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五十多年臨床經驗的全國名老中醫是如何治久瀉的?

五十多年臨床經驗的全國名老中醫是如何治久瀉的?

王常綺主任醫師為全國名老中醫,從事臨床工作50載,擅治脾胃病及疑難雜症,有著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王老精通脾胃病治療之道,尤其對慢性洩瀉有著獨到的見解,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尤為重視調理脾胃,用藥輕靈平和,務求其平,臨床療效顯著。現將王老對慢病久瀉的學術思想及治療法則介紹如下。

五十多年临床经验的全国名老中医是如何治久泻的?

病因病機

洩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為特徵,其起病較緩,病程較長,呈間歇發作,西醫的慢性腸炎、腸易激綜合徵等皆屬於中醫“久瀉”的範疇。王老擅治久瀉,經驗豐富,認為“無溼不作瀉”“溼勝則濡瀉”,脾虛溼蘊為本病的主要病機。脾氣虛弱,在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及臟腑虛弱時,脾胃功能運化失司,無以運化水溼,溼濁內生,混雜而下,則發為洩瀉。其病位主要在脾,脾虛與溼盛互為因果,相互影響,表現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候。

王老治療本病以標本兼顧,健脾益氣,化溼滲溼為基本大法,認為只有脾氣健運,溼方可散,溼散瀉自止。提倡治療時靈活變通,標本兼顧,補瀉並用,補而不滯,補而不塞。強調健脾扶正,久瀉多因脾氣虧虛,溼濁頑固不化,脾虛為其本源,治病必求本。

臨床症狀:洩瀉,食少腹脹,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細,中醫辨證屬脾虛洩瀉者,治療以健脾祛溼為法。

五十多年临床经验的全国名老中医是如何治久泻的?

處方:黨參、炒白朮、茯苓、炒山藥、芡實各16克,炒枳殼、赤石脂各13克,砂仁、蒼朮、厚朴、白豆蔻、烏梅炭、炮姜、大棗各10克,法半夏、草豆蔻各6克。

加減:若溼邪頑固,纏綿難愈,久瀉不愈者,加高良薑、小茴香、補骨脂、肉豆蔻各10克;久瀉脫肛者,加訶子、石榴皮、金櫻子、肉豆蔻各10克;若脾虛溼蘊,氣機鬱滯,腹脹重者,加厚朴、枳殼、陳皮各10克;若久瀉又因飲食不當,食滯腸胃,加炒麥芽、炒山楂、炒神曲各10克;若肝氣乘脾,抑鬱,胸脅脹痛者,加白芍12克,白朮10克;若溼鬱化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者,加黃芩10克,黃連3克。

用法:水煎早晚分2次溫服,每日1劑,療程2周。治療期間避免辛辣、油膩、冰涼、刺激之品。

體 會

久瀉者除藥物調理外,還應注重飲食管理,飲食應多清淡,避免寒冷、辛辣刺激、肥甘厚膩之品,應養成良好習慣,飲食規律,防止脾胃功能受損。還強調應注重情志舒暢,只有氣機舒暢,脾胃方能升降有序,若氣機鬱滯,無以升清降濁,溼濁阻於胃腸,久而為病。平素應調暢氣機、情緒平穩。

總之,王老治療久瀉時注重健脾益氣,化溼滲溼的同時,還重辨證論治,治療兼證,用藥靈活、周全,標本兼顧,並加強飲食、情緒各個方面,提倡未病先防,平素多鍛鍊身體,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只有身體強健才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

五十多年临床经验的全国名老中医是如何治久泻的?

• end •

文字來源丨醫藥星期三

圖片來源丨網絡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