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無相佈施,福德不可思量!

佈施作為佛教六度法門之首,充分體現了佛教的慈悲精神。佛教導我們修佈施,是叫我們斷慳貪。佈施意為“普舍”,人們或多或少都有慳吝不捨之心,對於自己的東西特別是錢財,不但不肯佈施給別人,而且對於物質財富可謂是“惟圖多求,不知滿足”。殊不知,人的貪慾心是個永遠無法填滿的黑洞,一味的索求,只會使自己越來越空虛,甚至不擇手段,殺人放火,謀財害命,來貪求財物,做出種種惡業從而感招惡報。

無相佈施,福德不可思量!

圓瑛大師生前曾教導弟子們說:“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佛菩薩教導我們修行佈施,就是為了對治眾生的慳貪罪惡之心。

其實,佈施並不只是財物上的佈施,一切能夠利益他人的善舉都可稱為佈施。做義工是佈施,印經弘法是佈施,看到別人受了委屈而好言安慰也是佈施……只要有心,生活中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皆是佈施。

無相佈施,福德不可思量!

那麼一個人能作的最究竟的佈施是什麼?

應該是“不住於相”的“三輪體空”佈施。

《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所以說,菩薩沒有執著,三輪體空的佈施,即是無相佈施。如此佈施,功德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思量。

那麼何謂“三輪體空”?

《入中論》雲:“施者,受施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羅蜜。”施者是空,受者也是空,所佈施的財物也是無生大空性,安住於此即是三輪體空的佈施。這樣的佈施才能稱為真正的出世間的波羅蜜多。簡而言之,當以無所得心行於佈施。“了達一切施者,受者,所施之物皆不可得”,此即是通達諸法空相。“不可得”者即是菩薩沒有貪著之心,不貪著自己所施的東西,不因自己的好惡而區別所施予的對象,不貪著於佈施的福報等等。總之,即是要無相佈施,三輪體空,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智慧和解脫。

無相佈施,福德不可思量!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認真自然的去修佈施,誠心誠意,量力而為,不求回報的去做,這樣我們的命運就都會轉變。要有恆心,有耐心,財富,智慧,健康,長壽的善果定會現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