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工資不能按月拿?

天龍帝尊284


問題:為什麼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工資不能按月拿?

老張:因為建築行業的特殊性和制度的不完善!


農民工欠薪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關注度極高的社會問題,老張家也都有從事建築多年的人,對這個問題我們一家人在一起也經常互相探討這個問題。在老張看來這個欠薪之所以在建築行業“高發”的主要原因是建築行業的特殊性所決定的,下邊老張就談談我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

一、建築結款按工程節點打款。

搞過建築的都知道建築的工程款一般是分三期或者其他幾期給的,這其中合同上邊寫的很清楚每個給錢的節點是什麼,比如說房屋主體完成給二期費用什麼的。但是在實際施工中我們都知道影響施工進度的因素有很多,很少有哪個工程可以按照計劃工期完成的,基本上要麼提前要麼延期完成,再加上完成一期工程之後的驗收什麼的流程。而且工程都是各個包工分級包工的,因此等到最終各個包工頭拿到錢的時候基本上都要比計劃的日期晚上個十天半個月都算是很順利的了。正因為工程款不是按工程施工的日期發放的,所以註定了農民工工資無法按時發放。


二、目前的建築行業其實關於薪資這方面的制度並不完善。

工地上幹活的都知道所謂的那些“五險一金”什麼的在工地上根部不存在,因為農民工本身就是一個流動量極大的群體,有的人可能幹個一兩天,有的人可能會跟著工程幹到結束,因此咱們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特別亂。這一方面也加劇了管理者的難度,而且施工過程中萬一幹了半天下雨了,無法繼續幹活了啥的,因為現在工資高,所以都是按半天甚至小時給錢,這些上過工地的都不用老張多說都明白。因此工地上幹活民工制度難以確保維持,也是加劇欠薪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老張看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有兩個:第一是施工單位少點外包、分包,組建自己的施工隊伍,和這些民工簽訂長期的工作合同;第二是按天給錢,幹一天活下午走的時候就把錢給了。這兩種方法不知道各位更喜歡哪種?或者你要有更好的想法,歡迎提出來分享!


老張談三農


為什麼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工資不能按月拿呢?

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疑問,為什麼一到年底就會出現這個農民討要工資的浪潮?難道這個農民的工資不能按月拿嗎?那麼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來分析一下。

第一個制度不完善。

對於農民工這一個行業,建築當中,那麼這個制度呢,還並不是很完善,例如說,各種福利,各種假期上班時間,其他的等等。

那這種制度都沒有完善,所以不能夠按時發工資也是很正常,這是因為它特殊性,所以很多工地,這個農民工出去工作的時候,基本上很少能夠拿得到按月拿工資。

招募農民工。

很多地方招募農民工呢,都是有包工頭直接去招募的,並不是通過正規的公司進行招募的農民工。

這些農民工能基本上,很少有人識字,或者懂得這個法律,基本上都是農村裡面年紀大一點的,並且又沒什麼文化的這些人,被招募去做這個農民工,所以針對於工錢難不難看時的發放,他們也是一個模糊的看法。

雙方合同的合約性

針對於這個,工期或者說建築的場地來說,很多都是按合同工期進行的,並不是說每個月都會,拿到錢。

所以有很多都是按照工期,比如說,這一期竣工之後,那麼在下一期開工之前才會結賬。

所以有的東西呢,拖得太久了,缺各種材料什麼的,最經常就會出現,拖欠工資的問題。

熟人關係。

現在很多這些,出去外面做農民工的,基本上都是由熟人帶去的,那麼熟人與熟人之間,很多人都難以開口,瑞要工資又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工資沒有發,大家工資都沒有發,這個時候呢,不到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還是不會直接去問工資。

所以很多,包工頭比較有良心的包工頭,基本上都是在攻擊那裡拿到了這個工資,工錢就會直接分發給這個農民工兄弟。

不過有的還是會到年底或者幾個月一個季度,結一次,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對於這個問題,你們怎麼看呢?


農人莫小道


1.政府拖欠工程款,導致下游工資發不了,,

2.很多項目徵地拆遷不到位,遲遲不能完工,審批慢,

3.支付工程款也慢,,驗收不給你簽字,,,審計不及時,,,總之能拖就拖


大魚吃小魚NO1


雖然國家明確規定必須按月足額髮放農民工工資,但實際上大部份建設工地都沒有做到。為什麼?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項目部把建築勞務分包給各包工頭後,是按照施工進度節點結算的,有時合同規定的結算節點在一月內難以完成,就不能按月結算不了勞務工資。

現在許多開發商為轉移資金壓力,大多要求承建方墊資。如約定形象進度到幾層才開始付工程款等,導到資金實力不足夠強大的承建商只能延時給付施工費。

三是即使項目部按月與包工頭結算勞務工資,包工頭也不願意按月足額把工資發給農民工,一般是每月預支一定額度。箇中原因很複雜,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農民工流動性大,難於管理。比如,你工資都發給他了,他聽說另外一個工地的工資比這裡高些,他就可能跑到那個工地做事去了。


枝葉關情8




建築業民工,不能按月拿到工資。主要原因是層層轉包。建築公司承包工程後經營權轉交給“大老闆”即施工工地的所謂“項目負責人”。公司派住的施工管理人員被稱為“項目經理”。(好在我們的漢語言非常豐富)。“大老闆”又把工程工序細化或者按工種分包給“小老闆”。小老闆如果接工程較多,則又把工程轉給更小的老闆。所以,建築工地上小老闆數不勝數。這些老闆的經濟實力參差不齊。他們只有等工程進入某階段建築公司從開發商那裡拿到工程款後才發放工人的部分工資,有的甚至連發工人的生活費都成問題。

建築工地,農民工的流動性很大。有的民工一年在多個小老闆手下幹活。相對於工廠流水線作業,建築業工人比較散漫,流動性大,出勤率較低。為了防止人力外流,老闆往往到年底才肯發放工資。

只有解決了建築業承包管理不規範的問題,農民工欠薪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大老呆


首先關於工地上的工人工資為什麼不是按月拿的?咱們需要先知道以下幾點。

第一 工地上的農民工都是開發商找包工頭去招聘的,一般都是熟人所以也比較好管理。否則很容易出現工人因為很多原因不服從管理啥的。

第二點 工人的工資其實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低,一般來說工地都是髒活累活還有一些需要一定能力的人才能做的。所以一般來說工作都在200一天往上。

第三點 因為工頭接的工地所以沒完工之前是結不完所有工資的,所以大多數工人的生活費這些都是由包工頭自己墊付的。這些工頭在開工前也會和工人細說的,當然老工人就不會問這些問題啦。

最後總結就是工人工資因為工期的原因是沒發按月發放的,所以我們平時見到工人很節儉並不是因為他們窮。而是他們一個月生活費就固定這麼些,不節省一點根本不夠用的。再一個就是大家經常在網上看到開發商各種拖欠工人的工資啥的,所以他們真的很不容易。每天累死累活的,如果有心的話你們在工地附近的飯店就能看得到他們每天的飯量,就知道他們有多辛苦了。所以大家多給農民工一些理解和包容吧。


南水菌


以本人曾在甲方單位管過施工的經歷說一下此問題,首先,儘管許多施工合同中明確要求主體工程不能分包,但實際上,即便很大的施工單位也不會養著工人的,只會養著管理人員,有工程了就會分包給經常合作的施工隊,施工隊下面可能還會分包,這樣錢從甲方到農民工手裡要經過幾道手,週期長。其次,甲方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是按照合同中約定的大節點付款的,通常十次內就把合同金額付到只剩質保金,這大節點完成可能需要幾個月,然後驗收,整改,走付款流程最後才能把錢給施工單位,然後經各分包單位的手到工人手上,所以不可能按月給。除非遇到好的分包商或工頭,先墊資給發工資,這種可遇不可求,不過每月先墊付少量工人生活費還是不少的。


翟坤明345


建築行業的工程往往都是由開發商把工程包給施工方,施工方又化整為零一項一項的往外包,但最後幹活的人又是小包工頭自己找來的人,因為裡面層級關係比較複雜,所以工人要是能拿上工資差不多就得工程交工,現在國家抓的緊,基本在過年以前,這些個工程有關大大小小的老闆總能想辦法讓工人拿上工資。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工程款這東西自古以來在我國就是個老大難,前幾年開發商貸些款,然後就買地,地一到手,一分錢沒有就開始蓋樓了,這中間能賒就賒,能坑就坑,能騙就騙,能拖就拖。這樣以後得包工頭就是有錢也不給工人發,因為一旦後面要不著錢,就可以帶著工人一起要了,畢竟人多好辦事,人多了也會引起更多的注意,還有就是工程這個東西都有工期,如果每個月把工資都發完,要是他們會不幹了,一時找不到人,畢竟找農民工和招大學生不一樣啊,拖延了工期,損失也是難以承受的。所以農民工每個月都發工資不太現實,不過平時沒有了可以借,只要不超過工資,大多數包工頭還是很好的。


穆揚仁


我在工地做了幾十年了,小老闆百分之百都是空手套白狼,年底能把工資發清就不錯了,平時借生活費都困難。為了應付檢查每個人辦了一張工資卡,可又都被小老闆收回去了,錢小老闆拿去週轉,每個農民工生活費都緊張,至少我現在乾的這個工地是這樣,寧波交工奉化江特大橋工地。


落葉紛飛150046548


我是搞工程的,一個小科員,大概拿錢的流程我給你們說下,首先是工人幹出來工程量>施工項目單位(非工地上老闆)申請計量>各級單位審批>指揮部審批下款>下款到施工項目單位(非工地上老闆)>結合現場工程量扣除響應的費用(一般是材料款)>發放工地上老闆>老闆發放給工人。中間時間跨度長,一般情況下在施工項目單位不會拖欠工地施工老闆的錢,除了一些保證金什麼的,計量是根據現場施工量來撥款的,乾的多撥款多,乾的少有可能施工老闆週轉不開,或者被老闆用到別的地方,不代表所有,大多數都是這樣,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