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圍棋AI大賽水平有多高?世界冠軍都說看不懂,但AI有一點不如人類

2018騰訊世界人工智能圍棋大賽在7月的最後一天落幕了。來自中國的絕藝和星陣、美國的ELFOpenGo、日本的AQ晉級總決賽,儘管賽前很多人已經猜到了結局,“絕藝如君天下少”的絕藝以碾壓的方式取得了冠軍,但圍棋AI賽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在圍棋發展新紀元,探討人類和人工智能如何攜手共進。

圍棋AI大賽水平有多高?世界冠軍都說看不懂,但AI有一點不如人類

2016年可以稱為圍棋AI元年,神秘的AlphaGo突然現身,改變了人類對圍棋AI的看法;2017年,大量AI出現,人類棋手開始接受和嘗試與AI相處;2018年,AlphaGo功成身退,但它引發的思潮已經席捲圍棋世界,圍棋AI一如各種電子技術,一旦觸發就以幾何級數的速度成長,已經遠遠把人類棋手甩在身後。但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態度已經完成了從對手到朋友再到老師的轉化過程,AI成為助推人類在圍棋世界前進的新生動力。

本次的騰訊世界人工智能圍棋大賽成為世界最高水平的圍棋比賽,儘管少了已經退役的AlphaGo,但現有的最強AI幾乎都參加比賽,其用時、多局對碰、設置預賽、複賽、決賽賽制,都能夠最大限度體現各AI真實水平,夠得上最高規格。多場擔任解說的世界冠軍們也多次以“看不懂”和“可能”來形容和解析它們的招法。就目前情況看,最高水平的AI如絕藝,與人類頂級高手的差距應該在2子或者以上,一貫坐在棋壇巔峰的職業頂尖高手們當然會失落,但比起面子,他們終其一生研究和追求的棋道,原先認為差不多看見了天花板,忽然間被打開天窗,發現外面還有更加廣袤的天地,有更深遠的星空,那份喜悅,怕是會更加的持久並引發遠眺和求知的慾望。圍棋對於職業棋手,不單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生活,是已經與生命融為一體的重要部分。所以,我們才能理解,在野狐對弈網,無數職業棋手會不停邀請絕藝等AI對弈,哪怕他們知道結局註定失敗;在國家隊,幾臺裝配絕藝的電腦從早到晚全部滿員,甚至出現把絕藝“累倒”的情形。

圍棋AI大賽水平有多高?世界冠軍都說看不懂,但AI有一點不如人類

往昔,人類習慣了按部就班的思維模式,像吳清源大師這樣敢於求新求變的開拓者寥寥無幾,更多時候,都是順應時代潮流。之前日本時代還有百花齊放的景象,頂尖高手各有不同風格,例如武宮正樹的宇宙流和趙治勳的鑽地流等,從韓國時代的不講理流行後,棋風就以實戰為主,而到了近10年,成批年輕人快速成長,把控棋壇,這對於棋界的表現就是,精力旺盛,底蘊不足,難以形成太多風格,幾乎都開局擺大型定式,然後馬上進入中盤戰鬥模式。時代潮流當然不是不好,只是圍棋本應該更多元更豐富,變化才是圍棋唯一的無解的魅力。AI風暴來得比我們多數人預期的更早了一些,不過它帶來的正能量遠超負面,以網練為基礎的年輕棋手,很快適應了AI時代,他們從AI身上學到的具體招法還在其次,開拓思路、打破慣性,還原圍棋無拘無束的本質,這才是AI帶來最大的改變。

圍棋AI大賽水平有多高?世界冠軍都說看不懂,但AI有一點不如人類

現階段,AI也還有缺陷,例如大型複雜對殺時的直線計算不如人類等等,這應該是AI本身的算法決定的,隨機和模擬可以覆蓋和壓倒人類棋手在大局、判斷、轉換、控制等虛的一面(也正是圍棋最難和最具不確定性的一面),但在面對精確目標時,人類集中、快速、高質量的計算優勢依然能夠體現。如何把AI的強項和人類的優勢更好結合,讓雙方更好更易朝向目標邁進,會是棋壇和人工智能界這一時期的努力方向。

圍棋AI大賽,就如一幅東方潑墨寫意山水畫,寥寥數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連每一處留白,都蘊含著一個故事。科學家看見了人工智能在未來實際領域的應用前景,廣大棋迷欣賞了神仙打架般的高妙精彩對局,職業高手們得到了原來如此的啟迪和還能如此的新思考方向,連創建者,都驚喜於AI每次面對複雜局面的準確應對,彷如每一盤棋都在自動升級。對於人工智能,圍棋是一塊可以濃墨重彩展現各自思維的畫板,而對於圍棋,AI的出現和進入,不會減弱其迷人的魅力,反而更能體現其變化無窮盡的深邃無垠,更能激發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勇氣和提升自我的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