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面具》侯勇:角色求新突破自我 以正演邪更顯反轉

《面具》侯勇:角色求新突破自我 以正演邪更显反转

在去年熱播的反腐大戲《人民的名義》中,侯勇憑藉“教科書般的演技”將“小官鉅貪”趙德漢一波三折的心理反轉演繹得淋漓盡致,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實上,入行近三十年的侯勇演繹過一百多個“正派”角色,部隊文工團27年的軍營生活讓他對軍旅、戰爭題材信手拈來。而在北京衛視的熱播劇《面具》中,侯勇塑造了一個難以捉摸、身負多重任務的“特務”丁戰國。播出至今,身份成謎的丁戰國不僅迷惑了劇中的李春秋等人,也迷惑了不少觀眾。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侯勇坦言自己這次完全是“以正演邪”。言外之意,自己平時塑造了太多的好人角色,以至於反轉前的好人戲份才更可信;隨著劇情推進,逐漸曝光後的真實面目才會讓觀眾大呼意外。

“三伏”完成“三九”的戲

《面具》中,侯勇飾演的哈爾濱市公安局治安科副科長丁戰國是一個偵查高手,一開場便以自問自答式的案件陳述被網友調侃為“神探侯洛克”,與他組隊的法醫李春秋(祖峰飾)則被稱為“祖華生”。然而,看似和諧的“春秋戰國CP”,實則一直在相互猜疑。尤其是前期的丁戰國,處處設陷想要揭開李春秋的“面具”,兩個人的暗戰從未止歇。

儘管戲內的二人貌合神離、相互追逐,戲外卻有著不可多得的緣分:不僅同是出身江蘇,還生於同月同日。兩人雖之前從未合作過,一個開朗熱情,一個內向安靜,但第一次見面侯勇便直抒對祖峰的喜愛,稱其“特別內秀”。深入接觸後,侯勇表示,“祖峰拍戲時和私下裡不太像一個人,但又是一脈相承的。他私底下有熒屏上隱隱約約的爆發力,寬容度很高。”

《面具》的故事發生在除夕前的哈爾濱,為用最真實的視覺畫面引發觀眾的心理化學發應,劇組特意奔赴常州取景,在炎熱的“三伏天”完成了發生在“三九天”的戲份。由於特別怕熱,侯勇向劇組哭求“實在是受不了了,求求你們,把我棉衣衣膽拆了吧”,但拆過之後發現衣服會缺乏質感,只好又縫回去。就這樣,極為怕熱的侯勇包裹得裡三層外三層地在炎炎夏日中演繹了“寒冬臘月北方小城中”的公安幹警丁戰國。

角色求新突破自我

自從入行以來,侯勇的大多角色都是“硬漢”“軍人”,久而久之,這種單一類型的角色讓他感到自己的戲路很受限:“老演一種角色會沒有新鮮感,就像一個江蘇人,老吃淮揚菜,他會好奇東北亂燉和四川的火鍋是怎樣的,因為他對新鮮事物好奇。而這種好奇會產生化學反應,投入度和關注度都會不一樣。”帶著突破自我侷限、重塑自我的“變革”之心,侯勇在嘗試各種類型題材作品的道路上,遇到了《面具》。他用“看著看著汗毛都豎起來了”形容自己初讀劇本時的感受,感慨“很多年沒有碰到這種劇本了,不但劇情寫得特別縝密、人物生動,最重要的是他對這個作品的態度很用心”。作為自己出演的第一部諜戰劇,《面具》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設計,複雜真實的人性展現都讓侯勇頗為動容:“這個劇本不單單讓主角出彩,邊邊角角的人物都是立體有層次的,這樣的劇本直接就激起了我的表達欲、表演慾”。

就這樣,長著一張老好人臉的侯勇開始突破自我,將丁戰國“善偽難辨”的面具內化於心,在重重反轉中給觀眾以意外和驚喜。製片人張海東表示,侯勇幾十年演繹生涯積澱的“好人形象”和紮實演技,是自己主動向其拋出橄欖枝的重要原因,“這個人物要帶給觀眾很大反轉的,所以前面這個人物一定要顯得真實可靠。”在侯勇看來,這次他是“以正演邪”, “他看起來是個老好人,但隨著案情的抽絲剝繭式的推動,大家會覺得有點不對勁,感覺每個人物都好像有點問題。這個戲好就好在這兒,隔幾集就是一個反轉,不看到最後一集根本猜不出來。”

直面年齡調整心態

除了演員這個身份之外,侯勇在去年10月還有一個身份——前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副團長。2015年以後,軍隊陸續改革,侯勇所在的文工團也順應政策接受了裁編。離開部隊,侯勇著實難掩失落的情緒,儘管當時部隊給了侯勇更好的安排,但他還是下了很大的決心選擇第一個離開。不僅是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同時也希望自己未來以演員身份繼續專注地過另一種生活,用藝術和作品去影響別人。比如,在回顧自己近三十年的演員生涯時,侯勇想起曾有粉絲給他留言,因為看了《衝出亞馬遜》這部電影而選擇去當兵。在侯勇看來,這是身為演員最有成就感的地方,“以自己一點微弱的力量,能影響到別人去選擇他終生所從事的職業,這比給我幾萬塊錢或者得一個獎更重要。這是我到四十多歲才有的體會。”

“五十而知天命”,作為公認的老戲骨,侯勇直言,“年齡是每個人都無法與之對抗的一種自然規律,我們所能做的是保持一個年輕的心態。”即使年齡可能會給自己的戲路帶來諸多限制,他也越來越能泰然處之,懂得妥協與退讓,“這個行業會有一些失落,因為你要隨著年齡的增長,調整你所要扮演的角色、年代等。所謂的與時俱進,對於演員來講有更真切的認知和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