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太空沒有氧氣,隕石還能燃燒?

魅力雨城丶


不是有沒有氧氣的問題,而是隕石在太空根本就不燃燒,所以有沒有氧氣都無所謂,就像太陽以及一些恆星也沒有氧氣卻能一直燃燒放熱發光。

很多人之所以認為隕石會在太空中燃燒主要是因為一些照片中拍攝到的隕石墜落地球時在發光,但事實其實是那些照片多是在地球上拍攝的,隕石和大氣層摩擦和空氣接觸當然會發出火花,發光發亮也就不足為奇了,在太空中的隕石很少發光,只是很平靜的飛行,只有少部分看起來似乎挺亮的隕石也是因為太陽反射而發出細微的亮光,就像星星本身也不會發光,一部分自身就能進行聚變,產生能量和熱量燃燒發亮,另一部分則是利用太陽反射的光發亮,無數發光的星體聚在一起成為夜空中最耀眼的星光。

大家最喜歡的流星就是隕石原發體中的一種,當流星體觸碰到大氣層時,撞擊時巨大的壓力和摩擦力使隕石發熱燃燒而發出亮光,遠處看起來像個火球,這些大大小小的帶著尾巴飛行的火球也就是所謂的流星,對我們而言流星就只是一種能看得到摸不著的東西,而隕石則是可以真真切切摸得到的,說白了隕石就是流星沒有來得及燃燒完的部分,也可能是太空中任何一個星體的碎片,也幸好只是沒有燃燒完的部分及碎片,如果是整個星體都墜落,地球可能又要迎來一次物種大滅絕了。


鎂客網


隕石發光,源於高溫,而非燃燒。發光的東西不一定在燃燒,就比如你家的電燈泡,發光,但絕不是在燃燒。

隕石發光的本質就是高溫。任何物質,只要溫度大於絕對零度,就會不斷的向外輻射電磁波。有的強,有的弱,其功率與表面積成正比,同時也與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我們平時看到燒紅的鐵塊,它發光是因為高溫,從而向外輻射電磁波。而其中的可見光波段足夠強,所以我們能夠看到。

我們看到的火焰也是這個原理,主要還是高溫產生的輻射。只是其中還有很多躍遷產生的其他波段的光。但總的趨勢是沒有變化的。

隕石在太空其實不會燃燒,因為沒有任何阻力。在落入地球大氣層之後,即便沒有氧氣,仍然能發光、燒燬。這裡的「燒」,指的是高溫,摩擦產生的高溫。

這樣的高溫會加熱隕石,從而使得它發光、蒸發,拖出尾跡。即便有真實的燃燒過程,其產生的熱量也遠遠不如摩擦產生的熱量。


章彥博


為什麼太空沒有氧氣,隕石還能燃燒?

答案是,你看到的隕石燃燒,其實發生在大氣層——不過這個燃燒確實不需要氧氣,只要有空氣就可以。

大氣層的厚度大概有幾十公里,隕石在太空的時候是不會燃燒的,因為太空是真空,沒有摩擦,隕石就是安靜的飛行,一旦進入地球的大氣層,隕石開始接觸到氣體,這個時候因為氣體與隕石的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些熱量可以把隕石周圍的大氣加熱到等離子體的狀態,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火焰。

其實,隕石裡可能沒有可燃燒的物質,但因為溫度太高,主要是把周圍的大氣加熱了產生了火焰,這其實與氧氣也沒有什麼關係,就算地球上全是氮氣,這樣的大石頭從天下掉下來,照樣能著火。

我們中國的老百姓有一個誤解,總覺得燃燒要有氧氣,這是一個巨大的誤解,比如太陽也在燃燒,就不需要氧氣,把加熱的硫磺放在氫氣裡,也是可以燃燒的——不需要氧氣。

那麼,回到隕石上來,隕石到底有沒有燃燒?當然也會燃燒,因為隨著它的周圍的溫度升高,到了幾千度上萬度的高溫,就是黃金都要融化,所以一般的隕石也就燃燒起來了——如果是一塊鐵隕石,裡面的鐵在2000度的時候肯定就著火了的——正因為如此,所以隕石掉到地面的時候往往尺寸不是太大,有的就變成了流星,消失在無垠的夜空之中。


軒中科技評論


因為氧氣並不是燃燒的必要條件!

燃燒這個詞非常的寬泛,這個詞原本是用來形容可燃物被點燃之後釋放火焰的現象,推而廣之我們現在經常用來表述像火焰一樣散發光和熱的過程,普通木材的燃燒過程實際上是有氧氣參與的氧化還原反應,通過這個反應可燃物質被轉化成了能量,這些能量以光和熱輻射的形式向外界擴散,就形成了我們看見的燃燒現象!

我們的自然界及浩瀚的宇宙當中到處都有這種光和熱散發的現象,我們人類習慣性得將這種現象描繪成燃燒,通過前文大家知道這種氧化還原反應可以產生光和熱的散發,因此許多人誤以為氧氣是產生這種現象的必要條件,其實不是的,首先氧化還原反應並不一定需要有氧氣,其次除了氧化還原反應之外還有許多反應也能散發光和熱,產生火焰未必需要氧氣。


不需要氧氣參與的放熱反應很多很多!它們都能產生火焰現象,看起來都像在燃燒!

學過化學的同學都知道木柴在有氧環境下發生的是一個典型的放熱反應,但是自然界中有不少不需要氧氣同樣可以發生的放熱反應,它們也能產生火焰向外界釋放能量,這樣的反應很多,例如如下幾種:

鎂帶在二氧化碳氣體中燃燒,鋁、銅等金屬在硫蒸氣裡燃燒,氫氣、銅絲、鐵絲、磷、金屬鈉等都可以在氯氣裡燃燒。


除了上述反應之外還有核裂變、核聚變等反應也不需要氧氣!


例如核裂變和核聚變都能釋放能量,它們並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根本就不需要氧氣,而且釋放的能量比氧化還原反應多得多,宇宙當中的星體發光基本都是在進行核聚變反應,例如太陽。


隕石的火焰是怎麼回事?

我們俗稱的隕石實際上是地外飛星或者飛石,能夠發生核聚變反應產生火焰現象的嚴格來說都不能稱之為隕石了,我們通常說的隕石都是比較小的星體碎片,在浩瀚的太空當中這些遙遠的碎片在真空環境下飛行也有看起來像火焰的東西,但是這種火焰並不是真的火焰,它並沒有進行光和熱的散發,例如哈雷彗星的尾巴,這個大尾巴的確看起來像火焰,實際上並不是我們通常所指的火焰,它只不過是受到太陽輻射作用彗星本身物質被汽化,然後與自身的微粒塵埃一起受到其它星體引力作用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尾巴,這些尾巴一方面在流失自身的物質,另一方面也在反射來自太陽等星體的光線,從你的角度看起來像火焰而已。

另外進入地球大氣層的隕石產生的流星的確也在發光發熱產生類似火焰一樣的現象,但是它是因為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導致的,雖然大氣層也有氧氣,但即使沒有氧氣這種現象依然會存在,摩擦生熱並不需要氧氣,只要摩擦的強度達到一定的水平,它同樣可以將質量轉化成能量向外界釋放光和熱。


心安理得君


為什麼太空沒有氧氣,隕石還能燃燒?

隕石從來都不在沒有氧氣的太空裡燃燒,它只在進入大氣層後燃燒......這點千萬別搞錯,因為只有高超音速的氣動作用才會讓隕石在穿過大氣層時出現類似“燃燒”的現象,但這並不是您認識的氧化燃燒過層,並且與大家想象的摩擦生熱機制或許有些不一樣,高超音速下的氣動加熱方式主要是激波,任何物體在超高音速飛行時其頭部的激波後方都會產生超高溫氣流,高溫的主要來源是激波壓縮空氣產生的超高溫。因此,小行星在大氣層掉落過程中的超高溫來源主要是氣體壓縮後產生的激波。

不過仍然有一個話題需要重新提醒下,在沒有進入大氣層之前,所有的小型天體都稱小行星,進入了大氣層那麼叫流星或者小行星撞擊地球,掉落在地上的小行星碎塊才能稱為隕石,麻煩各位不要搞錯了,因此以後再稱在宇宙空間的小行星為隕石會貽笑大方的哦.....

每年8月份的英仙座流星雨時間約在8.12日前後,夏季可是觀看流星雨的最好季節,各位有條件的不妨出去走走,畢竟這樣的機會也不多!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顧名思義隕石就是隕落的石頭。在太空中運行的小型天體或者說天體碎塊只有落到了地球、月球或者其它天體之上才能被稱為隕石。隕石一般都是硅酸鹽質的,如果它是鐵鎳質的,就會被稱為隕鐵或者鐵隕石。還有一種是兩者的混合物,被稱為鐵石隕石。

當然了,無論是隕石、鐵隕石還是鐵石隕石,它們在降落之前都只能被稱為太空碎塊。這些太空碎塊在太空中游蕩的時候,它們身處太空的真空環境中。此時,這些可憐的碎塊們絕對是不會燃燒的。一旦哪天有些不長眼的碎塊闖入地球大氣層的時候,這些碎塊與空氣摩擦產生高溫而發光。這時,人們把它們稱為流星。流星的發光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氧燃燒,它只是與空氣摩擦產生高溫而出現的一種物理發光現象。



這些流星大多都在落地之前因高溫解體並氣化,只有極少數傻大個沒有來得及完全氣化而落地,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隕石。

如果一顆太空碎塊有幸被月球所吸引,那麼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這顆太空碎塊會跳過“流星”這一“剎車”環節直接撞擊月球。如果此時你正在月球背面喝茶(因為你能嗎!),你會看到月面會突然無徵兆地被炸出一個坑。其實這就是月面上的一次隕石撞擊。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隕石在落月之前是悄無聲息的,只有在它撞月的那一刻才會“爆燃”並氣化。所以說,儘管月球背面都被隕石撞成麻子臉了,你在麻子的臉上還是撿不到一顆隕石。


可憐的月球由於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如今已被隕石們糟蹋成了“麻子臉”。


探奇筆記


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小心把東西點著了,我們拿嘴去吹,無論怎麼吹都吹不滅,但是我們只需找一個巨大的蓋子,將空氣阻隔,這個火就自然而然熄滅了,原因在於這個火沒有了助燃劑,也就是氧氣。

我們知道太空中是不存在氧氣的,它是一個真空的環境,如果我們在太空中釋放一顆氫彈,你會發現氫彈在爆炸的那一瞬間或釋放的巨大的能量,然後不到幾分鐘後它就會徹底的消失,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氫彈的威力不夠嗎?實際上是因為氫彈在爆炸之後,太空中沒有助燃劑和助燃體,所以它的爆炸也僅僅只是曇花一現。

既然太空沒有辦法燃燒,那麼我們看到的彗星?為什麼會燃燒蒸發呢?要知道太空沒有氧氣,那麼彗星是如何燃燒的?首先我們要了解的一點就是,無論是彗星,還是小行星,只有當它們落到地上,落到地球上之後,它們才會被稱為隕石,因此太空中不存在的絕對性的隕石。

彗星的燃燒簡單的說它是一種加熱效應,我們知道彗星一般都是圍繞著太陽公轉,它有一個近日點,當彗星到達這個近日點之後,它會受到太陽的高溫。逐漸的從內部開始蒸發,由於彗星是由冰加宇宙塵埃組成。受熱後,它就會釋放出大量的水蒸氣。而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水蒸氣會反射太陽光,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中的會議閃閃發亮,並且我們看的最清晰的就是彗星的尾巴!

彗星並不是在太空中一直髮亮,剛才說,它只有在近日點才會蒸發,而彗星的軌道是非常非常大的,我們知道宇宙的溫度非常的低,太空的平均溫度達到了零下200℃,因此當彗星遠離太陽之後,它就會被再一次的凝結,因此他就化身為一顆非常平凡的天體,不過當它再一次到達近日點之後,從地球上看它依舊會發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為什麼太空沒有氧氣,彗星發生燃燒的原因。

我是宇宙V空間,一個科普天文愛好者!本文由宇宙V空間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有疑問,請在下方評論和留言!

宇宙V空間


先說幾點關鍵的問題:

  1. 燃燒並不一定需要氧氣,例如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球一樣發光發熱,實際上是因為內核處發生核聚變,這根本不需要氧氣的參與;

  2. 一般如果人類可以肉眼可以看見隕石冒著火光呼嘯而來,這個時候隕石已經進入了地球的大氣層範圍;
  3. 即使大氣層中沒有氧氣全部是其他氣體,隕石進入大氣層後依然會像火球一樣發光發熱。
一般隕石被地球的引力捕獲都是以極高的速度衝入地球大氣層的,速度遠超過音速,在高速運動中除了跟大氣的摩擦生熱外,主要的溫度來源是因為氣動加熱。也就是隕石高速運動在前面使空氣快速壓縮。壓縮的氣流被做功,溫度可達上千攝氏度,在反過來影響隕石。這樣隕石的溫度急速增高發光發熱。這種原理大家可以去參考日常生活中用氣管給輪胎打氣,氣管底部溫度都是非常高的。

最後聲明一點太空中尚未掉落在地面上的天體碎片被稱為小行星、彗星等,只有通過大氣層掉落在地面上之後才被稱為隕石。



科學黑洞


題主提到的燃燒和氧氣本來就非充要條件,不是嚴格的因果關係,即有沒有氧氣和燃燒用為什麼連起來本來就是不對的。

氧氣既不是燃燒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有氧氣並不會必然燃燒大家是知道的,但是好多人認為燃燒一定要有氧氣,這是錯誤的。

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氧氣扮演著氧化劑的角色,可以扮演這種角色的並不是只有氧氣一種,其他其它氧化劑如氯氣也可以。

隕石不是在太空中燃燒

如果隕石在太空可以燃燒,那太空中的眾多衛星早就燃燒盡了,太空垃圾也不再需要清理。



不管是鐵隕石,石隕石還是石鐵隕石,受到地球引力吸引後,以極快的速度落向地面,在進入大氣層之前是真空,不會發熱。進入大氣層後,與大氣會產生劇烈摩擦,產生大量的熱將空氣電離,肉眼可見的燃燒狀的火焰,小的隕石可能完全由於高溫摩擦而燃盡,大的燃燒後的部分落在地球上。


核先生科普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那麼問題的答案就是這個嗎?

並不是!

我們回顧下燃燒需要的條件,一個是氧氣,另一個是溫度夠高。我們正常滅火的時候,你以為澆水這事兒是降溫嗎?並不是,而是因為這樣可以瞬間阻斷氧氣和可燃燒物的接觸。

所以,原本在太空勻速翱翔的隕石(因為太空是真空的),進入到地球的大氣層的時候,就開始了漫長的摩擦之旅!摩擦摩擦,是魔鬼的步伐~

這麼看來,就是因為摩擦產生了熱量,且這個熱量足夠高,且雖然稀薄的大氣,但依然有一些氧氣參與了這強烈的氧化還原反應,所以就出現了燃燒。

那麼,問題來了:只有氧氣參與才能燃燒?

NONONO。鎂在氮氣裡還能燃燒呢。鈉可以在氯氣裡燃燒。這些都是沒有氧氣參與的燃燒。燃燒就未必需要氧氣,而是助燃劑。摩擦產生的高溫可以使得空氣電離,點燃形成火焰。

所以,你們看到的隕石在空中火熱燃燒,未必是有氧氣參與的哦,速度太快了,摩擦就會有火焰哦。

最後,補充說一句,掉下倆的才是隕石。在太空飛的呀,那叫流星體。很多流星體在地球都無法到地面呢,所以不能叫隕石啦。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