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說從對聯可看出人的文字功底和文化修養,有些人看起來沒有什麼根據,為何還湊熱鬧?

zzw133849905


這裡本是一個大眾娛樂平臺,又何必在意這些呢,自娛自樂就好。有些人將對聯對成了上下句、順口溜、排比句、信天游,只要開心就好。





我上一篇問答嚴重批判了不懂對聯卻瞎出對聯的人,並沒有批判對對聯的人。結果卻惹來了眾網友的拍磚,他們說老子高興就好,想怎麼對就怎麼對,我就是不按詞性、平仄和格律來對,你能奈我何!

當然這些是極個別現象,對於這些人,我確實沒有什麼可說的,你高興樂意就好!我好心相勸卻不聽,一副蠻橫不講理的樣子。既然是對對聯,還是按照對聯的規則來對比較好,注意詞性、平仄和意境,以及上下句的關聯性就可以了。




我經常在想,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多是平庸的人,而大師卻寥若晨星。現在我明白了,就是因為一些人在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地做事情,而另外一些人卻玩世不恭,不求學習上進,甚至蠻橫不講理。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完全不按規矩辦事。

對聯門檻雖然很低,但是博大精深,從對對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文化底蘊,比如上聯出“春歸花不落”,你對成“冬來雪花飄”就不行,稍微懂點對聯知識的人都不會這樣對。對聯似易而實難,“春歸花不落”顯示了一種自然現象,相信很多朋友都對過這個對聯,有興趣的可以再對一下。


說了好多難聽的話,我覺得還是沒有多大用處。因為懂對聯的人,你不說他也會嚴格按照格律來對。不懂對聯的人,你再怎麼要求,也沒有用處,他們依然我行我素。

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吧,只要自己高興就行,平臺的定義本來就是娛樂,要求過高就成專業課堂了,不利於對聯的普及。對聯本來就是一種文字遊戲,人們水平有高有低,做到雅俗共賞,開心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層城鵷雛


對聯是人們喜文樂見的言簡意駭的文學表達方式。它不同於詩歌和順口順,信天游那讀起來朗朗上口,下上合韻;也不同於排比,上下句可以連用一個字或一個詞。如賀敬之老師的排比句:一盞盞電燈亮又明;一座座樓房披彩虹;一排綠樹迎春風……是都是很好的排比句,當做對聯寫就不成了。對聯肯定是對偶但和對偶修辭的對聯又有些差異。建議初學對聯的網友有空看看語法修辭。這對寫對聯有一定幫助。嚴格說對聯對語法,詞彙,詞性,平仄聲韻要求都比較嚴!嚴於律詩,律詞。

對聯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精髓,是文化瑰寶。歷代文人雅士就連乾隆都非常喜歡對對聯。頭條自有了對聯問答更是有無數網友參遇和答,出現許許多多的優秀作品,美不勝收。當然有些確實不叫對聯,真是百花齊放了,但這說明大家對對聯的喜愛程度。

一定程度上從對聯可以看出對對聯的人的文化底蘊,各人受教育程度不同,我們不要求全責備,眾在參與。頭條是自由娛樂平臺。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只要不違背政治原則這讓人們自由發揮吧。自己高興就好,生活充實就行,又何必計較這些呢?


攜手同行45


對聯,最早源於宮廷對稱的隊列儀仗,故又稱隊仗,對仗。當然,現已有所區別,對仗一般是專指詩詞中需要對偶的句子,例如律詩中的頷聯和頸聯。而對聯則已發展成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在詩詞聯中,對聯不論受眾還是參與人數,都是最多的,也就是說群眾基礎是最好的。

早年時,曾擔任詩詞論壇的版主,那時我對對聯可以說極之討厭。當然,我並不是討厭對聯這種文學形式,相反是很喜歡,亦會參與其中。但從論壇管理的角度,我們又將對聯稱作版塊“毒藥”。因為其霸屏的速度超乎想象,本應是核心的詩詞反變得沒一席之地,由此也引發出很多的罵戰。



在頭條,對對子的人數也遠超過寫詩詞的人數,其可大概可分為三類人,第一類,有一定創作基礎的,他們將對對子,當作是一種練句或創作輔助,所以他們的態度是認真。第二類,試圖借對對子進行詩詞聯創作學習的,他們儘管創作基礎並不太好,但充滿誠意。第三類,將對對子作為休閒、娛樂、交際等用途的,這群體水平參差,對提高創作能力的需求也並不迫切。

不論屬於以上那一類,我都支持。

首先是頭條現有很好的推薦算法和欄目細分,對聯不會因太過霸屏而影響體驗。其次,對對子並沒不健康或影響他人健康的因素。即使將其作為一種休閒娛樂的形式,其至小也比打麻將,玩網遊更健康吧,何況還不用花錢。



任何詩詞都是由句子組成的。過往隨師學習,串句和對仗都是每日功課,因此在頭條對對子也是練句的好方法,詩詞創作如不練寫,能倒背唐詩三百首也未必可為。說句老實話,頭條上很多詩詞的句子都是不合格的,其實參與對對也是一種很好的提高的方法。

學習分為主動和被動。請相信,即使帶著娛樂的心理,不求上進,也會因參與其中而獲得進步。

當然,作為大眾平臺,頭條對聯的創作水平肯定和專業論壇存在差距。但也正因為整體水平不高,能使更多的人有膽量參與其中。

最後,也跟聯友說說,學習一些對聯的基礎知識,例如平仄格律,基本句法,意象運用等,玩起來,會更有樂趣,也會更有成就感。


詩詞書院


我覺得能看出作者的文化功底和文化修弄,有時竟有如見其人之感覺。這大概就是平時所謂讀人吧!

但不管怎麼說,只要不是違法違規的,一笑了之,不要苛求。

我還挺贊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習是一個過程,我才入門挺喜歡現在的文化氛圍,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小辮子,有利於和諧社會




劉480909厚德載物


唉,層城鵷雛先生算是白說了!這些喜歡對對聯的人,所對的“春歸花不落”,有一個懂平仄的嗎?上聯平平平仄仄,下聯就應該是仄仄仄平平(第一字可平可仄),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只說說那個自稱“標準示範”的“範例”:秋去葉盡飛,平仄仄仄平,第四字應平反仄,這是哪門子的“標準示範”?不是自曝其短嗎?除了平仄外,還有內容和意境,春歸花不落,多美的句子,豈是用時令夏、秋、冬死套就算對好了?在意思上,春歸花卻不落,這與通常的自然現象是相反的(通常應該是春歸花落),因此下聯也應把這一層對出來,才算與之勢均力敵。再以“標準示範”為例,秋去葉盡飛,這是自然現象啊,能對嗎?如果對成:

春歸花不落

歲暮葉難雕

用《論語》“歲寒而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句意,則還差強人意。之所以改“歲寒”為“歲暮”,是因為“寒”為平聲,第二字必須為仄聲。而從意思上來說,歲暮乃一年將盡之時,也即最“寒”之時,故換字不換意,而又平仄工整。先生撰文不回答,大概是又怕招來不懂對聯而又喜歡瞎對的人一頓臭罵,本人就批一批逆鱗,掃一掃高興,受一受惡罵吧!雖然你高興就好,但也不要把對聯玩壞了,什麼都是娛樂至死,只有使文化越來越淺薄,越來越無聊,越來越快餐化。


光明在前62735002


中午的蓮下鎮,淫雨霏霏,一幅雨景氣派。

雨點打我所在教室屋頂,雨聲很大,有點沙沙叮噹響的節奏。下班了,我一個人躲在辦公室裡,悄悄刷著手機,尋找樂趣。

同事們冒著雨回家做飯、吃飯了,此時我正空閒著,獨自欣賞著校園雨景,即景生情。

我坐下來,簡單回答悟空邀請,對網聊中詩詞對聯等一些問題,發表個人看法,觀點僅為閒聊之說,喜歡我的人就看下去,提提意見,以祈共同進步;不喜歡的,請不要浪費時間看下去,勿猥瑣我也。點贊與批評同愛。

我首先認為:這是大眾文化的興起,也是樂學樂聊的好辦法,應該規範而推廣。

我再次認為:對聯基礎格律是應該保持維新的,但由於我國地域廣大,普通話語言把握有異,方言眾多,土生土長,這就造成地方性方言先入為主的局面。

所以現代詩詞對聯應該在普通話的基礎上不拘一格,摒棄陳舊陋習,大膽改革創新。能使大眾喜聞樂見,才能使大眾文化絢麗多彩。

我再三認為:大眾文化是紛繁複雜的,地域性的文化應該參照大眾性文化的共有特點,尊古維新,發揚廣大。保持地方特色,但不能喧賓奪主。

例如,我們潮汕七字歌,潮汕歌仔用潮汕話唱讀起來順口順章,非常好聽,吸引著廣大潮汕人民群眾和潮語愛好者。但若把它生硬推廣全國所有讀者,人家願意收受嗎?肯定市場不大!但作為潮人,傳統不但不能否定,而且必須好好維新繼承。

我又認為:文稿寫成,應該讓別人看懂、讀懂才有市場,能理解的人才會從中受益,你所寫的文章才有點贊可能。

北方的白雪皚皚場景,南方有否?若南方小學生寫當地風光用此一詞,必定抄襲他人而不化也。

南方淫雨霏霏天氣,北方見否?北方的孩子站在南海之顛,暈否?各地都有自己的優勢發展,文化必須在統一的基礎上群芳爭豔。

淮南之柑淮北橘,地域不同,叫法就有所不同嘛。

我們應該尊重地方文藝的傳承發展,推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眾文化。

文化旨在養人教人;文藝也應誘人悅人。一切文化必須以教人誨人為宗旨,提倡文明發展,和諧友善。

我最後認為:一切文化生活必須源於健康、和諧、得體氛圍中存在而發展;一切創作者必須來源於貼身生活,遵守三嚴三實,頌作寓於自己的樂趣之中耶!

我的肚子在鬧意見了,我該去重慶乾麵了。

以上聊說,僅是個人陋說,勿作政治觀點。

2018,08,30中午端本小學隨筆。


知趣321


.所謂對聯,即指上對下聯。這是文字藝術,也是文字遊戲。藝術指的是它的平仄對仗意境高妙,讀來讓人有如沐春風、賞心悅目的美感,情操受到陶冶,心情得到愉悅。遊戲是指它在語言對仗變化過程中始終保持既對立又統一的規則,不離題。對聯既稱為對聯而不稱同聯,就是為了使它在語言表述中通過平仄對仗閃爍跳躍達到變化美,最後相對而又統一,收到神奇的效果,和音樂的音高音低音節音符等不斷變化最後構成優美的旋律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我們對對聯雖然也主張出新意,但平仄對仗的基本規則應當遵守。如果字裡行間背離了基本規則要求,那就不屬於對聯範疇了。


苦舟之行


此言差矣!何為文字功底?何謂文化修養?

按照樓主的立意,"對子"這類是否應該只有蒲松齡、胡雪巖、吳承恩、羅貫中、施耐庵之類的文學巨匠才有資格來寫,而我等"下里巴人"根本就沒有資格來這裡湊熱鬧?

"陽春白雪"雖然"公認""美妙","高山流水"固然"公認""清高",可是在"下里巴人"的眼中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那就是一種吃飽了閒來無事的"裝腔作勢"、"無病呻吟"。

所以說,若是真的缺失了我們這些沒有文字功底、文化修養也不高的"下里巴人"的陪襯,就是再美的"陽春白雪"也索然無味,弄不好那些"陽春白雪"們就會像一隻孤獨的野狼一般、只能對著空曠的山野嚎叫了。



環球探索者


是的,對聯對文字的功底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詩詞與對聯是緊密相連的,都要求平仄和韻,因此,熟讀古詩詞的人大多於對聯都無問題。過去,詩詞歌賦,四五五經為文人所必修,隨吋代發展,學校也不再教授,但做為文化,卻必須得到傳承。做為愛好者,倚聲和韻,存意境,懷高遠是為雅事,愛玩者,興之所致,隨口而出,亦不缺妙語。所以,相融相樂,熱熱鬧鬧再好不過


流雲不為雨


不論過去和現在,看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修養、素質、能力,不論他(她)多聰明、多狡猾,狐狸尾巴都是藏不住的。古人云:“開言見肺腑。”、“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動筆知深淺。”、“出手看套路。”、“走路看健康”……都是徵對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的。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每時每刻用這些“辨妖鏡”去聆聽每一個人的每一句話,觀察每一個動作、每一件事、每一篇文章、每一副對聯,它的好壞高低豈不是涇渭分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