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只有失業,才知道上班的日子多麼幸福

只有失業,才知道上班的日子多麼幸福

很多人會不時哀嘆,啊好想辭職,但當然,大多數時候,它只是一種情緒紓解:“嘴上說著辭職,但根本不敢辭職。”

但這種情緒的堆積,的確會破壞一個人的整體狀態。本來很正常的煩惱,上升成一個又一個擋在面前的焦慮。

畢竟,你在感到焦慮時,都是你想變得更好時。

(1) “失業,窺見內心的痛苦”

@張芯 26 歲 設計師

- 我在焦慮什麼,恐懼什麼,擔憂什麼。

- 我在比較什麼,面對什麼,逃避什麼。

休息幾個月後我的身體和精神都好了很多。

但因每日與自己獨處,我內心一點點被迫變得真實起來,陰暗面全部浮現出來,藏無可藏,無處可逃。

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對方的思維方式有沒有升級,有的人每天好像都有新東西和新體驗,但思考的內核沒有提升,內觀自己也是如此。

有新的體悟,儘管上升了一些,但在現實面前的反應又容易被打回原型。

過去幾個月,儘管也有孤獨也有荒廢,很長時間裡一整個白天不說話。

也陷入來來回回的糾結和折騰中,下定決心做某件事情又放棄,或是更加陷入情執。

但我終於開始懂得珍惜生命,也在靜坐中放下和得到靈感。而當我戰戰兢兢的想是否我真的有所進步時,一切又好像回到原點。

我害怕被大家所拋下,害怕復出之時找不到更好的選擇。

有朋友開玩笑地說還不是因為你缺錢了。我原本也以為是,可不是的。是對自己的不自信,不知道再如何認可自己的價值。

-當缺少這一套工作體系來評判我時,我不知道該如何擺放自己的位置。

我一邊關照著他人的進步,一邊想逃進自己的世界,因為他人的進步讓我更害怕。

(2) “沒有收入的第三個月,我就崩潰了”

@林玲 25歲 文案

除非很有規劃,個人很自律樂觀,不然失業超過三個月就會懷疑人生,開始探討人生意義,整個人抑鬱。

人啊,還是得工作。

我離開上一份工作的時候,以為自己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去學自己追求的那些美好的一切。

芭蕾?拉丁?畫畫?

只有失業,才知道上班的日子多麼幸福

結果卻因為做不到自律而淪為積極廢人,也失去大把的朋友和社會關係。

其實就是一步步墮落的過程,生活節奏混亂不堪,不吃飯,不睡覺,幾乎零社交。

明知自己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振作起來,調整作息,找工作。

可是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

只有失業,才知道上班的日子多麼幸福

然後,往後的日子可以說是個黑洞了。

隨之而來的一件又一件糟糕的事將壞情緒推上珠穆朗瑪峰。

你也會有那種拼命努力過後仍然無能為力的事情吧?

經過否認,掙扎,絕望,最後也只能接受,一切如常,又回到荒涼的現實當中。

- 只有忙起來才會感覺什麼都不缺。

- 只有失業,才知道上班的日子多麼幸福。

(3) “誰喜歡工作啊,無非是生活所迫罷了”

@曉洛 24歲 文員

- 誰喜歡工作,無非是為了生活罷了。

看到友邦保險在招文員,投了簡歷,發現是一場赤裸裸的詐騙。

面見HR,還算正常,只是我明明應聘的是文員,她卻一直和我說保險銷售有多麼暴利,可以如何改變命運。

面見主管,只比我大幾個月的男保險銷售,完全忘記我是應聘文員,以「聊天而已別緊張」的名義慫恿我多麼適合做保險銷售,講述自己的「奮鬥史」,拿著他們保險團隊內部的「雜誌」告訴我A某B某C某都和我一樣,但已經財務自由,現場還很熟練的從西裝內口袋掏出了他的三百萬存摺跟我炫耀。

當他發現我忍著爆笑看著他時,他就臉黑了,甩了一句“文員的話我們不會考慮你這種人才”把我送走了…

- 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動態的,被動的適應社會的過程。

每個人心中都是理想化的,但是囿於條件限制,我們封閉了內心的真實想法,只能遵從於社會給我們劃定的規則。

所有活著的人的理想化,哪個不是跟社會妥協後的結果呢。

(4)“裸辭後,以為不再將就,結果為了錢還是低了頭”

@Cindy 29歲 諮詢

-自認簡歷很好,卻得不到任何迴音。

學校可以,英語不錯,但簡歷投了幾百家,回覆我的不超過 10 個。

自信很受打擊,只好打遊戲逃避現實。

轉折點在於朋友給的一個建議:投簡歷時附帶一份總結,寫出自己符合崗位的所有分析。

仔細研究崗位需求,什麼經歷可以往上靠,都要自己做總結。

-不要用裸辭把自己逼到絕境。

裸辭後,以為能不再將就,挑選自己想要的職業。

後來發現,大部分人只能被挑,並在時間拉長後,越來越廉價。

不過,能不裸辭就不裸辭,它會影響你的信心。不是頂尖的人,裸辭超過兩個月 HR 就會考慮,你能不能重新適應工作狀態。

薪酬的談判,也會處於劣勢。比如之前年薪 20 萬,本來想漲 30%-50%,裸辭的話漲 10% 都是開恩。因為沒工作,原價你也可能接受。

我們想找最優選擇,HR也想找最安全的選擇。你半年呆在家,對方很難相信你實力很強,更會覺得你是被開掉的。

所以,儘量給自己多一點選擇的餘地,而不是通過裸辭把自己逼到絕境。

工作這件事,不焦慮是不可能的。

每個年紀、每種工作,都有自己的焦慮和困惑,但它並不一定是件壞事,關鍵看你如何面對:逃避它還是解決它。

總要學會跟焦慮相伴,正視它,且不是抱著負面的態度。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