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息影多年的黃聖依,在“當媽媽”這門課上,只拿了28分!

我們都知道,幼年時期的陪伴對孩子一生的成長至關重要,陪伴和愛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能給TA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氣。

親愛的家長朋友,你是否經常陪伴孩子呢?不管TA傷心難過,還是開心大笑,你有沒有認真傾聽過TA內心的聲音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探討下 “陪伴”這個話題。

在被大家廣泛探討的中國式育兒話題裡,有兩種育兒方式是非常極端的:一種是父母控制慾太強,老是要求孩子做這做那,過分干涉,甚至擅自幫孩子決定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另一種是父母為了工作,將孩子交給老人或親戚照顧,對孩子不聞不問,導致孩子與父母關係疏遠,甚至淡漠。

1

前幾天,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3》開播,黃聖依和兒子安迪一度衝到了微博熱搜的榜首。看了節目的小編感覺,黃聖依和安迪之間的相處可以說是幾對親子關係中問題最大、也最尷尬的了……這讓小編想到了極端育兒方式裡的第二種——對孩子不聞不問。

比如媽媽們初次登場時,節目組讓孩子幫媽媽挑選他們認為最漂亮的衣服,黃聖依撒嬌讓安迪給她挑衣服,安迪愛理不理的樣子不肯去……

在黃聖依的軟磨硬泡下,安迪給媽媽挑了一件綠色的衣服,問其原因,因為他討厭綠色……是的,安迪最不喜歡的就是綠色,他卻讓媽媽穿上綠色的外套。

息影多年的黃聖依,在“當媽媽”這門課上,只拿了28分!

選衣服這事,要說也能理解,畢竟是小孩子,哪有不淘氣不頑皮的,也許安迪跟媽媽鬧著玩的呢——但是在入學考試的環節裡,節目組要考媽媽對孩子的瞭解程度,黃聖依卻只得了28分……???這個分數意味著,黃聖依對兒子是非常不瞭解了。

息影多年的黃聖依,在“當媽媽”這門課上,只拿了28分!

比如這幾個題:

“如果只能帶一樣東西去外太空,安迪會帶什麼?”黃聖依認為會帶奧特曼,但安迪說的是氧氣瓶。

“如果問月亮上有什麼,你覺得安迪的回答是?”黃聖依絞盡腦汁想了半天,以孩子天真的角度回答:“兔子。”結果安迪非常理智地回答:“隕石、行星和空間站。”黃聖依不可置信地捂住嘴,這是年僅5歲半的兒子答出來的嗎?

是的,孩子已經在你不知不覺中長!大!啦!

息影多年的黃聖依,在“當媽媽”這門課上,只拿了28分!

“家裡安迪最喜歡的人是誰?”黃聖依自信滿滿地說:“肯定是媽媽吧。”然而安迪卻說第一愛的是奶奶,第二是弟弟。

當被問到:“爸爸媽媽忙的時候,你會孤單嗎?”

安迪說:“不會。”

“因為……我習慣了。”

這一句“習慣了”是多麼地扎心,才5歲多的孩子,卻習慣了孤獨……

息影多年的黃聖依,在“當媽媽”這門課上,只拿了28分!

黃聖依曾經在某演講節目中提到過,她不擅長表達情感,比較含蓄,為了保護兒子安迪,屏蔽掉外界不利於孩子成長的負面言論,她選擇了隱忍,儘量減少和孩子的接觸。所以安迪會這樣回答,小編一點都不覺得奇怪。經常不在孩子身邊,把孩子給奶奶帶,孩子和媽媽的感情又怎麼會親呢?!

2

保護孩子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看出了黃聖依和楊子的育兒觀:拼命發展自己的事業,以求讓孩子過得更好。

我們總是想要拼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給他們報3萬塊的輔導班,為他們買800萬的學區房,卻偏偏忽略了,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心思去陪伴孩子。

用“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做藉口,忙於工作生意,完全錯過了孩子成長的家長有多少?生完孩子就把孩子丟給父母長輩,重回自己的工作軌跡的家長又有多少?

息影多年的黃聖依,在“當媽媽”這門課上,只拿了28分!

很多父母喜歡抱怨養孩子很難,可是當問他們到底哪裡難時,他們的回答總是那幾個理由:“學區房太貴”“學費太高”“保姆太貴”“奶粉太貴”“輔導班太貴”“送出國遊學太貴”……在很多父母的心中,養孩子=需要錢。只要把錢賺夠了,讓孩子住最大的房子,上最好的學校,過最優質的生活,這就叫養孩子,孩子就會感激他們、喜歡他們,覺得他們好。

安迪的確住上了華麗的莊園,擁有屬於自己的私人遊樂場。可是,他和媽媽黃聖依就像是陌生人一樣:黃聖依自信滿滿地為安迪準備了一堆零食時,安迪說“這裡沒有一樣是我愛吃的”;黃聖依帶安迪去商場準備瘋狂“買買買”時,安迪也沒有表現出開心和興奮,還一度甩開黃聖依的手;甚至在媽媽離開時躲進了茶几下面,一句話也不說……這些富足的物質條件,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他們最想要的嗎?

3

去年湖南衛視推出了一檔節目《兒行千里》,第一期邀請的嘉賓是何江,他曾以優秀學生代表的身份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做演講。何江來自湖南省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他能夠走出國門,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不僅僅是自己的努力,更得益於父母最初對他的用心陪伴。

息影多年的黃聖依,在“當媽媽”這門課上,只拿了28分!

圖:何江哈佛大學畢業演講

在他們那個村子,父母外出打工賺錢是很普遍的,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兒童”。

而何江的父母選擇了留在家裡陪著孩子成長。

他們說可以多種點田,多喂點豬,來解決經濟上的困難。

他們始終堅守“唯有讀書高”的樸素認識,竭盡全力地支持孩子讀書。

他們不打牌、不娛樂,每天靜靜地陪著孩子們看書、寫作業。

全家人晚上一起讀書,交流讀書心得,還舉辦家庭閱讀比賽。

用心陪伴孩子成長,是最好的家風,也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4

可能有的父母會說,賺錢養家和陪伴孩子真的不能兩全,沒辦法,我們必須舍其一。

陪伴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忙,永遠不是藉口。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無論多忙都會堅持跟家人一起共進晚餐,跟孩子們分享一天的見聞,聊聊學校的趣事。陪伴,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方式:

例如成都的一位希希媽媽,苦於經常出差,為了彌補不能陪伴孩子的遺憾,便嘗試著在出差前給孩子寫信,讓孩子體會到什麼是“見字如面”,並且每一封信都精心設計,還加入一些小故事或遊戲,希望孩子不會感到孤單。

鉛筆 分割線

1月12日:

盼了一週的週末影院又要開播啦!今天早晨和你談論到媽媽因為要出差無法陪你一起觀看的時候,你給我出了個好主意:“晚上視頻連線一起觀看”……

息影多年的黃聖依,在“當媽媽”這門課上,只拿了28分!

1月13日:

iPad媽媽走之前已經給你充好電了,密碼由2、5、6、8這四個數字組成。第一個數字是:35-21+76-58-24……

息影多年的黃聖依,在“當媽媽”這門課上,只拿了28分!

1月14日:

今天爸爸將帶你去金沙考古墓地,在那裡你將參與到準備、發掘、記錄、保管、修復等考古工作中去。媽媽已經將筆記本、放大鏡等工具給你準備好了……明天我就回來啦!

息影多年的黃聖依,在“當媽媽”這門課上,只拿了28分!

這種另類的親子陪伴方式,孩子也樂在其中,詳情請點擊:4年出差,她給孩子寫下上百封信,這位媽媽的家教堪稱教科書!

真正的陪伴,不拘泥於時間的長短,也不限制方式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和陪伴。

哈佛心理學家教授吉爾博特說:“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每一朵花都有花期,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可逆。無論家長工作繁忙與否,對孩子的關愛一定不能缺席。父母的責任不在於拼命賺錢,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而在於教會孩子如何成為一個懂得獨立思考,擁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人,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