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有人說“特朗普挽救了美國的經濟”的觀點?你認同嗎?

香堂風子


感謝邀請!
挽救了美國的經濟,現在下這個結論還為時尚早。美國經濟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便陷入步履蹣跚但緩慢復甦的狀態。在奧巴馬第二個任期內,美國經濟就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呈緩慢回升趨勢,當然這個回升是相對於金融危機時所處的低谷而言的,且代價是美國的國家債務以極高的速度躥升。根據當前(2018年7月27日)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的第二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初值錄得4.1%,創近4年來最佳表現;美國的失業率也處於歷史低位。


這些數據非常亮眼,以美國近20萬億美元GDP的體量,增速超過4%確屬不易。但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學家警告稱,美國第二季度GDP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出口。鑑於當前美國在世界範圍內掀起貿易戰的特殊背景,很多國家尤其是部分美國的盟國都不得不對美國妥協,增加對美進口,以換取美國在關稅上的豁免。而這些違背經濟規律的做法是難以持續的。
我們注意到特朗普上任後在經濟領域有三大動作:一是號召製造業迴歸美國;二是減稅;三是發起貿易戰。我們簡要分析,當前全球經濟的突出特徵是產業分工,優勢互補,共同構建全球生產價值鏈。在這條價值鏈曲線上(即微笑曲線),美國等發達國家處於價值鏈的頂端,生產的是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利潤的產品,而中國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則處在價值鏈的低端(中國的經濟轉型就是向價值鏈中高端轉型),生產的都是高能耗、高汙染、低附加值的產品,換而言之,中國賺的都是血汗錢,典型的例子就是8億件襯衫換波音飛機。

因此大規模的製造業集聚在中國是有其背後經濟學原理的,中國有龐大的統一的市場;廉價且技術熟練的產業工人;優良的基礎設施;政府的招商引資和政策的扶持等,加之由此帶來的規模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而現在美國要反其道而行之,重走當年的走過的路,卻發現美國製造出的產品(中低端產品)根本無法同made in China 或 made in Vietnam去競爭,這也是從奧巴馬任內就一直呼籲,美國的製造業依然沒有太多起色的原因。

其次減稅對經濟的提振效應,目前仍有待觀察,美國曆史上有有過多次減稅的政策,但帶來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褒貶不一。至於通過貿易戰的方式讓他國妥協的方式,更是霸權主義的體現,是在揮霍美國近百年來積累的信用和優勢,無異於飲鴆止渴。
故特朗普挽救美國經濟的說法還有待商榷,時值臨近美國中期選舉,諸君不如且看特朗普能否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一直贏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