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无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

布施作为佛教六度法门之首,充分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佛教导我们修布施,是叫我们断悭贪。布施意为“普舍”,人们或多或少都有悭吝不舍之心,对于自己的东西特别是钱财,不但不肯布施给别人,而且对于物质财富可谓是“惟图多求,不知满足”。殊不知,人的贪欲心是个永远无法填满的黑洞,一味的索求,只会使自己越来越空虚,甚至不择手段,杀人放火,谋财害命,来贪求财物,做出种种恶业从而感招恶报。

无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

圆瑛大师生前曾教导弟子们说:“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佛菩萨教导我们修行布施,就是为了对治众生的悭贪罪恶之心。

其实,布施并不只是财物上的布施,一切能够利益他人的善举都可称为布施。做义工是布施,印经弘法是布施,看到别人受了委屈而好言安慰也是布施……只要有心,生活中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皆是布施。

无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

那么一个人能作的最究竟的布施是什么?

应该是“不住于相”的“三轮体空”布施。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所以说,菩萨没有执着,三轮体空的布施,即是无相布施。如此布施,功德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思量。

那么何谓“三轮体空”?

《入中论》云:“施者,受施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蜜。”施者是空,受者也是空,所布施的财物也是无生大空性,安住于此即是三轮体空的布施。这样的布施才能称为真正的出世间的波罗蜜多。简而言之,当以无所得心行于布施。“了达一切施者,受者,所施之物皆不可得”,此即是通达诸法空相。“不可得”者即是菩萨没有贪著之心,不贪著自己所施的东西,不因自己的好恶而区别所施予的对象,不贪著于布施的福报等等。总之,即是要无相布施,三轮体空,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智慧和解脱。

无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认真自然的去修布施,诚心诚意,量力而为,不求回报的去做,这样我们的命运就都会转变。要有恒心,有耐心,财富,智慧,健康,长寿的善果定会现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