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慢性腎臟病患者什麼時候該看營養科

營養是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各種營養素代謝失調是CKD 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國外文獻報道,CKD患者中營養不良(不足)的發病率高達30%~40%。

慢性腎臟病患者什麼時候該看營養科

營養不良將影響住院患者住院期間的併發症的發生率、住院時間、病死率、費用和再住院率。合理的營養可滿足新陳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降低分解代謝,從而減輕氮質血癥、酸中毒和高鉀血癥。營養治療還可以糾正體內各種氨基酸和電解質紊亂,維持患者營養需要,增加其抗病能力,緩解病情,從而延長壽命。

CKD分為5期,每一期的管理方法和側重點不一樣,營養治療也各有區別!

CKD各期的管理要點

CKD 1期/2期

CKD 1期,GFR(腎小球濾過率)正常或略微升高,GFR水平在90ml/min/1.73㎡以上,這時候人體腎臟屬於亞健康狀態之下,並無明顯不適,這就需要定期參加體檢。這期間的治療主要是及早到腎病科就診,進行病因診斷、檢測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營養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學會通過飲食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執行低蛋白、低鈉飲食;改善生活方式,延緩疾病的發展;

慢性腎臟病患者什麼時候該看營養科

CKD2期,GFR水平從1期的90ml/min/1.73 ㎡以上降低到60-89ml/min/1.73 ㎡,慢性腎臟病開始變得有些嚴重。此期治療方法、營養治療目標與1期無太大差別。主要是評估疾病是否會進展和進展的速度。

CKD 3期 當CKD從2期發展到3期,就已經是腎臟中度異常,GFR水平降低到30-59ml/min/1.73㎡,(其中3期腎小球濾過率45-59 ml/min/1.73㎡時為3a期,30-44 ml/min/1.73㎡ 時為3b期)此時,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應該嚴格執行營養治療。加強對貧血、營養、鈣磷代謝異常和甲狀腺功能的監測,及時處理併發症,延緩疾病繼續進展。

慢性腎臟病患者什麼時候該看營養科

CKD 4期 到了CKD 4,此時腎小球濾過率嚴重下降,GFR水平已經降到15-29 ml/min/1.73 ㎡。這一期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持續的營養治療、監測各種腎臟指標。並且也建議開始瞭解腎臟替代療法、做好透析通路的準備和適當的營養儲備。

慢性腎臟病患者什麼時候該看營養科

CKD 5期 此時已發展到

腎衰竭階段,GFR水平已經下跌到15ml/min/1.73 ㎡以下。這時候的治療方式主要就是兩種,即透析治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和腎移植

CKD各期的營養重點

CKD患者早期膳食中能量攝入量尚充足,碳水化合物比例較為充足,蛋白質和脂肪稍顯欠缺。從臨床經驗看來,早期患者中主要存在以下營養問題:

1.膳食中植物蛋白所佔比例過高,高生物價蛋白(優質蛋白質)比例均小於50%,蛋白質來源比例明顯不合理。這可能於患者自我飲食控制過於嚴格,許多蛋白質含量豐富的牛奶、雞蛋、瘦肉等均拒絕食用有關,在營養干預中應尤為注意調整,儘量減少生物利用度較低的粳米、麵粉等高蛋白主食。

2.CKD2期開始,維生素B1, B2、維生素C攝入普遍不足。有調查提示,低蛋白飲食會導致維生素B2缺乏,低鉀飲食和攝食過少是導致維生素c缺乏主要因素。

從CKD早期即存在攝入不足,膳食攝入早期即有缺乏。在病程早期開始,攝入就遠遠少於推薦量。

3.自CKD3 期開始,除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攝入比例應注意調整

慢性腎臟病患者什麼時候該看營養科

研究發現,

持續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80%~85%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蛋白質能量消耗。腹膜透析患者的營養狀態與炎症、血管硬化以及住院率和死亡率等密切相關,改善營養不良可減輕炎症、降低血管疾病和提高生存率。

慢性腎臟病患者什麼時候該看營養科

國內一項前瞻性研究結果表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53.6%,其中輕至中度者佔39.3%,重度達14.3%,醫護人員和患者都必須足夠重視。

慢性腎臟病患者什麼時候該看營養科

綜上所述,一旦診斷為CKD,即應儘早進行營養諮詢;以CKD 3 期為明顯分水嶺,急需專業營養醫師針對此期進行膳食結構和膳食模式的強化調整。建議CKD患者和透析患者全程接受營養諮詢,儘早開始營養治療。

慢性腎臟病患者什麼時候該看營養科

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慢性腎臟病患者什麼時候該看營養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