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烤串、火鍋”悄悄開業,堂食來了但客人奇缺!業內:行業恢復元氣或比預期要晚

“tony老師、火鍋、烤串”曾一度成為疫情期間的最高呼聲,如今隨著餐飲企業的有序復工,“出門擼串”已經不再是奢望,餐飲店的堂食服務正在悄悄恢復中,只是據e公司記者調查瞭解,門店業務情況卻是“一般般”。

由於疫情較長時間的影響,以及近期國外的疫情形勢,專家指出餐飲業的3月份“仍將是外賣為主”,而且業內人士對預計的“報復性”反彈表示“大概率不會到來,而是分散成波段狀”,並指出,“(餐飲業)真正恢復到之前的水平,大概率要到幾年之後了。”

另外,對頭部餐飲企業來說,目前已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專家與業內人士也不約而同的指出,疫情對餐飲業“兩頭的還好辦,中間的最難受”,中間部位具有一定規模的餐飲店或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的區域。

餐飲復工堂食悄悄恢復中

疫情之下,餐飲業成為影響最為直接的行業之一。以至於2月初西貝老總賈國龍以一份公開信登上熱搜。不過,e公司記者觀察發現,隨著疫情的控制進程,近期餐飲企業也在恢復之中,除了大多數餐飲企業一直在做的外賣業務外,堂食業務也已經在悄悄恢復,“出門擼串”已經並非不可能之事。

首先在政策層面,各地已經相繼鬆動。近日,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南京、青島等主要城市以及各地中小城市,也均發佈相關餐飲業有序復工復業指引等,餐飲企業報備後可有序復工。不過多數城市要求仍較嚴格,除了復工需要層層把關,大部分場所仍不能提供堂食。

以深圳為例,根據指引對不同風險區域有不同規定,高風險預期餐飲店只可開展外賣打包服務,中風險區域則為限制性開展堂食,而低風險區域各類餐飲單位按照中風險區域要求限制性開展堂食。記者走訪也發現,深圳餐飲企業開業狀況依然較為嚴格,以福田中心區的深圳書城為例,開業的餐飲店仍只允許打包外帶,在書城周邊的商業區域多數快餐店已經可以堂食,但均要登記信息以及測量體溫,並要求一桌一人。

另外,經記者電話諮詢,深圳部分連鎖餐飲企業如西貝、木屋燒烤等,也已經在本週初(3月3日左右)陸續恢復堂食。木屋燒烤上梅林店員工3月6日告訴記者,“堂食已經恢復2、3天了,不過每桌限定人數而且間隔就坐,營業時間到凌晨3點”。西貝卓悅匯店的營業時間則跟隨商場關門時間截止晚上8點。

“烤串、火锅”悄悄开业,堂食来了但客人奇缺!业内:行业恢复元气或比预期要晚

不過無論西貝還是木屋燒烤,均是部分店鋪開放堂食狀態,西貝員工介紹,“店面在陸續開業中,深圳一部分開了,一部分堂食還沒開,市中心區大概開了三分之二。”

不過,還有相當一部分餐飲店並未恢復堂食,海底撈在3月5日時對外表示是“堂食已在準備中”,深圳福田某海底撈工作人員對e公司記者講到:“全國還在統一停業,我們這裡可能要到3月中旬或者3月下旬,目前店面只是留幾個人值班。”

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介紹,目前深圳木屋燒烤店鋪恢復堂食已經有一半多,“60多家店鋪已經有30多家店恢復,是按照政府疫區分級的情況每天都在陸續開放。”他表示:“目前堂食與否都是企業自身的判斷和選擇,開了能不能賺到錢也是一回事兒,不開的話反而能節省更多的成本。這次疫情,無論影響時間還有感染人數都是超預期的,恐慌不可能那麼快散去,大家也都在基於各種綜合因素做著自己的考慮。”

他講的綜合因素包括經濟成本、品牌影響等,隋政軍表示:“木屋燒烤只是在疫情下選擇了迎難而上、努力改變,這也是疫情之初公司就定下的基調,做品牌不能單看短期,一直不開堂食,對品牌、消費者甚至員工都是有一定影響的。”他還介紹在恢復堂食的硬性物資準備方面,木屋燒烤在疫情之初已經儲備了大量的口罩、額溫槍、消毒水等物資,“儲備時額溫槍才60元一把。”

短期或難恢復3月仍以外賣為主

不過對於這類非快餐、具有一定社交屬性的餐飲門店,無論是外賣還是堂食,疫情期間均影響明顯,西貝員工稱:“外賣業務量和之前(疫情之前)相差很大,堂食開業幾天食客也不多,昨天(3月5日)大概有20多個人。剛開始大家還不太敢出來,商場關門也比較早(晚上8點)。”

據隋政軍介紹,木屋燒烤店鋪堂食狀況目前也並不理想,“一般般了,大概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現在堂食即便只能開放一半座位,很多店也沒有幾桌客人,剛開始怎麼算都是虧的。”

不過木屋燒烤也一直進行著以外賣為主的自救,隋政軍介紹:“到昨天為止,我們全國業務已經恢復到大概之前的60%的水平了。我們一直比較努力,小夥伴們比較拼。”他所講的自救方法就是“全員營銷”,“其實也沒什麼秘訣,我們做的事兒別人也都在做,全員參與,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大家一起努力,‘三個臭皮匠能頂一個諸葛亮’,這是我一直的觀點。就是想辦法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我們有四、五千員工,每個人想辦法幹成一單就是接近5000單。”

在他看來,公司之前管理模式轉型中的確定的價值觀——“分享”起到了關鍵作用,隋政軍表示:“多幹多得、多創多分,大家憑本事來,現在能多賺點、未來有盼頭,員工就把這個地當自己地了,也能在關鍵時刻同舟共濟,並且激發大家積極性。”

像木屋一樣,外賣成為疫情期間眾多餐飲企業的重頭戲,現階段無論大中小飯店,無論是否已經開放堂食,對外賣的重視都到了異乎尋常的地步。以e公司記者瞭解到的某品牌快餐連鎖店深圳福田區域的周例會情況,這場線上線下結合的會議,幾乎全程都在講外賣情況,包括各個店面在主要平臺(美團、大眾點評、餓了嗎)達標情況,回訪情況,哪些店是努力一下就能達標的,客戶不滿意有哪些原因……區域負責人還強調,“你們要傳達給店員,哪些地方是能夠提高的儘量做到位。”

國內新營銷體系倡導者、鄭州大學副教授劉春雄也表示:“在國內疫情好轉,復工逐步擴大的階段,對餐飲企業來說是搶佔外賣的重要時期,特別是快餐店。”而且劉春雄認為“整個三月份都是餐飲業外賣為主的時期”,他的判斷也主要基於疫情的影響,特別是近期國外疫情的發展,“原本預計3月底應該差不多恢復的(多數消費場景),但現在國外疫情趨勢的發展超出大家預料。”

“報復性增長,原本認為會有的,從現在來看,很大程度上應該不會有了。而且真正恢復到之前的水平,大概率要到幾年之後了”隋政軍對於疫情對餐飲企業的影響則比較悲觀,他指出:“這一次拖時間的比較長,而且加之國外最近的加重趨勢,原本預計的報復性釋放將變成緩慢釋放、一波一波來。”

“今年短期內能恢復到原來的八成就不錯了,”隋政軍分析指出,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大家的習慣,之前大家幾乎已經養成了不在家吃飯的習慣,疫情又培養和訓練了大家各種做飯愛好和習慣,“不少女士在家做蛋糕搞烘焙,我們發現這兩天市面上酵母都脫銷了,一個多月大家手藝還都練得不錯了,這將啃掉一部分客戶”;第二是基於經濟的考慮,“大部分人的錢包比之前癟了,但是剛性支出又必不可少,一些企業的團建、招待等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如果國外疫情繼續加重,勢必又會反過來影響國內”。

一場慘烈的洗牌“中間最難受”

“本質上就是一個洗牌,一次慘烈的洗牌”,隋政軍講到。

對於餐飲企業來說,暫停下的現金流困問題無疑是最大的困境。西貝賈國龍曾經“叫苦”的主要原因即是“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不過這些頭部企業的呼聲也很快獲得了相應,根據公開消息,在2月末西貝獲高效金融支持,疫情後新增8億元授信,海底撈也迅速獲得21億授信支持。

只是正像西貝“叫苦”之後有人的留言,“連西貝都這樣了,那我們該怎麼辦?”在隋政軍和劉春雄眼中,餐飲企業本身就是門檻低,而且近幾年已經競爭激烈的行業,劉春雄指出“餐飲業每年關店率之前已經超100%”,隋政軍也表示:“疫情之前,很多跨行業資本和企業家都已經想進來。”

劉春雄對e公司記者表示:“這次疫情其實‘兩頭的還好辦,中間的最難受’,規模大的容易引起關注,小店損失也小,而且大不了關掉。”隋政軍採訪中也不約而同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9中國餐飲行業報告》顯示,行業平均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佔餐企營收32.67%,行業平均原材料成本佔營收的41.31%。根據中國飯店協會近期開展的調研,疫情期間餐飲企業營業額整體同比下降超九成,流動資金能夠撐到3個月以上的餐企寥寥無幾,僅佔比9%;現金流能夠支撐1-2個月的餐企佔比31%,27%的餐企表示已經無法繼續支撐。

隋政軍預計預計疫情影響餐飲業“真正的倒閉潮應該在3月底,大多企業是負債經營的,不過現在還沒到大家把子彈拼完的時候。大概就是到4月份的時候,疫情影響已經3個月。”

“倒閉的大多是中小型的”隋政軍也分析指出:“夫妻檔的小店一般沒問題,成本不高,扛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的;大的沒問題,已經形成體系,和資本有談判的條件;就怕投入了幾百萬裝修或處在連鎖擴張起步階段的,每個月租金和人工再承受幾十萬,最慘的是這一波。”

“對於跨行業想進來的資本倒是一個抄底的好機會。”隋政軍講到:“反正我們再內部已經講到要做好長期抗疫的準備,而且以後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不過在政策層面我們也看到,央行已經於2月24日提出,向餐飲企業提供大額低利率資金支持,從近期的動向來看,多地政府和銀行也已經相繼出臺針對餐飲企業的相關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