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宋代的 “高考”複習資料

宋代的 “高考”複習資料

宋代的 “高考”複習資料

古代的科舉考試相當於今天的高考,不同的是,科舉錄取名額較少,但科舉中第後,很快就能踏入仕途,躋身官員行列,有了衣食無憂的鐵飯碗。宋代倡導文治,科舉取士名額比唐代顯著增多,由此刺激了圖書市場上各種“高考”複習資料的刊印和熱銷。

第一種是押題式複習資料。蘇軾在《議學校貢舉狀》中說:“近世士人纂類經史,綴輯時務,謂之策括。待問條目,搜抉略盡,臨場剽竊,竄易首尾,以眩有司,有司莫能辨也。”這段話的大意是,為了對付策論及經義考試,有些圖書出版商對經史書籍中有可能擬作考題的內容進行“地毯式”搜索,然後將其彙編成材料,建立題庫,以便考生複習備考。

第二種是分類編纂的複習資料,便於考生剽竊和隨時翻檢。如《押韻》一書:“輯六藝、諸子、三史句語,依韻編入,以備舉子試詩賦之用。”又如《群書會元截江網》一書的主要內容:“蓋(南宋)理宗時程試策論之本也……其書凡分六十五門,每門間附子目。各類之中,以歷代事實、宋朝事實、經傳格言、名臣奏議、諸儒至論分段標識,又有所謂主意、事證、時政、警段、結尾諸目,至於排偶成句,亦備載焉。”這種類編考試資料數量尤多,以至於南宋岳珂在《愧郯錄》中慨嘆:“凡類編條目、撮載綱要之書,稍可以便檢閱者,今充棟汗牛矣!”

第三種是時文類參考資料。所謂時文,是相對於古文而言,指的就是當時考場上比較流行的寫作格式和文風,猶如今天的高考範文。如《十先生奧論》,彙集“二程”、張耒、楊時、朱熹、呂祖謙、楊萬里、葉適等人所作策論文,分類編纂,加以註釋。《精選皇宋策學繩尺》,每篇先錄策題,題後有總論,論後有評議。再如《擢犀策》,系北宋中期至南宋初期的科舉考試時的範文。這些時文集,可供考生揣摩、模擬。

第四種是便於考生挾帶、考試作弊的複習資料。為了便於考生帶入考場,不被監考老師發現,這類複習資料大都是開本較小的小冊子。如《宋會要輯稿·選舉》說,不少書商將《三經新義》《莊子》《老子說》等縮印成小冊子,“可置掌握,人競求買,以備場屋檢閱之用”。又說,“今書坊經史子集事類,州縣所試程文,專刊小板,名曰夾袋冊,士子高價競售,專為懷挾之具。”所謂“高價競售”,可見這類複習資料的受歡迎程度。

第五種是“高考作文選”類的考試用書。如陳傅良編纂、方逢辰批點的《蛟峰批點止齋論祖》,選編了一些科舉範文,並對其優劣進行點評。該書卷首《論決》,提醒考生寫作論說文時要注意的八個方面的問題:審題、立意、造語、破題、原題、講題、使證、結尾。

第六種是“高考狀元”類的參考資料。《湘山野錄》卷下記載歐陽修省試得頭名,也就是今天所謂的高考狀元,他所作的詩賦文章,被書肆單獨刊印,沿街叫賣推銷:“便宜賣了,兩文錢來買歐陽狀元的文章啊!”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千年後的今天,圖書市場上編纂刊印的各類高考複習資料,大約也無外乎宋代時的種類。

來 源丨《四川政協報》2018年06月28日第04版

圖文編排丨董 彥

校 檢丨陳 雪 晴、楊 晨

終 審丨劉 姝 嵐

宋代的 “高考”复习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