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筆輸入法為什麼現在不流行了?

腹黑的小憂鬱王子璇


記得一些年前,電腦開始普及的時候,很多人都還是使用五筆輸入法來打字。但是現在看到使用五筆輸入法的人越來越少了,似乎不那麼流行了。

五筆輸入法難度大

首先,五筆輸入法的輸入的依據是拆解字根之後進入輸入的,相信很多使用五筆輸入法的人都有意或者無意地背過鍵位對應的字根。一些使用五筆輸入法的老手可能已經記不得詳細的字根,但是這也必然是常年使用練習的結果,反正熟能生巧。

而對於初學者來說,跟著一般的教程還是需要從字根開始,背會了也不一定就能打出來,要在多次的拆字中掌握一些技巧,所以需要長時間反覆的練習才能使用好這個輸入法。雖然拆字就能打出來,符合漢字特點,但是學習成本和練習時間來看,對於初學者無疑難度也是很大的。

拼音打字更符合使用習慣

雖然拼音打字需要從眾多的同音字中選出合適的字看似比較麻煩,但是由於從小學習拼音的緣故,使得拼音打字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極其容易上手,甚至都不用學就可以打出想要的字。而選字的問題,可以通過打出詞組等的方式來解決。何況許多輸入法都會帶有詞語記憶功能,你打出的詞組選擇使用一次之後,你再打出這個拼音組合就的話,這個詞就可能成為你首選項了。這些都極大地方便了拼音打字的使用者們。不必去背字根,只要會拼音,就能打出想要的字,低門檻易上手,取代五筆輸入法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對於使用五筆輸入法一定年數了的人來說,可能還是五筆輸入法更容易打字也更快,這更多地來源於一種累積和熟能生巧。而對於初學打字的人來說,選擇拼音輸入法則更加容易上手使用,何況現在的語音識別也更加方便,這是一種大的趨勢,而學習成本較高的五筆輸入法不再流行也是這種趨勢下的結果。


stormzhang


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語音輸入之類的新的輸入法漸漸用的多了起來。只是在一些辦公場合,語音可能會吵到其他人,所以還沒法完全普及。


看風景的蝸牛君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過去的單位,無論大小,會有一個職位,叫打字員,領導會把寫好的東西交給她,讓她錄入到電腦裡,然後形成規規矩矩的印刷體。街上的打印社也提供錄入工作,錄入一頁大約幾塊錢。

打字員一般都是小姑娘,熟練掌握五筆輸入法,為什麼用五筆?重碼少,眼睛可以一直盯著文件,不用文件,顯示器兩頭掃,極大地提高錄入速度,而且看著文件,你不用管它認識不認識,看著拆字就可以了。用拼音就不行了,重碼多,一個字不知道翻多少頁,一不留神就選錯字。

隨著電腦的普及,打字員這個職業都消失了,五筆輸入法也隨著消失了,不是錄入速度的問題,也不是學習成本的問題,而是五筆輸入法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雲輸入後,單子輸入和詞組輸入都是過眼雲煙,整句輸入成了主流,五筆自然也就昨日黃花了。。。。


中後所明齋


學習五筆打字傳統的方法是: 背字根-學拆字-學末筆碼-正式打字。五筆字根口訣5*5共25句,下面只列舉10句,讓我們回憶一下我們還能記得其中的幾句。

11 G 王旁青頭五一提

12 F 土士二幹十寸雨

13 D 大三肆頭古石廠

14 S 木丁西邊要無女

15 A 工戈草頭右框七

21 H 目止具頭卜虎皮

22 J 日曰兩豎與蟲依

23 K 口中兩川三個豎

24 L 田框四車甲單底

25 M 山由貝骨下框幾

拆字例如“副”∶一口田刂(11 23 24 22 GKLJ) 有些字特別難拆怎麼辦?乾脆記住,比如“文”字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是怎麼拆的,但是我記住了“yygy”。那些年只有五筆、智能ABC、全拼的時代,辦公不會五筆會被人笑話,的確速度太慢了。於是每天用金山打字通練習打字,因為每天堅持練習,每天要打文稿。因此當時速度蠻快的,最快平均每分鐘100個字左右,基本屬於不看屏幕不看鍵盤的那種,不過錯誤也比較多,最後還需要認真修改,五筆的速度要比拼音快的多。


後來,拼音輸入法越來越強大,越智能,就漸漸喜歡拼音輸入法了。因為用五筆有個別字不會,還要切換成拼音,來回切換很麻煩。更主要的原因的還是拼音輸入法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記憶功能,比如輸入一個人的姓名,第一次如果將拼音輸入全,下次只要輸入聲母就可以了,這是五筆所不具備的。拼音輸入法還有一大優點對於專有名詞,特殊名稱詞庫有更新很方便

,例如繞口的外國人民,如奧斯特洛夫斯基,你只要敲4個字母就OK了。

拼音輸入法的優點要多於五筆,因此用的人多起來了。

前面說的不是重點,拼音輸入法被人們所接受的主要在於兩點:一是拼音輸入法易學,只要小學一年級不是“函授”的都可以輕鬆掌握。即使拼音掌握不好也沒有關係,打錯了,正確的字也會在後面供你選,而且還有正確的拼音提示,真是太人性化了。二是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手機電腦的使用不會寫字了。常用的字不經常寫就不會寫了,不會寫當然就更不會拆字,如何用五筆打字。用拼音打出字後才看,才琢磨這個字到底對不對。


藍老師看教育


用五筆直到現在。

2002年進入當地一汽大眾4S店,公司還在籌建,廠家要求無紙化辦公,便有了時間學電腦,學打字,幾臺電腦上裝的都是智能陳橋,從工戈草頭右框七開始。

五筆只是剛開始學時要記一下字根,熟練後,讓我現在背,只記得一個工戈草頭右框七了,但每個字不用默誦字根也知道在哪個鍵。

五筆很簡單,也很科學、實用、專業,打拼音有時還有後鼻音及前捲舌,五筆則沒這困惑。

現在90後及00後大都先接觸手機,在手機上除了手寫輸入,用的最多的是拼音輸入。因而到了電腦上,自然用的也是拼音輸入了。

以前一直用破解版的8.06陳橋,後來也用過極點7.12版本,用win7後發現老版的8.06陳橋安裝不了。現在用的是小鴨五筆,大愛!


迷失的暱稱


有五筆的時候,電腦還不普及,更別提上網了。人們能用電腦幹的事情很少。使用辦公軟件文字錄入是很大一個電腦專業技能。很多崗位需要人們使用五筆快速錄入。當時的智能abc不如現在智能。現在手機電腦上,人們閒暇時間可以乾的事情越來越多,生活節奏也非常快。看電視劇都二倍速,電影只能看劇情簡介,誰還有耐心學五筆。

現在文字錄入的工作比重減少,拼音支持簡拼,和雲端詞庫更新,詞頻智能調整。輸入常用詞和短句速度已經超過五筆了。現在輸入法雖然還有軟件支持但是已經不是維護的重點了。現在手機端輸入法或者端遊更有語音輸入。五筆使用場景越來越少。

五筆被淘汰應該是順應潮流的。就像hao123這樣聚合主頁,以前是人們不知道都有哪些可以上的網站才有這種聚合的,現在都是直接打網址沒人用聚合了,都是要淘汰的。

順便提下以上我打字是用小鶴雙拼。


octorz


首先,五筆輸入法難度比拼音大,而且不用容易忘記;

其次,拼音輸入法現在非常智能,打幾個字母都能打出一長串文字;

第三,現在都在語音輸入了,我們還在討論五筆輸入法,有意義嗎?

最後,有過親身體驗的朋友有話說:

1 五筆打字只需要一兩天就學會了,學會之後技能是一輩子的,說一堆沒用的,學會了以後打字都比別人快,我推薦學習一下,有玩遊戲的時間就學成了;

2 請恕在下直言,一個對普通人來說,要花時間學且學了沒什麼用的五筆輸入法,註定是越來越小眾。

3 一分鐘200字跟一分鐘60字,對普通職業來說沒多大區別,遇到不會讀的字反正可以手寫;

4 十八年前學的五筆,字根至今不會背,看到一個字能打但說不出編碼,所以電腦用五筆,手機用拼音。

5 按現在的發展趨勢,語音輸入是大方向,但五筆在錄入中文時的優勢還是非常大的。


遊戲大咖王


五筆打字確實很強大,很多專業的電腦玩家喜歡用五筆打字,奈何操作難度大,別的不說,光字根就得背很久,隔一段時間不用,還很容易遺忘。而像搜狗這種拼音打字雖然感覺很傻瓜,卻非常實用,畢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我們就開始學習拼音,終身不會忘。

引申到其他層面,就是越簡單容易上手,越不需要動腦筋的,就越容易成功!

開店做生意如此,做產品如此,運營推廣也如此!



就像我開發的小程序,針對各個行業開發專屬解決方案,只解決這個行業的問題,而不會把所有行業的模塊全部融合到一個解決方案裡面,讓運營著及用戶都無從下手!


傳統生意觀察


 

首先,說五筆用的人越來越少了,肯定是用手機的人吧。

 

第二,如果是用電腦,打漢字,五筆是最快的,不要說拼音打的快的人也很快,最快的拼音選手,與最快的五筆選手對比,至少被甩幾街。當然還有一種速錄師,用的是速錄簡化拼字,是要用軟件,這個不在我們討論之內。

 

第三,手機的出現,在手機上用五筆的人應該非常少了,主要是沒有九筆劃方便,屏幕太小,各個手指不能同時上。而如今,大部分除了要打印外,都不用電腦,而現在大部分用手機的時間往往是用電腦的三到五倍,甚至十倍。在這方面,應該說是手機取代了電腦大部分功能,而不是五筆沒落。

 


陳杰搞地產


看到有人如此提問,我事實上是處於震驚狀態的——

五筆居然不流行了嗎?我心中竟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歲月無情啊!

作為五筆輸入法的忠實用戶,從使用電腦起,我就一直用的五筆,算下來應該是十年以上了。

若是討論打字速度,在座的所有拼音用戶應該都是遠不及我的。

甚至如果是生僻字較多的古文,那麼普通拼音用戶,可能七八個人加一起也敵不過我。

生僻字越多,常見詞彙越少,拼音用戶和五筆用戶的輸入速度差距會越大。

反之,差距會變小。

在常見詞彙較多的文章,兩者速度差距會變小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拼音輸入法經過各方面的改進,已經變得比較智能化,它在詞組聯想方面,比五筆輸入法要完善得多。

拼音的智能化輸入方式,五筆的守舊

打個比方,“詭才設計”四個字:

五筆:yqd(詭) - ft(才) - ymyf(設計)

這基本上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即使是我,也不得不每次都這樣打。

唯一能加快輸入速度的辦法,是開啟智能造詞,最終可以達到yfyy四個鍵,直接敲出這四個字。

但這個智能造詞功能,五筆高手是絕對不會開啟的——因為開啟之後,會造成出現自己意料之外的新詞,導致重碼率上升,並且會打亂現有詞序。

但這件事情放到拼音上則完全不同了,讓我們來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還是,詭才設計四個字:

拼音第1次敲“詭才設計”:

【詭】:gui(該拼音下的常見字較多,“詭”字排位靠後,所以需要翻頁選字)。【才】:cai(才是cai這個音下的最常見字,“才”字默認第1位,不需要選字)。【設計】:sheji(設計,大部分人的sj、shj、shji,打出來都是手機排第1,所以需要拼完才能打出這個詞,否則會需要選詞)

拼音第N次敲“詭才設計”:

【詭才設計】:gcsj(因為你的輸入法知道你要打的,就是這玩意兒)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其它文字的干擾,在長期輸入習慣的影響下,拼音用戶將可以在“詭才設計”四個字的輸入速度上,快過我這個五筆用戶!

拼音可以依仗智能化的詞序,從而快過五筆嗎?答:完全不能!

相比較拼音輸入法的進步,五筆輸入法在近些年基本上沒有什麼改變,其實之所以沒有改變,是因為用戶不需要它做出改變。

我相信五筆輸入法的長期使用者,由於重碼較少的緣故,他們基本上能直接記住重碼的字或詞在第幾個位置,如果做出改變了,他反而會降低輸入速度——這是五筆不需要改變的主要原因,高手會選擇“固定詞序”。

可能會有拼音用戶認為,拼音既然可以“智能化”輸入,為什麼就不能快過你五筆?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韓信是怎麼出人頭地,又是怎麼慘死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其實所謂的“智能化”,在某種意義上,反而會拖累自己——五筆用戶中的高手,為什麼不主動開啟智能造詞?他們的目的就是避開這個所謂的“智能化”。

漢字的拼音,一共只有數百個。

成千上萬的漢字,只是在反覆使用這些音節而已,這是為什麼拼音輸入法在輸入單字時,重碼率高到爆炸。

每個讀音下,基本上都有一群漢子(我呸,漢字)飢渴難耐。

在原本重碼率已經足夠高的基礎上,再來個“機智”的“智能輸入”,給您硬生生多造一點常用詞和常用短語,我相信你的重碼率會繼續提高的——這樣的重碼率提高,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利大於弊,但對於極端高手來說,是致命威脅!

重碼是降低輸入速度的最主要原因!

而五筆當時的誕生,某種意義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重碼率過高的問題,從而提高用戶輸入速度——在這一點上,我不得不承認,五筆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而且五筆也極為人性化地,把每個鍵的單次敲擊,都設定了一個常用漢字,每兩次鍵的敲擊,設定的也是常用漢字,所以五筆的常用字輸入速度並不慢,比拼音快得多。

拼音只有在像剛才我舉例的“詭才設計”之類的情景下,它才會比五筆有優勢,其它情況基本都是劣勢。

關於輸入速度的討論,我其實還有很多話要講,但篇幅有限,就不繼續深入探討了。直接說結論吧:

我在文章開頭說過,生僻字少、常見詞彙多的文章和語句,拼音和五筆的差距會變小。但事實上,不論再簡單的文章,拼音用戶也是無法追上五筆用戶的。因為拼音是義務教育必學的課程,拼音輸入法的出發點,就是讓用戶可以不用學習,就能直接上手。而五筆輸入法的出發點,則是降低重碼率,提高輸入效率。好比一個自行車手,他騎得再快再努力,終究跑不過開著F1的賽車手。因為自行車和F1造出來的目的,本身就是不同的。

文章末尾,我想告訴大家,五筆輸入法沒有想像中難學,我是推薦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嘗試學習五筆輸入法的。

如果你見識過我當年學會五筆輸入法所使用的道具,那麼你或許會感覺到驚訝。見下圖(此圖來自網絡,我的那個已經找不到了)。

我是在沒有摸過電腦之前,就已經學會五筆了。

這個道具是我省下兩個月的生活費,買下來的心肝寶貝,只敢在大人不在家的時候,才敢偷偷連上電視機玩——因為他們說這個東西會損壞電視機。

如果不是我某天晚上起床尿尿,發現我爸偷偷用我的心肝寶貝打魂鬥羅,我就信了這玩意兒會弄壞電視機的鬼話了!

附註:學會五筆,可以讓你在網遊中,以一噴十,體驗舌戰群儒的快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