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銀行靠低費率打贏聚合支付翻身仗?


銀行靠低費率打贏聚合支付翻身仗?

隨著移動支付的迅速發展,支付渠道越來越多元化,單一的支付方式並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聚合支付就此誕生,在這片市場中,銀行似乎要打一場翻身仗?

撰文 | 張浩東

出品 | 支付百科


很多消費者在手機掃碼支付時,經常面臨微信、支付寶“二選一”,聚合支付”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在市場初期,聚合支付的產生建立在第三方支付等支付工具繁榮多樣的基礎之上,尤其是移動支付時代來臨。

聚合支付通過為商家提供一個二維碼,打通了微信、支付寶、銀聯、其他第三方等多種主流支付通道。

通過整合,無論客戶使用的是微信還是支付寶,均可以掃描這一個二維碼實現支付,免去了尋找對應掃碼的麻煩。

聚合支付可以說是移動支付市場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在這個市場中,銀行也在積極佈局,聚合支付大戰逐漸進入白熱化。

銀行發力聚合支付

聚合支付二維碼收款,不僅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做,商業銀行也在做,目前中國聚合支付行業市場主要分為三個領域的玩家。

銀行靠低費率打贏聚合支付翻身仗?

一部分是最早開始從事外包服務的聚合支付服務商,也被稱為“第四方”,包括收錢吧、掃唄付唄、錢方好近、哆啦寶等。

二是持牌支付機構,包括銀聯商務、通聯等傳統收單機構也加入了聚合支付市場的收割,

第三陣營是以銀行機構為主,最早面對支付寶微信遲疑的銀行也不得不跟上市場的腳步,成為雙寡頭的服務平臺。

雖然微信、支付寶已在二維碼支付領域佔有較大優勢,但傳統銀行機構並未停止對這塊市場的爭奪。

銀行聚合支付產品的推出,意味著銀行正在想方設法,積極通過創新手段重奪失落的支付陣地。

據「支付百科」瞭解,目前包括工行、建行、興業、浦發等多家銀行都對“聚合支付”進行了佈局。

而工商銀行是國內首家推出二維碼支付產品的商業銀行,推出了中國最大的聚合支付平臺-e支付,涵蓋線上、線下、O2O全場景支付,以支付為入口向商戶提供存款理財、結現管理、信貸融資等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

建行也推出了龍e付聚合支付,龍e付是為滿足商戶收款需求推出的聚合多種支付方式、支持多種支付品牌併為商戶提供一點接入、一站式資金結算和對賬等的支付服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銀行業發力聚合支付,聚合支付競爭更加激勵。聚合支付業務在下一個階段裡,將成為銀行增長點最大的主要渠道和客戶入口。

銀行欲打翻身仗

雖然第四方服務商發力較早,但在銀行的不斷追趕下,在聚合支付領域,目前銀行與第四方支付幾乎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銀行靠低費率打贏聚合支付翻身仗?

商業銀行機構接連進入聚合支付行業,主要目的就是為發力二維碼支付市場找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聚合支付是商業銀行進入支付環節,鞏固自身專業領域地位的重要策略。與傳統銀行業務相比,商業銀行的聚合支付業務覆蓋範圍更廣,囊括了從大商家到小微商戶多種類型的用戶。

對於銀行來說,擁有了這些優質商戶資源,無論是開展營銷、增值還是其它金融服務,都有了很好的基礎資源。

事實上,聚合支付業務對從業企業的系統能力、行業資源、下沉能力、增值能力都要求頗高,再加上行業本身利潤率低,拓展成本高,事實上形成了靠規模盈利的行業壁壘。

而聚合支付業務本身,並不能給銀行帶來太大利潤與回報,但是銀行通過聚合支付整體方案,可以為商戶提供服務,進而引導商戶使用其銀行的金融信貸服務,對個人用戶同樣可以做個人信貸、信用卡之類的服務引流。

隨著人民銀行217、281、296的規範性和監管性文件出臺,聚合支付業務的合規標尺已經逐漸形成,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在此背景下,銀行也適時的抓住了機遇,在聚合支付領域站穩了腳跟。

銀行靠低費率打贏聚合支付翻身仗?

低費率搶奪佔市場?

2014年,聚合支付規模只有1000億元。而到了2019年,聚合支付規模預計會達到40萬億元。

目前聚合支付市場上,有大大小小數百家機構在相互競爭。廣闊的市場前景,使各大銀行也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而為了爭奪商戶搶佔市場,低費率成為了銀行競爭的主要手段。

依據央行《關於規範支付創新業務的通知》(281號文)相關文件政策規範的要求,自18年末19年初以來,微信、支付寶相繼在費率上作出調整,抵制“零競爭,響應支付市場的健康發展,業內多家知名聚合支付公司,也陸續上調價格。

在多家聚合支付公司上調費率後,銀行依然實行低費率政策,進行大量補貼,甚至有的打著手續費全免的旗號,短期內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有關從業者質疑,“當年銀行抗議第三方支付‘零費率’,現在第三方不再‘零費率’,但是銀行卻‘零費率’大行其道!

在監管明確要求不得使用或變相使用“零扣率”、“低扣率”、“費率自由定義”等行為後,多數聚合支付已經對相關現象進行了處理。

而銀行方面似乎無視監管要求,依然大打補貼戰,將低費率作為核心競爭力,對於銀行為什麼可以這樣做,很多聚合支付服務商表示不解。

銀行低費率競爭,必然對聚合支付行業其它參與者造成影響。眾多中小服務商在銀行的補貼下,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中小聚合支付一方面要面對同群體的競爭,另一方面還被銀行的通道低費率優勢“吸走”商戶。

對於銀行“零費率”的不公平競爭,業內很多人認為並不會長久,銀行在暫時性的可以通過此種方式獲得商戶,但是長期補貼不起。

隨著聚合支付的發展,未來比拼的將不止是費率上的優勢,更多的還有產品和服務,以及為商戶帶來的增值價值。

未來的聚合支付行業,不可能是一枝獨秀,而是會形成多方共存的局面,聚合支付的發展將繼續呈現出多樣化、競爭化和可持續發展進程。


銀行靠低費率打贏聚合支付翻身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