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遊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聽著都要流口水,你吃過哪幾種?

| 注: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禁止模仿,抄襲,改編,違者必究!

|遊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聽著都要流口水,你吃過哪幾種?


遊臺灣美景,臺灣的美食也不能錯過,臺灣美食包羅萬象,融合了閩南、潮州、客家、日本等飲食文化,已然成為臺灣名片之一。熱愛美食的你,一定不能錯過啦~,今天講講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

遊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聽著都要流口水,你吃過哪幾種?

10,大腸包小腸

臺灣美食大腸包小腸的糯米腸、香腸,通常都先經過炭烤,而糯米腸切開後,也會再塗抹醬油膏等醬料。是臺灣1990年代興起的一種特殊小吃,與美國的熱狗有異曲同工之妙。

遊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聽著都要流口水,你吃過哪幾種?

9、鼎邊銼

許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嘗鼎邊銼的口味。日本NHK獨家專訪,特地來基隆攝影專輯其製作過程。鼎邊銼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裡這算是家常小吃。裡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乾、竹筍、高麗菜,內容豐富,是標準的湯好料多。然而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 “銼”是臺語,為爬滾的意思。其製作是用米磨成米漿,沿著大鍋鼎邊滾下,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邊銼。鼎邊銼以邢家所做最為有名。

遊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聽著都要流口水,你吃過哪幾種?

8、蚵仔煎

關於它的起源,有一則有趣的故事。民間傳聞,西元1661年時,荷蘭軍隊佔領臺南,泉州南安人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臺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

遊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聽著都要流口水,你吃過哪幾種?

7、阿宗面線

阿宗面線就是福建米麵,上面淋著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其特點是色黑條細,筋韌爽滑,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讓人吃完之後還想再吃;其內容物包括手工製作的面線、柴魚阿宗面線、筍絲以及豬大腸等材料。

遊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聽著都要流口水,你吃過哪幾種?

6、甜不辣

日料中的天婦羅是指:將魚蝦和蔬菜裹上漿放入油鍋炸成金色,這樣叫做天婦羅(tenpura)。而我國稱為甜不辣的,是將一些食材(肉、海鮮、魚肉等)弄成漿與麵粉混合成型的食物,炸透了沾著泰式甜辣醬吃。通常口感與加麵粉的貢丸相似。並非天婦羅。

遊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聽著都要流口水,你吃過哪幾種?

5、棺材板

棺材板,是臺灣一道非常有名的小吃。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雞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開始不稱棺材板,而為雞肝板。它的發明者是臺灣一位姓許的師傅,名叫許六一。這個小吃最早出現在臺南,後來,在臺灣各個地區都很受歡迎。

遊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聽著都要流口水,你吃過哪幾種?

4、彰化肉

彰化肉圓的主要材料是特選番薯粉(清明節後產製),上等豬肉、香菇、蛋黃、冬蝦、竹筍配蔥、玉桂香料。經過配製炊蒸,即是圓形表皮潤澤富彈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溫不燥的油鍋炸上數分鐘,撈起澆灑特製的佐料——糯米、花生、芝麻、糖攪拌而成的甜醬,加上上等壺底醬油。吃起來感覺皮脆餡香,味道可口。

遊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聽著都要流口水,你吃過哪幾種?

3、薑母鴨

據《中國藥譜》及《漢方藥典》兩書所載,薑母鴨原系一道宮廷御膳,相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後來流傳至民間,遂成為一款名菜。熟地、當歸、川芍有補血活血功效,枸杞子有補肝益腎作用,黨參、黃芪有補氣的效果,老鴨可以滋陰降火。因此,薑母鴨妙就妙在氣血雙補的同時,搭配鴨肉的滋陰降火功效,使得此道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老薑除腥熱身的藥膳效果也是讓人們普遍喜愛的主要原因。

遊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聽著都要流口水,你吃過哪幾種?

2、忠孝東路黃牛肉麵館

著名美食家、旅行家舒國治先生強烈推薦,號稱:“純粹鮮香上,此店全臺北稱第一”。牛肉湯香醇、鮮腴、淨清,不帶一絲其他作料味(如豆瓣、花 椒、肉桂、沙茶、番茄、醬油)。有的行家在吃麵時欲極盡酣暢淋漓,特囑牛肉另擱放一盤,只全心大口呼嚕吃麵,肉僅偶夾一兩片,所剩肉片打包帶走回家。

遊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盤點,聽著都要流口水,你吃過哪幾種?

1、生炒花枝

生炒花枝是一道簡單的家常菜,主料是花枝,胡蘿蔔條,溼木耳(或香菇),筍,小黃瓜。僅憑“生炒花枝”這個美名,就當先品為快。“花枝”是由主料魷魚,配以各類竹筍、胡蘿蔔熬製而成的。之所以叫“花枝”,是因為魷魚上部有十個肉腕,形如花枝,於是形象地取名。一口咬下去,會感覺到鮮美湯汁溢出,而滑韌的花枝口感更是一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