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刚刚,印度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自己正在被美国人算计!

印度与美国近几年走得很近,双方也表现出明显的相互需要的“情投意合”姿态。不过,最近一段时期,印度显然已经意识到,美国人的便宜,并没有那么好赚。

印度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居,傍上美国,不仅可以显著抬高自己的身价,还可以借助美国的实力平衡周边大国的影响,进而震慑周边小国以巩固南亚地区霸主地位。

刚刚,印度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自己正在被美国人算计!

美国要推进“印太战略”,自然也离不开地区国家的支持与合作,而印度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明眼人其实都清楚,就印太战略本身来说,它脱胎于美国上届政府的“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就是针对平衡或抵消中国影响力而提出的,要达到这一目的,美国需要找到与中国存在嫌隙且实力足以牵制中国的国家,印度在美国人眼中自然符合这一标准。

也正因如此,美印两国可以说是相互需要,一拍即合,因此,美国这几年不遗余力地赞美和拉拢印度,不仅给它送去一顶顶高帽,还在军售、核技术等方面给它以实际上的支持;而印度也不负所望,在配合美国方面也很下了一番功夫,包括在中印边境滋事、加紧推行东向战略、介入南海事务、与美日等国搞联合军演、积极响应美日印澳“四国联盟”等等。乍一看,双方大有绑在一起做印太“正副盟主”之势。

然而,印度显然错误地判断了美国的意图,美国加紧实施印太战略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这一地区,巩固它的全球领导地位,而不是要给哪个国家当靠山——从美国在国际社会的行事风格来看,美国到了一个地区就是要做唯一的老大,它国只能成为任其摆布的棋子,而不是真正平等的合作伙伴。

逐渐回过味儿来的印度终于开始觉悟了,近期正在主动与美国拉开距离。在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上,当美国把矛头直接对准中国时,出席会议的印度总理并没有迎合美方的腔调,不仅没有指责中国,反而明确主张应“建立自由、开放、包容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将该地区所有国家都置于对进步和繁荣的共同追求中”。

印度总理的这一表态,加上此前与中国达成的共识,至少可以看作印度对加强与地区国家合作态度变得积极,对美国试图反客为主主导印太的野心开始警惕。

刚刚,印度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自己正在被美国人算计!

随着美军“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于5月30日宣告成立,美国“印太战略”军事安全构架初步成型。美国无疑期待印度成为这一构架中的一个“新支柱”,而印度则开始主动与美国的这一战略拉开距离,其中原因是值得玩味的。

印度自独立之日起就立志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不甘心成为“二流国家”。为此,印度一方面对周边小国采取攻势,将除巴基斯坦在外的所有地区小国置于其控制之下,建立其南亚地区霸主的地位;另一方面,印度把“不结盟”作为对外政策的主线,通过不结盟运动提升国际地位,在大国之间大搞平衡外交,也确实捞到了不少实惠。

美国的印太战略等于将印度置于美国的主导地区力量架构之下,处于实质上的仆从地位,这显然不符合印度“有声有色大国”的国家定位。而强大美国的到来还意味着,印度不仅在印太这一广大舞台要看美国眼色,它在南亚致力打造的封闭势力范围也将受到美国的冲击,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印度作为一个三面临海的国家,对印度洋的控制与影响决定着它的国家安全的基础,如果作为世界头号海上强国的美国把军事力量深入到这一地区,对印度来说简直是个噩梦,不仅它的控制印度洋的野心受到排挤,连自身安全恐怕上也要从此仰人鼻息。清楚了这一点,印度的的警觉也就在所难免了。去年底,在探讨“印度洋—太平洋航行自由”和海洋安保问题上,印与美日已经存在明显分歧,不愿美日过于插手印度洋事务。

刚刚,印度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自己正在被美国人算计!

美国从“亚太战略”转变为“印太战略”的根本要害,是将围堵中国的棋局扩展到以印度为轴心的南亚地区,尤其是印度洋的海上通道。这无疑会碰到印度的奶酪。有句名言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痛苦”,对国家关系来说,也是如此。印度本想搭美国印太战略的顺风车谋利,没有想到美国却想把印度绑上同一辆战车出力,印度自然要反抗——近段时期以来,印度政府显然已对特朗普的对印政策深感“不确定”和“不信任”。

当然,印度目前在对美国的警惕之余,并没有放松对美国的借重,印度政府正谨慎地保持着“等距离外交”的姿态,既盛赞印中关系的“成熟与智慧”,又夸耀印美关系的“非凡广度”,同时还宣扬印俄关系的“特殊和优厚”——这无疑是印度大国平衡外交根基的再次流露。然而,印度的问题是,它的外交传统向来具有见利忘义性。历史上,印度是为一时的眼前利益冒险或上当的次数并不少。那么,印度能否在美国点燃大国战略竞争的时代站稳脚跟,不至于再次跑偏,显然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