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停!你正在讓你的孩子變成“塑料兒童”!

更多科學育兒精彩視頻,盡在【抖音 科學家庭育兒】

停!你正在讓你的孩子變成“塑料兒童”!

現在我們很多寶爸媽對於各種疾病、營養品的名字相對都很熟悉,但對於“塑料兒童”這個名字,可能稍顯陌生。

“塑料兒童”出自臺灣著名作家三毛的一篇文章中。

三毛跟荷西原本是想帶著家人外出旅遊,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卻發現孩子們對於草叢中的狗尾巴草、美麗的蝴蝶並不感興趣,相反,他們更加喜歡手上的漫畫、電視劇、遊戲機。

對於大自然中的美景,除了敷衍就只剩“怕”,怕泥巴髒,怕草叢中有蛇,怕花園裡有蜜蜂.......

三毛感嘆到:“城裡長大的孩子,最大的悲哀,在我看來是已經失去了大自然天賦給人的靈性。

其實,三毛說的這種“宅童”現象,在如今更為普遍。孩子們在逐漸被“塑料化”的過程中,切斷了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後,極容易出現肥胖、注意力紊亂、抑鬱、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現象。

而更加可怕的是,很多家長不僅渾然不知,還在無形中變成了“反自然養育”的幫兇。

在孩子走上“被塑料”化的過程中

很多人充當了“無形幫手”

其實生活中,將孩子“塑料化”的現象比比皆是,我們為了更好的呵護孩子,很多時候,自己走上了“反自然”的養育方式,卻毫不知情,至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 你是否干預過水到渠成的大運動?

現象:寶寶8個半月,他自己扶著站了起來,我擔心過早站立會讓他變成羅圈腿。這種站立需要阻止嗎?會讓他羅圈腿嗎?

解答:對嬰幼兒來說,大運動發育是水到渠成的過程,不過家長應讓嬰兒清醒時多趴著。

趴著是大運動發育的起點。趴→抬頭→抬胸→坐→爬→扶站→扶走→獨站→獨走……

對於八個多月的嬰兒,只要自己能扶著站,而且站立時全腳掌著地,家長就沒有必要阻止,也不用擔心孩子腿會因此會變成羅圈腿。

停!你正在讓你的孩子變成“塑料兒童”!

● 天氣不好,為預防感冒,不敢帶娃出去?

現象:最近小區裡面感冒的多,天氣變化快,我們都不敢讓娃出去玩......

解答:天氣變冷,預防感冒需注意:

①穿衣適當。穿過厚,易出汗,容易著涼、感冒。

②仍然堅持每天定時外出換空氣,提高呼吸道對涼空氣的適應力。

③儘可能多喝水,增加體內代謝。

④全家大人和6個月以上兒童,特別是上幼兒園以上兒童應考慮接種流感疫苗。

⑤家中若有感冒者,與孩子適當隔離。

● 孩子吃手、吮下唇、抱著娃娃睡覺,你干預了嗎?

現象:

有媽媽提問:“孩子老喜歡吸吮手指、下唇、安撫奶嘴、安撫巾、衣服領入睡,拔出來就哭,沒一會兒又放進去。我聽說這樣對牙不好的,也不衛生,怎麼戒斷?”

停!你正在讓你的孩子變成“塑料兒童”!

解答:

①吸吮是孩子的生理需求,跟我們大人的性慾一樣,怎麼就算“壞毛病”了?

一些毫無溫度的“身體健康指南”,以犧牲孩子心理健康為代價,這樣真的好嗎?

接納他,少說兩句,讓他吃個夠,心裡滿意了,自然就不吃了!

③觀察孩子最近是否正在經歷什麼特殊的事情,心理焦慮

④給孩子挑個品牌好點兒的,不怎麼傷牙的安撫奶嘴,經常消消毒。

我們每天早晚對他的小熊問好,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給小熊洗澡,拿吹風吹乾,再讓太陽公公把它曬得香香的。

如果能有空自己給孩子縫一個小熊,他一定會開心到不行。

⑤至於手指和下唇,孩子身上的玩意,壞不到哪兒去,活肉也能長好,由著他去吧,總比控制他要好得多——不然孩子變本加厲地吃,甚至因此出現心理問題和睡眠障礙,親子關係也很容易受影響,哪個更不划算呢?

這個時代最好的養育方式,

是讓孩子擺脫“塑料化”接近大自然

每個時代的家長,在帶孩子這件事上,會有不同的疑惑,但是我們都需要努力摸尋出最適合的養育方式。

現如今,放眼望去,孩子生活中的“塑料化”、“去自然化”趨勢已經日益嚴重。

孩子們原本應該親近自然的童年,變成了跟花樣百出的電子產品為伴;孩子只能吃超市裡面買回的加工食品,他們很難得知食物來源,更難切身體會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

所以,“自然養育”才是適合這個時代最好的養育方式!

停!你正在讓你的孩子變成“塑料兒童”!

● 寶爸媽要記著:

任何反自然的養育方式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肯定會有影響。只是這些事的不良後果有的能很快看到,容易終止;有的則十分隱蔽,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顯現。

在我們微信後臺,經常看到寶爸媽留言抱怨孩子愛玩、好動,特別難管,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

針對這類所謂的“熊孩子”,大多家長總覺得束手無策,抑或是選擇交給專業的早教機構處理。

停!你正在讓你的孩子變成“塑料兒童”!

上海的麻豆媽媽說,她家裡也有匹“野馬”,但是她的處理方式是還這匹“野馬”一個純淨的“大草原”!

麻豆媽放棄原有的工作環境,將學齡前的孩子帶到大自然裡去享受,讓大自然來充當這個最好的“早教老師”。

果然,他們發現孩子變成了勤勞的小“農場主”,無論是語言,還是其他社交能力都得到很好鍛鍊。

麻豆爸不僅會在茶園作詩,甚至能耐著性子分清“黃芽”、“瓜片”。

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的影響下,週末會有很多小夥伴加入這個與大自然相伴的拓展活動,麻豆爸的團隊協作、領導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停!你正在讓你的孩子變成“塑料兒童”!

啟發:自然養育≠放養。

① 自然養育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麻豆媽媽將豆哥稱之為一匹“野馬”,首先說明她對於自家的孩子是做過研究的,而且在之前的生活中,她也發現了,尊重天性,呵護純真,才是養育她家孩子最佳方法。

就如同我們常說,有些孩子自己吃飯吃得很好時,家長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吃,但是有些孩子見飯就躲。

那麼寶爸媽就要了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挑食偏食?還是消化吸收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找到癥結,從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② 自然養育是父母要負責為孩子提供更科學、合理的玩的素材。

無論是讓麻豆爸感受茶文化的薰陶,還是跟麻豆爸玩藏\\找雞蛋的遊戲,麻豆媽媽都在合理安排孩子的時間,給予恰當的引導和刺激,讓他在玩中吸收到更多營養,如促進認知、學會協作、體驗到美育和心靈滋養等。

③ 自然養育可以更好地教會孩子規則、獨立。

每週末麻豆爸跟小夥伴一起開展的野外拓展運動,不僅是麻豆媽在給他尋找一起玩的小夥伴,也是在自然養育中,讓麻豆爸掌握一些團隊協作的規則和技巧。

因為,自然養育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懂得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強。

停!你正在讓你的孩子變成“塑料兒童”!

●【有機媽媽】許洋:為了孩子,我把家從城市搬到郊區

下面我們要講的這位許洋家的故事,其實每天都上上演,而且很多寶爸媽心裡都癢癢地,想要去嘗試過這樣的生活,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還沒有執行!

2016年,許洋生病做了手術。也正是因為這場突發疾病,讓她意識到到健康的可貴。

她開始反思,關注周邊“塑料化”的生活環境,對於抵抗力尚弱的孩子們可能會造成的影響。

許洋果斷帶著兩個孩子開農場,讓他們吃到最天然有機的食品,在最自然純樸的環境下長大!

終於,孩子們不僅吃到了健康綠色有營養的食物,還愛上跟大自然的相處方式,變得開朗樂觀。

啟發:大自然讓我們耳聰目明,身體強健,也會減少孩子對於塑料環境的依賴。

① 大自然是最好的早教老師。

孩子天性屬於大自然,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會讓他異常欣喜。

捉螞蚱,堆沙堡,揪蘑菇,摳樹皮,吹蒲公英,也喜歡觀察路邊啄米的雞,舔毛或打盹的貓,搬家的螞蟻背上的米粒,以及他們長長的隊伍從哪裡來。

他們觀察日出日落,也觀察月亮在湖水中的倒影。大自然是最好的早教老師啊!

② 大自然會讓孩子的身體與心理得到雙重鍛鍊。

大自然不僅能讓我們頭腦聰明,也讓我更熟練地運用自己的生存技能。我們時而眺望遠方,時而觀察近處的昆蟲,自然的光線變化和層層疊疊的風景讓我們眼睛明亮。

在野外奔跑,風吹日曬,我們得到最自然的鍛鍊,豐富的低毒的微生物讓我們身體強健。

停!你正在讓你的孩子變成“塑料兒童”!

許洋家的兩個孩子不僅愛上了動手勞作,也學會了獨立思考,他們的性格也變得更堅強更獨立了。

③ 減少孩子對於電子產品、塑料環境的依賴。

以前開網吧的許洋,發現自從孩子來到農場後,他們的生活也不再單單侷限在手機、電視、遊樂場,農場裡總能挖掘出各種各樣新鮮的樂趣。

現在家長們的顧慮太多了,怕熱到孩子,曬到孩子,涼到孩子,熊孩子傷到孩子,外面有壞人,還有橫衝直撞的車輛,外面所有的東西都很髒,水不能摸,沙不能摳……

而家長自己疲於工作,陪孩子玩又覺得浪費時間,缺愛、孤單又無聊的孩子,在豐富多彩的電子世界裡尋求慰藉和陪伴,那是必然的事情啊!

孩子睡醒後,出門玩耍,然後吃飯,睡午覺,又出門玩耍。晚上在家中玩玩具,讀繪本,還有多少時間留給電子產品呢?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家庭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