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什麼茶可以祛溼?

侯崇飛


根據個人真實的體驗來回答

前年臉上開始起痘,痘印嚴重,去看醫生原因是因為體內溼氣太重,喝了中藥調理但肚子疼沒有堅持喝下去

聽說薏米炒熟每天晚上泡在杯子裡,第二天早晨空腹喝下可以去溼氣,當時只是抱著試試的心態

沒想到堅持了半年臉上痘痘減少了,痘印也不多了皮膚開始變好

到現在我已經堅持喝了快兩年了,效果真的挺不錯的~


Cxp123v


說真的,喝茶其實對祛溼作用不大,若是身體溼氣重的話,不妨試試以下2個方法,祛溼效果更明顯,對於溼氣重所致的虛胖也有很好的效果。是本人親測有效的,之前腹部很肥,現在肚子已經瘦下來了。

1、多運動

發生溼氣重大部分的人,大多缺乏鍛鍊,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導致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溼熱病症。

為什麼運動能祛溼呢?

這是因為運動會形成流汗,從而將體內的溼氣排出去,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幫助排溼氣。

2、吃點祛溼食物:

溼氣重的人可多食赤小豆、火麻、荷葉、茯苓等有健脾祛溼的食物。想要排溼又減肥的,每天可飯前喝點火麻荷葉發酵液,荷葉、火麻、決明子、茯苓等多種具有健脾祛溼功效的食材組合搭配結合益生菌發酵成的飲品,所含的荷葉鹼、亞麻酸、益生菌代謝產物等,可促進代謝,健脾排溼毒,加快脂肪的分解,對溼氣重引起的肥胖效果很明顯。

如今正值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都喜歡吃一些冰鎮的西瓜和冰飲料來幫助身體降暑,但是對於體內溼熱氣重的人來說,這樣做容易加重身體內的溼氣,最好少吃點。另外,夏季吹空調也很容易導致溼邪入侵,建議在空調房要做好保暖措施。


鑫鑫60903


本人是一個溼熱體質患者,一年總有那麼幾個月在祛溼,剩下的就是在祛溼的路上。

我是個堅定的紅豆薏米愛好者,從前年的時候喜歡上的。現在網上充斥著大量的祛溼茶,但是我還是認可我自己嘗試得到的的配方!

紅豆薏米茶

1、紅豆要用赤小豆,薏米要用金沙薏米,比例1:1

2、紅豆薏米洗淨下鍋直接炒,十分鐘左右炒幹炒香有焦褐感

3、不停翻炒,炒至紅豆顏色變深褐色,薏米表面有焦褐感即可

4、把炒熟的紅豆薏米拿個棒子捶打

5、將捶打完的紅豆薏米裝進茶包裡

6、將茶包放進保溫杯裡,泡茶時間為20-30分鐘

紅豆薏米茶的慎用人群

1、非溼熱體質者,其較強的排水性會加強體內的寒性,導致腹瀉等症狀

2、孕婦,薏米中所含成分會增加子宮的緊張度,有可能會導致滑胎

3、成人服用補益作用的中藥時,不宜食用赤小豆

4、例假時的女性,薏米性寒,可能導致經期延遲

重點

1、薏米性寒,不可常喝,一星期保持4-5天有喝即可

2、紅豆薏米茶過夜不宜使用

3、不炒的薏米的寒性會入體,導致溼氣症狀更加嚴重

3、在中醫看來:薏米的顆粒越小功效就越大。就我知道的薏米品種裡,只有福建的金沙薏米是小顆粒,其餘的普遍都比金沙薏米大。

4、金沙薏米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有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勝溼。

5、使用其他薏米需要加很大的用量,得不償失


曬阿姐不傻


祛溼可喝陳皮茯苓茶、枸杞薏米茶、三花蜜茶、五花祛溼茶、山楂決明子茶、桂圓紅棗枸杞茶、金銀花茶等。如果是秋天可喝芡實薏仁茶、玉米鬚水等,不僅可以除溼,還解渴養顏。



1、陳皮茯苓茶

材料:茯苓5克、陳皮2克


做法:茯苓、陳皮洗淨,放人保溫杯中,在杯中衝入熱水,等待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利溼,化痰減肥,健脾燥溼,化痰祛脂。



2、枸杞薏米茶

材料: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紅棗2-3顆,冰糖、水適量。

做法:(1)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用清水淘淨並控幹水分。

(2)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

(3)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衝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薏仁枸杞茶養肝明目又利水祛溼。



3、二花蜜茶

材料:木棉花10克,槐花10克,蜂蜜適量

做法:木棉花、槐花放入砂鍋,加清水800ml,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分鐘,去渣留汁,調入蜂蜜即成。

功效:具有清熱祛溼,涼血止痢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有痔瘡大便不暢或大便帶血的人群飲用。


芷韻茶話趣談


如果講祛溼有效果的話,還是選擇用中藥泡茶比較好!

溼在中醫的判斷中,既有外溼,又有內溼。

  • 涉及的臟腑病證有痰溼阻肺(咳嗽痰多粘稠)

  • 飲停於肺(咳嗽氣喘、痰液清稀呈泡沫狀)

  • 寒溼困脾(脘腹脹悶、便溏、肢體浮腫、頭身困重)

  • 溼熱蘊脾(嘔惡納呆、便溏、肢體困重)

  • 肝膽溼熱(脅肋脹痛、口苦泛惡、大便不調或陰囊溼疹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

  • 膀胱溼熱(尿頻尿急尿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

1、桔梗茶

【組成製作】桔梗10克,麥冬、玄參各12克,甘草8克,冰糖20克。水5味加水300毫升共煎至沸騰,代茶飲。

【功效應用】開宣肺氣,祛痰。用於咳嗽痰多,咽喉腫痛,咳吐膿痰等。

2、健美茶

【組成製作】普洱茶、烏龍茶各2克,萊菔子、茯苓各5克。將上藥與茶一同放入瓷杯中,用沸水沖泡,2-3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應用】升清降濁,祛脂減肥。用於痰濁壅盛、停聚不化所致的膏脂型肥胖者。

3、佩蘭茶

【組成製作】佩蘭鮮葉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應用】解暑化溼,闢穢和中。由於感受溼滯,寒熱頭痛,溼濁內蘊,脘痞不飢,噁心嘔吐,口中甜粘、消渴等。

4、瓜皮煎

【組成製作】西瓜皮60克,冬瓜皮、瓢瓜皮各30克。用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飲。

【功效應用】清熱利溼。適用於溼熱內蘊型腎炎,尿道炎小便不利者。

5、金錢草飲

【組成製作】金錢草200克,冰糖少許。金錢草洗淨切碎入藥煲,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調人冰糖代茶頻頻飲。

【功效應用】清肝洩熱,利膽退黃。適用脅痛口臭,溼熱黃疸型肝膽疾患,以及尿血,尿痛,腰腹絞痛,石淋等。

6、茅根車前飲

【組成製作】白茅根、車前子(布包)各50克,白糖25克。將二藥和適量水放入砂鍋中,水煎20分鐘,放入白糖即可。代茶頻飲。

【功效應用】涼血止血,利尿通淋。適用於下焦溼熱盛,血尿、小便不利、熱澀疼痛,也可用於水腫、黃疸等。

上述介紹的中藥都是可以代茶飲的,平時祛溼可以選擇使用哦。


蔚姐雜談


一、當身體有溼氣時,一般會有以下表現:

1、睡不醒,每天睡再多,還是覺得很困,睡覺流口水;頭昏、打不起精神,身體特別疲乏,懶得動;小腿發酸、發沉。

2、起床之後如廁,大便溏稀不成型,或者隔三差五便秘;大便粘滯,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每次上完廁所,大便粘在馬桶上,衝不乾淨。

3、起床之後,嘴裡氣味重、發黏。

4、舌頭可以敏感地反映出身體狀況,如果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鋸齒,症狀嚴重的,叫“裙邊舌”。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溼,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

5、早上臉上出油多,尤其是額頭處、口鼻周圍出油明顯,面部油亮、頭髮也愛出油,眼袋下垂,黑眼圈嚴重。

6、體態虛胖,飲食和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卻明顯增加。

二、如何排除體內溼氣?多喝8款祛溼茶

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早上起來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還有的人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其實,這些都是溼氣重的典型特徵。身體裡有溼氣,會給人帶來各種不適,同時還會誘發許多疾病。要想排除身體的溼氣,方法有很多,而比較簡便又有效果的就是喝茶祛溼。

那麼哪些茶有助於排出體內溼氣呢?其實普洱熟茶、大麥茶、生薑紅茶、陳皮茯苓茶、枸杞薏米茶等都能祛溼。

1、普洱熟茶

在平時的時候,大家可以泡一壺普洱茶,慢慢的喝,一直喝到手腳感到發燙,這時後背會有稍微的出汗現象,並且整個房子裡散發出了普洱茶的茶香,如同在做桑拿的感覺一樣,這樣就把體內的溼氣排除了。

2、大麥茶

大麥茶對於去溼氣的效果非常好,並且大麥在超市裡就可以買到,把大麥放到水裡面浸泡後在放到陰涼的地方曬乾,之後放到鍋裡面,用小火進行翻炒,一直到大麥的顏色發生變化,麥香湧出的時候把火關掉,置冷,把燒開的水倒入炒好的大麥裡,用小火熬一刻鐘左右的時候關火,這樣就可以飲用了,由於大麥茶是被陽光照耀過的農作物,因此有著很好的祛寒祛溼的作用。

3、生薑紅茶

生薑紅茶對於去溼效果特別的好,在溼冷的天氣時,喝生薑紅茶就像寒冷的天裡泡在了熱水浴缸裡面一樣,做法簡單,把紅茶和薑片裡面倒入適量的水,就可以喝了。

4、陳皮茯苓茶

做法:茯苓5克,陳皮2克。茯苓、陳皮洗淨,放人保溫杯中,在杯中衝入熱水,等待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利溼,化痰減肥,健脾燥溼,化痰祛脂。

5、枸杞薏米茶

做法: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紅棗2-3顆,冰糖、水適量。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用清水淘淨並控幹水分;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衝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薏仁枸杞茶養肝明目又利水祛溼,宜在春季養生飲用。

6、五花茶

做法:金銀花、杭白菊、扁豆花、雞蛋花、木棉花各15克、鮮土茯苓、苡米50克。將上述材料洗淨後(鮮土茯苓宜斬成細塊狀),加入適量水,煎煮半小時即可飲用(根據口味可以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選用的均為清熱、解暑、利溼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溼、解毒、利關節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熱、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溼效果更強。

6、木棉砂仁飲

做法:木棉花10克,春砂仁3克。上2味一同放入杯中,衝入沸水,加蓋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溼的功效。適用於春夏季感受暑溼後出現腹脹、不思飲食、四肢困重的人群保健飲用。

7、辛涼飲

做法:薏米30g、藿香3g、佩蘭3g、白豆蔻仁3g,因為薏米很難用沖泡的方法來提取有效成分,先要用熱水煎煮薏米半小時,然後用薏米湯來沖泡另外三種茶材即可。

功效:這四種植物向來被認為是祛溼的上品,暑溼季節服用可以幫助脾胃化解體內的溼氣。同時,薏米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抗溼的能力,避免溼氣再次侵犯。

三、祛溼的藥膳有哪些?

1、藿香荷花茶

材料:厚朴花10克、荷葉20克、藿香1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放入砂鍋,加水煮20分鐘,隔渣取汁,作日常茶飲。

功效:能醒脾胃、芳化溼濁,適用於上焦困溼者,常見有口淡、胸悶、頭重溼困、舌苔白膩等症狀。

2、淮山芡實薏米湯

材料:淮山20克、芡實15克、炒薏米30克、北芪15克、豬排骨150克。

製法:先用水浸泡淮山,去掉硫黃之味。薏米用鍋炒至微黃,排骨洗淨斬件,芡實、北芪用清水洗淨。將全部材料放進湯煲內,煲一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醒胃、祛溼抗疲勞,尤適宜脾虛溼重、精神不振、大便爛溏者。便秘者不適宜。

3、薏米赤小豆湯

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

製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淨,放進湯煲內,煲一個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溼,尤適宜溼久化熱、口苦、尿黃、舌苔黃膩者。

4、小米薏米芪蓮粥

材料:小米30克、薏米30克、大棗10克、蓮子10克、黃芪15克。

製法:將全部材料洗淨,放進煲內,煲一個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除溼、益氣。以上所列食材為中年人用量,老年人應適當減量。

蓮子扁豆祛溼方

材料:蓮子(帶心)10克、扁豆10克、豬瘦肉150-200克、陳皮1.5克。

製法:所有材料一起煮湯,煮一小時左右,加少許鹽,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祛溼、清心火,適用於出現食慾不振、煩躁易怒、大便不暢、舌苔白厚的兒童飲用。


誠順和中醫館


菊花茶有清熱解毒,溫病發熱的功效,有助於去溼熱。

杭白菊又稱甘菊,是我國傳統的栽培藥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藥材“浙八味”之一。經現代醫藥理證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溼熱黃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等症。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帶你領略更多茶文化。


用戶63001445913


1、烏龍茶

溼氣重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因此可以選擇喝烏龍茶等溫性滋胃的茶,雖然烏龍茶的祛溼效果沒有綠茶好,但是不要急於求成,長喝還是有效果的。

2、茉莉花茶

喜歡花茶的朋友,也可以選擇飲用茉莉花茶,這樣又能有花茶的清新滋味,也有祛溼利尿的效果,值得一試。

3、普洱茶及安茶

普洱茶分為生茶與熟茶兩種,熟茶比較溫和,生茶性微涼,如果是腸胃不好的朋友可以選擇溫和的普洱熟茶,如果是容易上火得朋友就選擇可去火的普洱生茶。安茶也是不錯選,可以試試


茶三歌


減肥減了又減,卻總是反覆,什麼原因呢?

有沒有想過?可能是溼氣重的原因!

易胖體質的人一般都有溼氣!溼氣讓肌肉密度增加,身體代謝降低,身體因為溼氣變的虛弱,無法充分吸收熱量,造成熱量堆積,形成脂肪!

下面幾個習慣,自己自測一下,看看有沒有中招,中了2個,說明需要降溼。

吃飯一吃就飽,沒多久又會感覺到餓。

臉上沒上火也會出現痘.痘。

喝水都胖,頭暈腦脹,沒有精神,四肢無力,整天睡不醒。

皮膚容易出油,毛孔大,頭髮油膩。

小肚子和腿突出,上面的肉一按一個坑。

耳朵後面有溼.疹,胸前有痘.痘。

稍微一動,氣喘吁吁,肌肉痠疼。

上面的方法我幾乎每條都佔了,我屬於溼氣比較重的,難怪怎麼減都減不下去。




上月開始用上圖的祛溼方法,搭配懶人祛溼方法


三個星期小肚子不見了,腰圍從二尺三到了二尺,腿也變直變細了,就連整個人的起色也好了,臉也白了兩度,油膩,背上臉上的痘.痘也沒了!


愛美麗的小中


我就知道肯定會有人說紅豆薏米茶的!

溼氣是百病之源,人只要溼氣重就容易引發各種的疾病。嚴重危害了人們的健康。體內溼氣重的人,一般會出現大便稀軟不成形,失眠,小腹大,食慾不振,頭腦昏沉等表症。這時祛溼保健就很有必要了,很多人祛溼只知道紅豆薏米,可紅豆薏米去溼氣,真的有效嗎?

紅豆薏米真的是祛溼佳品嗎?

說起祛溼氣,人人都能一五一十的說出一大串。各種祛溼氣的方法,食物滿天飛,其中“紅豆薏米”討論的最多,紅豆薏米粉真的是祛溼佳品嗎?

薏米有健脾除溼、消腫排膿的功效,紅豆在中醫上為“赤小豆”能利水除溼。這兩味藥物確實有除溼的作用,可是這兩類藥物性涼,適用於溼熱體質。溼熱體質的人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口臭、舌苔厚、多偏黃、大便軟粘。對溼寒體質效果甚微,甚至會加重溼氣!

99%的人犯了4個錯誤

薏米未翻炒

薏米藥性微寒,直接煮來吃的話會傷到脾。建議薏米在煮之前先翻炒,翻炒過後的薏米,藥性變得平和,比未翻炒的薏米更利於健脾祛溼。

加了大米

大多數人在煮紅豆薏米粥的時候,為了美味經常會加大米進去,可是大米生長環境潮溼,本來就自帶溼氣屬性,一把大米導致紅豆薏米的祛溼健脾功效全無!

中醫推崇“紅豆薏米”是祛溼佳品是有一定道理的,它們本身不含溼,不論怎麼熬湯都不會粘稠,一直很清。中醫就是利用它這種清的性質,把體內溼邪祛除。但大米本身含有溼氣,溼性粘稠,加入大米一熬就稠了。

紅豆薏米沒有煮爛

在煮粥時,要把它們煮爛才能發揮出其功效和營養成分。正確做法是:先用溫水浸泡1-2個小時,如果沒有浸泡或者趕時間來不及浸泡,可以在熬製上多花點時間。下面我就來教大家做出一道正宗的“祛溼神粥”。

材料:薏米20g、紅豆30g、芡實10g、枸杞4g

做法:將薏米、紅豆、芡實、枸杞洗淨;紅豆、薏米要提前用溫水浸泡2小時;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盛入適量的水,文火燜燉3小時,可依據個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紅豆薏米沒有錯,錯的是你

中醫把體內溼氣重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溼寒體質”一種是“溼熱體質”。紅豆薏米粥性涼,對治療溼熱體質效果較好。

而溼寒體質的人本身就脾胃虛寒,喝紅豆薏米粥只會加重溼氣,溼寒體質在煲湯時加入適量薑片、砂仁、陳皮等,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散寒發汗的功效;炒菜時加入適量薑片、花椒等溫性食物,能緩解溼寒體質手腳冰涼的症狀,有理氣化溼的功效。而土茯苓、薏米、紅豆等,則不適合脾胃虛寒的人。

以下四種方法可有效祛溼

【艾葉泡腳】

艾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比較常見,目前艾葉已經作為人們健康養生的優選。艾葉具有祛寒行氣、活血止血,散寒除溼、利水消腫,殺毒滅菌等作用。艾葉泡腳,有助於體內的血液循環加快,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快速地把體內的寒溼排出體外,快速祛溼,艾葉泡腳不可少。

【運動祛溼】

適量的運動可以緩解人體壓力,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將體內的溼氣等排出體外。較少運動的人,一般體內的溼氣都比較重,而體內溼氣越重就越不想運動,導致身體懶散,肥胖等。適當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舒緩肌肉壓力,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加快皮膚的新陳代謝,加速排出體內的廢氣。

【艾灸祛溼氣】

【調味料祛溼】

姜、蔥、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薑湯,用薑湯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身體內的病症就會有所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