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認識她嗎?這可能是目前最會教育孫女的上海外婆了!

這幾天,有一位上海外婆刷爆朋友圈。

在以入學嚴苛而聞名的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開放日中,一位等候在校門外的老人,面對記者的鏡頭侃侃而談,把自己的教育理念,非常流暢的表述,引來無數網友點贊。

認識她嗎?這可能是目前最會教育孫女的上海外婆了!

朱女士告訴記者,鬧出這麼大的動靜讓她措手不及,一整天都在回各種消息,但相比成為“網紅外婆”,更讓她高興的是,面試結果出來了。

她的外孫女,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已被包括世外在內的三所名校同時錄取!

特別是傳說中的世外小學,通過率低到令人咂舌的5%!能進這所學校的,個個都是“超級牛娃”。

祖輩帶孩子,一直是年輕人吐槽的對象,但這位老人卻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看她是如何教出可以反過來挑選三所名校的“牛娃”

朱女士,今年61歲,年輕時進入新民晚報從事校對工作,2013年退休。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外婆,外孫女6歲,外孫3歲。

女兒女婿工作繁忙,教育照看孫輩的重擔自然就落在她的肩上。年輕時,也耳聞目染學了一些育兒知識。但當她自己成了外婆,還是覺得惴惴不安。

現在孩子面對的競爭壓力,和她以往的經驗認知相比,完全就是兩碼事。

於是,堪稱“技術流外婆”的她,從網上下載許多育兒資料,從營養知識到幼兒心理學教材,認真學習,埋頭苦讀。從這些書裡,朱女士獲得了不少育兒觀念,

例如:家長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有底線的,不能無限滿足孩子的要求,越是愛孩子,有時候就越是要狠心;又例如:既要對人生充滿自信,也要有接受挫折的能力。

朱女士直言,中國老人帶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兩點:過分溺愛、缺乏教育理論支持。

在外孫女眼中,外婆時而是慈善的長輩,時而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時而是博學的老師,時而是嚴厲的“管家婆”。

孫女非常聽外婆的話,有點怕她,但也非常愛她,因為外婆一直會像和對待大人一樣和她講道理,尊重她的想法,最重要的是,給予她選擇的權利。

社會競爭如此殘酷,面試個小學都像以前高考似的,如果不下狠心,就是對孩子的未來不負責任。但前提是,所有課程都是基於孩子興趣與自願的情況下安排的。

再乖的孩子也有鬧脾氣的時候,比如有一陣子孫女死活不肯再學公文數學了。

外婆只好對她說:如果堅持下去,你就能夠成為更出色的人,當然只要努力過了,實在堅持不了,也可以選擇放棄。

“正是因為現實已經很殘酷了,我不想再抹殺孩子的天性,破壞她對學習的興趣。”

朱女士說,她始終認為,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如果當學習已經開始破壞孩子的幸福感,那麼她寧願選擇放棄結果,也要讓孩子能夠享受過程。

考不上名校是一時之痛,如果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對學習的熱情、對世界的好奇,那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放下結果,享受過程這也正是我們瑞叔成長營(←點擊節課瞭解我們)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

“不知跑道,何來起跑線”

就目前社會發展情況來看。人工智能技術水平肯定會達到一個我們現在無法想象的程度。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知識更新的速度會非常的快,就教育方面,培養孩子要往個性化方向發展。

牛津大學在最近的一項調研報告《未來僱傭狀況》數據顯示,在智能社會,這種特徵的人將被機器取代,他們是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

工作過程只需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需過腦,工作空間狹小封閉,不聞天下事的人。

而具備這些素質的人將在未來取得決定性的優勢:他們具有創新創意思維,有極高的審美,對他人有真正的關懷,具備良好的社交溝通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

因此,從教育的前瞻性來看,在未來孩子教育方面,首要任務就是要幫助孩子認識自我,發現自己內在潛能,打造自我個性化成長道路。

"多樣"和"個性"從來都不矛盾!

教育應該是能讓人能看到多種可能性,當孩子想要選擇某一種可能的時候,他可以知道應當如何撿起,如何去做。

我們尊重個性化,瑞叔成長營是一個平臺,我們要讓學員們在這個平臺自由成長。更多地尊重學員自身的意願,給他們創造有利條件。

今年暑期,我們引進了美國的一個家喻戶曉的項目《全英文拓展夏令營》,這個項目在美國很受家長孩子們的喜愛,並有美國多位資深教育專家來指導。

其實在去年的暑假我們把這個項目做了小規模的投放,看到很多小朋友都特別的喜歡,今年會在內地做全面的招生。

認識她嗎?這可能是目前最會教育孫女的上海外婆了!

夏令營活動項目種類多樣,孩子們無論能力高低,都能得到充分的鍛鍊,在社會實踐中,營造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能極大的改善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狀態而受到大多數家長們的認可,是我們樂於堅持去做的教學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