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蚌埠為什麼被稱為“火車上拉來的城市”?

做為重要的水陸樞紐,蚌埠鐵路擁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初,時任江蘇候補道的容閎即奏請借用外資修建津鎮鐵路,並獲得清廷批准,可惜因列強的阻撓而作罷。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英國和德國提議修建天津至浦口的鐵路幹線,清政府遂與兩國銀行簽訂《天津浦口鐵路借款合同》。1908年,津浦鐵路開始建設,於1912年11月築成通車,全長1013公里,成為中國一條重要的南北通道。

蚌埠為什麼被稱為“火車上拉來的城市”?

時至今日的蚌埠站(拍攝:楊誠)

起初,津浦線在規劃線路走向時,安徽商民要求鐵路經由宿縣、蚌埠、滁州至浦口。且當時滬寧鐵路已修通,擬議中的浦信(浦口至信陽)鐵路即將修建,江蘇省鐵路公司也請求鐵路改經安徽境內。後經德國工程師設計勘探,蚌埠附近地勢較高,且淮河河床底部系堅石山根,易於建橋,遂確定鐵路於蚌埠架橋渡河並設蚌埠車站。

蚌埠為什麼被稱為“火車上拉來的城市”?

20世紀90年代的蚌埠站站房(圖片圖片來自網絡)

由於蚌埠地處徐州至浦口正中,並有水蚌支線相輔,南來北往的火車,按那時的車速,當晚只能到達蚌埠,車頭需在此添煤加水,旅客則下車在此住宿。於是,蚌埠成了津浦鐵路的重要“宿站”,並由此發展壯大,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城市”。

蚌埠為什麼被稱為“火車上拉來的城市”?

老照片中的蚌埠淮河鐵路橋(圖片來自網絡)

津浦鐵路跨過淮河,連接中國南北交通,也打破了蚌埠古渡鄉集的寧靜,結束了淮河岸邊田園牧歌的時代,蚌埠一躍而為皖北重鎮,商埠完全形成,金融業也隨之發展。新中國成立後,蚌埠完成了由商貿型城市向工業型城市的轉變,成為安徽省舉足輕重的工業城市。

即使時至今日,蚌埠仍然是全省最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京滬鐵路、淮南鐵路在蚌埠交匯,蚌埠南站為京滬高鐵七大中心樞紐站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