母子,輔助奚齊繼位。晉獻公死後,荀息遵旨立奚齊繼位,驪姬為太后。但在喪禮過程中,裡克殺死奚齊,荀息於是改立卓子為君。不久,裡克殺害卓子和驪姬。

第二位、慈禧太后——甲午戰敗、八國聯軍侵華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

慈禧的一生,經歷了從1840年至1900年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5次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她還是一個5歲的孩子。第二次鴉片戰爭,她已是咸豐皇帝的懿貴妃。以後的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她則是清王朝的最高決策者,從慈禧的主戰與求和,可以看出慈禧與帝國主義關係的變化。

第一位、楊玉環——安史之亂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 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孤城影隨


不算吧,她只能算是其中之一,禍國殃民的帝王和丞相歷史上多了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