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西南大學ACCA學姐:12個月過12科,考霸的關鍵詞一定都有“付出”

我本科期間在國內西南大學讀的金融+法律雙專業,當時感覺金融專業很多內容比較虛,雖然會有很多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基礎課,能學到不少理論知識,但實務上不是很實用,實操性不強。

偶然瞭解到ACCA之後,也諮詢了一些學長學姐和前輩們,大家都認為ACCA有很全面且篤實的綜合財務知識體系,對財務、金融等工作會很有幫助,並且大學時期可以一門門地考下來,所以下定決心,2015年底就開始了A考之路。

我是在改革前考的,當時P1和P3還沒有合併為SBL,所以需要考14個科目。參加A考一年後,我把12個科目全都一次性順利考完,並在2017年3月過了P4。之後面臨畢業和留學準備等很多事情,暫停了一下,最後一科2017年底才考出來。總得來說速度還不錯,也很順利。

西南大學ACCA學姐:12個月過12科,考霸的關鍵詞一定都有“付出”

關於科目搭配

ACCA是非常有體系的一門財經專業考試,在選擇科目搭配的時候,自然也要有一些內在邏輯。

F1-4在商科基礎、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和法律方面提供了入門知識,也是給剛接觸ACCA全英文教材+考試的小白們一個緩衝磨合的過程,因為是機考可以機動報名,所以是單科準備的。F1和F3金融學的課程大綱還是提供了一定優勢,有些內容在學校學過能省點力;F2管理會計這類比較專業的會計學科目,金融學就幫不上什麼忙了。另一個專業法律也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畢竟ACCA是英國的考試,法律體系是英國法系。所以跨專業考的小夥伴們不用擔心,我基本上也算跨了大半個專業的。

剩下的F階段我拆成了兩個考季,F5績效管理、F7財務會計和F9財務管理一起,這三個科目有重合的內容,比如比率分析(ratio analysis)要背大量的公式,放在一起學一遍就行,能省不少精力;拆成兩個考季很可能會遺忘一些,又要花費時間重新背。F6稅法和F8審計放在了同一個考季,除了審計涉及到F7裡面的一些會計準則之外,這兩個科目和其他科目的聯繫不大,知識點多且瑣碎,是偏文科類的科目,所以這兩個需要大量耗時去理解記憶的科目一起考了一次。

和F階段相比,P階段備考難度還是老老實實學就能通過,但學習難度提高了不少。P1和P3(也就是現在的SBL)知識點比F階段多了很多,其他科目的知識點也更加深入,考察方式更加靈活。我把P1公司治理、P2高財和P3商業分析放在了同一個考季,那時P1和P3還沒合併,但也有重合的部分,我就把它們一起學,儘可能省時省力地快速通過。選修我選了主流的P4高級財務管理和P7高審,2017年初考了一次,但P7在我個人A考歷史上第一次掛了哈哈,後面由於留學就留到2017年底,留學的第一學期結束才又考了一次。我在A考道路上成績雖然和大神們比起來不算高,結合速度和同時進行的事情,前13個科目也可以說所向披靡了,第一次掛掉高審還是鬱悶了一會的,重考的時候就安慰自己,至少這次有基礎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嘛,備考兩遍只會讓這部分知識更紮實。結果證明,高審也的確考出了P階段個人最高分。

是否選擇免考

免考在ACCA的討論話題裡也是比較常出現的問題,免與不免都各有利弊,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判斷。免考的好處是可以縮短出坑時間,加速完成任務,但基礎不紮實可能導致後面科目很吃力,尤其是對英語比較差或者跨專業考的同學來說,直接上手中高階科目難度會很大;不免考,全部十幾個科目考下來要多花一點時間,好處是有一個緩衝期,適應全英文的教材和ACCA對生活的影響。我學的金融專業可以免考,擔心直接學後面的科目會跟不上,於是選擇不免考,踏踏實實全部學下來。前面的科目不難,認真準備基本都能通過,機考的報名也很靈活,時間充裕的同學還是很值得學一學的,時間緊張的同學還是抓緊時間儘早考完比較好。

關於學習資料

大體上學ACCA的途徑有幾種:學校有ACCA專業(方向班)、報ACCA網課、報ACCA面授班和純自學,選擇哪種途徑因人而異就不加贅述了。資料方面,藍皮書(BPP教材+練習冊)和pastpaper應該是必備的,其他資料比如ACCA學習幫公眾號大家一定要利用起來,我在備考過程中是經常查閱學習幫資料的,衝刺直播、每季最新考綱、知識點總結等都特別實用,大家可以充分學習起來。

關於備考方式

我不算智商奇高的天才型選手,“考前抱佛腳就能通過”跟我不太沾邊,之所以能比較快速地考完得益於韌性。每個科目平均下來,我都是一個月左右的學習時間,不是脫產全職學,而是在很多事情的夾擊下同時還要準備A考,那一年幾乎沒有假期也沒有空閒休息時間,就是埋頭苦學。

每一個科目,我都會看藍皮書教材做藍皮書練習冊。第一遍的時候把教材上重要的知識點和公式勾出來,跳過例題暫時不看,看完第一遍教材就去做練習冊。剛開始做題,尤其是計算型的科目,很可能一點思路都沒有,這個時候不糾結,直接去看答案,看完答案的思路之後就知道知識點和公式是怎麼應用的了,之後再繼續往下做題練手。

做錯的題在練習冊的題號上做個標記,同時把相應的知識點或者公式翻教材再鞏固一下,重要的整理到筆記本上。做題的時候我有個習慣,不在練習冊上寫答案,專門寫在本子上,這樣後面重新做題的時候不會被以前寫的答案干擾思路。做完第一遍之後,再看一遍課本,不用像第一遍那樣細看,只是從頭到尾翻一遍,看到做題時候常錯或者還沒弄懂的停下來仔細看教材和對應的例題,同時整理、補充筆記。第二遍翻完之後,教材基本就變成了“字典”,後面再遇到不會、沒有印象、記不清的知識點,回到教材裡查閱。練習冊通常我會做兩三遍,第二遍只做第一遍標記出來的錯題,第三遍只做第二遍標記出來的錯題,通常來說越到後期需要做的題目越少。具體做兩遍還是三遍取決於時間和掌握程度,比如F5我只做了兩遍,這個科目我掌握得比較好,知識點也很有規律,就不浪費時間在重複性的練習上;而F7和P2涉及到會計準則的應用,知識點很多,考察的方式也很靈活,就做了三遍,多做能更好地掌握準則。

經過兩三遍的練習之後,主要考點和題型基本熟悉了,時間上也非常臨近考試了。考前一週左右再做三年左右的pastpaper看真題怎麼考,各類的衝刺串講、考前直播都好好看一看順順思路。考前一兩天,我基本就不再做新題了,把自己的筆記再看一遍,反覆做錯的題拿出來看看,再看看考官文章就調整狀態準備上考場~

最後分享一個考場心理小tip。ACCA其實是個很中規中矩的考試,只要認真準備了,通過不算太難。有什麼題型和知識點,題做多了會發現僅此而已。因為時間緊張,這套備考的“標準流程“我也沒嚴格遵守,有幾科實在沒時間學這麼細,只是大體學了常考的重要知識點,做了些題,上考場後發現也還好,最後都順利通過了,所以大家考前不要緊張焦慮,ACCA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不要自己嚇自己喲。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學得好的人一定有個共同關鍵詞就是付出,無論什麼方法都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恆的付出。雖然出坑的人千千萬萬,ACCA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大家備考的時候還是要認真學習的。新的一年,新的flag,祝大家都能完成年初立下的flag,生活考試都順利O(∩_∩)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